
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任务书.docx
7页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任务书项目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研究负责单位:研究参加单位:研究时间: 年 月至年 月项目和具体课题名称: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脑梗塞的临床关系探讨主题词:颈动脉超声;脑梗塞;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填写日期: 年 月 日佛山市卫生局制研究人员情况项目负责人情况参加人员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从事专业工作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联系是否到过国外 留学(进修)留学(进修)国别 (地区)起止时间通讯地址佛山市大福南路3号邮政编码528000姓名性别年 龄单位现从事专业技术职称项目 分工签名—、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课题的意义,附主要参考文献)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 不下,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最近的国外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其他主要血管 的粥样硬化相关且颈动脉的血管物理性状如内中膜厚度(IMT)和心脑血管疾病紧密关 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和高纤维蛋 白原等,其中年龄是最主要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其他主要血管的粥样硬化紧密 相关,可以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和脑梗塞,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指由于脑动脉血管壁病变、血液 成分的变化,脑灌注压降低,使脑动脉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引起相应脑动脉供血部位 的梗死,约占各种脑血管病的70-80%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多年的临床实验研究表 明:血管壁特性、血流动力学状态和血液流变性是引起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三个主要因 素其具体发病机制如下:①粥样硬化斑块体积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产生急性缺 血症状②斑块破裂,脂质核心暴露,内含的组织因子激活血液凝血系统,在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管腔,形成脑血栓③斑块破裂、脱落或附壁血栓脱 落,产生动脉源性栓子,形成脑栓塞④狭窄颈动脉使远端的灌注压下降,导致分水岭区 供血不足,形成边缘带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现代超声技术在脑血管病的诊断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具有无创、实时血流 监测、检查费用较低、容易重复、可以床边检查等优点其中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超声 是利用多普勒原理检测血流动力学改变,而B超则是检测组织的二维结构,两者结合即 为双功超声,即可以看到静止的二维组织结构,又可以看到流动的血流信号,是评价脑 梗塞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之一目前,国内外已将颈动脉超声、TCD广泛应用于脑血管 疾病的检查,特别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方面。
颈动脉超声、TCD二者作为一种快速、 方便、安全、无创、准确且价格合适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1] 钱国正,李友发,顾爱远.颈内外动脉异常与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M].第1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4.[2] 任卫东,唐力.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6:92,102-103.[3] 庄丽,刘艾,曲延顺.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分 析[J].农垦医学,2008, 2(30) : 88-91.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研究目标:探讨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脑梗塞的临床关系,为脑梗塞高危人群防治提供临床 参考研究内容:TCD通过额窗及枕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 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 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o CDFI检测指标包括:血管内径:距颈总动 脉分叉处1〜1.5cm及分叉水平上方1cm处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 (EGA) o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后壁超声显示典型的“双线征”为IMTo 观察是否有粥样斑块形成,如有斑块,则测量其大小,注明部位、形态及回声特点。
关键性问题:通过CDFT与TCD检测结果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 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分析,为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其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TCD检测采用美国MULTIGON 500M型TCD仪,探头频率2. 0MHz,患者在静息 状态下,通过颛窗及枕窗分别测定;CDFI检测使用西门子G60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10MHz,角度<60观察及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 椎动脉(VA),测试者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行 纵、横向扫查技术路线:根据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将其分为①软斑:较均匀的低回声性斑 块;②硬斑:强回声或伴声影的钙化性斑块:③混合斑:回声强弱不均的混合性斑块颈 总动脉IMT>1.0mm>分叉处IMT>1. 2mm为增厚;斑块形成以IMT>1. 5nun,并明显突出内膜 为斑块形成如有狭窄,计算狭窄率测量狭窄段原始管腔横截面积及狭窄段残余管腔面 积,和/或测量狭窄段原始管腔内径及狭窄段残余管腔内径,仪器自动计算出狭窄率。
狭窄 率分为:I级W50%, I【级50%〜69%, III级70%〜99%可行性分析:通过TCD和DFI检测,观察脑梗塞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分析硬化斑块的超 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在探讨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脑梗塞的临床关系是可行的四、计划进度、预期成果及效益分析计划进度:1、对2008年9月〜2009年1月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塞患者行行经 颅多普勒(TCD)及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2、2009年1月对超声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颈动脉超声改变与脑梗塞的临床关系, 整理成论文资料,供临床参考预期成果:颅多普勒(TCD)超声脑梗塞患者按颅内动脉血流变化分为4型:①局部血管 狭窄型;②供血不足型;③脑血管闭塞型;④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正常型,从资料说明CD 对脑部血流供应不足的脑梗塞诊断的影响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检测颈总动脉IMT均〉 1. 0mm,斑块检出率,分析混合性及低回声斑块,其中多发性斑块,低回声斑块以及混合性 斑块比例,颈动脉狭窄(I级)和II级以上狭窄闭塞比例效益分析:颈动脉超声是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硬化检查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 值,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中老年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 早发现颈动脉内-中膜改变,早期诊断脑梗塞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疗 和防范措施,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五、研究工作已具备的条件(包括有关的工作积累、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绩、主要设备和保障措施)六、需要支持的条件经费预算(万元)其中:仪器设备万元试 剂万元试验动物万元其 他万元(临床观察随访及特殊检查费用)单位自筹万元其他渠道资助万元申请经费万元单位意见(对本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和能否提供基本工作条件等签署意见)单位负责人:谭家驹(单位盖章)年 月 日区卫生局审核意见:市卫生局审核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