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ppt
55页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文艺复兴运动w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反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文化文艺复兴的概述w时间:14-17世纪w地域:意大利→→北欧w成就: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w特点:阶级性、地域性一、文艺复兴运动及意义w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为批 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 化但这一文化运动是以经济的新发展 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基础的正是在西 欧封建制度全面危机的形式下,爆发了 文艺复兴运动w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 科学和教育等方面作为文艺复兴运动 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一 世俗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 ” 是指古代希腊、古罗马人文学科和 文化艺术的复兴;它标志着欧洲近代文化的开端 文艺复兴运动不是一场孤立的运动,它肇始于 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革文艺复 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被称为人文主义文化文艺复兴精英群像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世界观与人文主义教育特征文艺复兴教育浮雕图 人文主义者共有的世界观1. 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2. 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3. 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4. 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v这种新的世界观,促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都获得了新生,并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些新的哲学理论向反动的经院哲学体系发动了全面的挑战,沉重的打击了神学世界观,也倡导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为近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w作为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与新的特征,都对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形成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新面貌与新特征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v第一、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倡儿童身心 和谐发展;追求一种新的教育,并注重扩大教 育的对象人文主义教育的这种新的特征主要 是对人研究的参照物的变化v第二、创建新型的学校机构,使教育环境自然 化一种教育的实施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 即学校机构来完成的教育上大规模的改革必 然要触及其学校学校机构的变化2、教学内容广泛发展v在智育方面,人文主义者重视对古希腊罗马典籍 的学习,拓宽了“七艺”的内容,其中“文法” 扩展为文法、文学和历史;几何学扩展为几何和 地理学,天文学扩展为天文学和力学,加上原来 的修辞学、辩证法、算数和音乐,“七艺”演变 成为11门学科。
v体育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v改造了传统的宗教道德教育,把世俗社会的德行 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在注重人文学科改革的同时,也强调在自 然中学习知识从社会对人的需要出发,人文主 义者不仅改革了教学内容,还形成了许多新的学 科 • 第四、尝试和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儿童的 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新的 尝试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课堂 教学中,创立了运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的 方法,力图把教学从死记硬背的经院教育中解放 出来2)重视户外学习和远足学习3)为 了教学的便利,一些教师开始用本国语进行教学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古典主义贵族性宗教性世俗性人本 主义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前期人文主义教育• 后期人文主义教育二、人文主义教育活动及教育 思想• 他们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重视用新的教育观指导办学,用新的教育方法培养人的思想,对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人文主义者(如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还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1、维多里诺(VittorinodaFaltre,1378- 1446)的教育思想v维多里诺总结了许多教育原则。
主要有:v(1)为儿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v(2)学校应是一个亲密的集体v(3)学校要对儿童负责,培养儿童良好的纪 律v(4)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允许儿童个性的 发展,给予适合他们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学习 任务2、伊拉斯谟斯的教育思想v伊拉斯谟斯(Erasmus,1466-1536)是 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 ,主要教育著作有:《愚人颂》、《一 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 学》等v伊拉斯谟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v伊拉斯谟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 他指出:“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 对青年的适当的教育• 伊拉斯谟斯认为,教育应具有以下目的 :在青年的头脑中播下虔诚的种子;使 青年热爱并学习自由学科;能为生活做 好准备;掌握基本的礼仪 • 伊拉斯谟斯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 • 伊拉斯谟斯高度重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 法的运用3、拉伯雷(Rabelais,1494-1553)和蒙田( Montaigne,1533-1592)的教育思想v拉伯雷和蒙田都是以文学作品来影响后世教育思想的人文主义作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对封建制度及其教育进行了批判,阐述了新的教育观。
拉伯雷主要提出了在愉快、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来培养人的思想,蒙田提出了培养儿童的判断力和主动性的思想w《巨人传》这部小说是拉伯雷的代表作 小说以比较的方法批判了经院主义教 育,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主张,即理 想的社会由享有完全自由的人所组成的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w总之,拉伯雷主张应在令人愉快和富有 刺激的环境中来进行自由的教育、身心 并行发展的教育和认识所有事物的教育 n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思想 家和散文作家,他反对经院主义 哲学,主张人的理性自由发展 他的代表作是他的《散文集》 其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第24章《 论学究气》和第29章《论儿童教 育》( OntheEducationofChildren) 其基本主张是反对培养学究,主 张培养具有实用知识,良好的判 断力,良好的道德和体力的“绅 士”n他提出教育跟随自然的主张,主张教育要依照自然,把儿童培养成具有自由精神的“绅士”如何培养这种新人呢?第一,他认为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判断力第二,在教学上,他主张采取自然的、多样的、自由的教学方法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w卡斯底格朗:《宫廷人物》w拉伯雷: 《巨人传》w蒙田:《散文集》 w莫尔: 《乌托邦》2、拉伯雷(Rabelais,1494-1553)和 蒙田(Montaigne,1533-1592)的教 育思想• 拉伯雷和蒙田都是以文学作品来影响后世教育思想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对封建制度及其教育进行了批判,阐述了新的教育观拉伯雷主要提出了在愉快、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来培养人的思想,蒙田提出了培养儿童的判断力和主动性的思想v《巨人传》这部小说是拉伯雷的代表作 小说以比较的方法批判了经院主义教 育,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主张,即理 想的社会由享有完全自由的人所组成的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v总之,拉伯雷主张应在令人愉快和富有 刺激的环境中来进行自由的教育、身心 并行发展的教育和认识所有事物的教育 v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思想家和散 文作家,他反对经院主义哲学,主张人 的理性自由发展他的代表作是他的《 散文集》其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第24 章《论学究气》和第29章《论儿童教育 》(OntheEducationofChildren)其基 本主张是反对培养学究,主张培养具有 实用知识,良好的判断力,良好的道德 和体力的“绅士”讨论题北方人文主义教育与意大利人 文主义教育的异同点比较圣母子 中世纪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文艺 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各派教育一、宗教改革运动及意义w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锋芒所向是封建主义的重要支柱罗马教会,其结果使西欧基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
w宗教改革运动时代背景人民与教会的矛盾,是宗教改革运动形成的社会基础宗教改革运动出现,也与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腐败有重要的联系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由教皇利奥十世批准出售“赎罪券”所引起的w与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宗教改革 也是西方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次 重要的改革运动,也是西方教育 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 个时期,一些宗教人文主义者, 大胆改革教育,较早地提出了教 育平等和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 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从而为西 方近代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教 育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 想基础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w在新教教育中,有影响的是德国路德派、法国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办的教育,这是在三种不同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活动二、路德派新教与教育(一)马丁·路德的宗教和政治主张w因信称义w众信徒皆教士w提倡新的善功与天职观念w政教分离w路德的教育原则:•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路德派学校教学场景(一)路德派教育改革的特点w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 下办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w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w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w3、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
w4、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二)梅兰克顿、布根哈根和斯图谟w梅兰克顿:推行路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家w布肯哈根:德国新教性质的初等学校的创建w斯图莫: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w总之,路德派的宗教和教育改革改变了 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 管人间一切事务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 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 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 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又发展为上帝给世 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 会都应隶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 育由教会控制逐步过渡到由国家控制奠 定了基础w《日内瓦初级学校计划书》 (1538)w创办日内瓦学院(1558) 三、加尔文新教与教育(二)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特点w加尔文教派的主要影响是在瑞士的日内 瓦其改革特点有: w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 的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 教育的一体化 w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 教育的系统化三、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w这个团体的目的是确保天主教会的原有阵地,对天主教进行改革,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使天主教在与新教的斗争中取胜因此非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一)耶稣会的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师资教学方法n耶稣会把兴办学校视为实现其宗教和政治目的 的重要手段,耶稣会学校的富有成效主要取决 于完备的组织管理、高水平的师资和切实可行 的教学方法。
w 组织管理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一切以1559年的 《耶稣会章程》和1599 年的《教学大 全》为标准和尺度2. 师资ª宗教训练ª知识训练ª有关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训练 3. 教学方法ª采取全日制、寄宿制和分班级教学 ª教学方法多样:讲座、讲授、阅读、写作 、背诵、辩论、竞赛 ª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 w耶稣会教育改革的思路一方面将文艺复兴精神和古代经典著作的思想纳入到服从基督教理想和教会中;另一方面,将产生于文艺复兴思想的新个人主义引申到为上帝服务中w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w耶稣会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v值得强调一点的是,虽然耶稣会学校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但却是“把学生的智力发展推进到不致于引起智慧解放的那一点”其实质是把学生培养成忠于天主教,反对新教的信徒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教育保守的特点二)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 新教教育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人文 主义教育具有贵族型,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 稣会的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但两者的贵 族性在性质上市不同的;• 三种教育都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这三种教 育的根本差异在于它们所服务的目的不同•教育势必要成为一种民族的教育 ,一种由国家控制领导权的教育,一种 避免宗教争端的世俗性、公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