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
3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物品准备,专人管理,定点放置,班班交接,必备用物:低压吸引器、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含不同型号面罩)、氧气导管、胃管、胎粪吸引管、 新生儿喉镜、 气管导管(2.5,#,、3.0,#,、3.5,#,、4.0,#,)、剪刀、胶布、,砂轮,、肩垫(可用毛巾替代)、电池、听诊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药物:肾上腺素、生理盐水,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物品准备专人管理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正压通气的指征,1.触觉刺激后新生儿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2.或心率<100/分;,3. 或持续性的中心性紫绀.,肺的有效通气是危重新生儿心肺复苏步骤中最重要的、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步骤3,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正压通气的指征1.触觉刺激后新生儿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3新生,正压通气装置的类型,自动充气式气囊,气流充气式气囊,T-组合复苏器,自动充气式气囊,,气流充气式气囊,T-,组合复苏器,4,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正压通气装置的类型自动充气式气囊自动充气式气囊 气流充气式气,呼吸复苏囊---自动充气式气囊的组成,(,1)面罩 (2)送气阀,(3)限压阀 (4)气囊,(5)氧气接口 (6)氧气储气袋,(7)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未接氧气时应取下。
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呼吸复苏囊---自动充气式气囊的组成(1)面罩,自动充气式气囊工作原理,© 2000 AAP/AHA,氧气进入球体、储气囊,活瓣打开,人工通气,氧气被打入面罩,人工指压气囊,6,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自动充气式气囊工作原理© 2000 AAP/AHA氧气进入球,,,大号,1500/1200ml,大龄儿童,中号,550/300ml,婴幼儿,/,儿童,小号,280/100ml,新生儿,自动充气式气囊,型号 容量,/,击气量 年龄,7,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大号 1500/1200ml 大龄儿童自动,自动充气式气囊,标准:,完全覆盖口鼻,,完全覆盖下巴,不会遮住眼睛,面罩型号及选择标准,8,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自动充气式气囊标准:完全覆盖口鼻面罩型号及选择标准8新生儿复,自动充气式气囊,优点:,挤压后总是重新充盈,总是处于膨胀状态,压力释放阀门 使之不易出现过度充气,,9,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自动充气式气囊优点:9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工作原理,1.,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将进气阀关闭,内部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并堵住出气阀,球体内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
如用氧气,则氧气随球体复原吸气动作暂存于球体内,在挤压球体时直接进入患者体内2.,将被挤压的球体松开,鸭嘴阀即刻向上推,并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患者吐出的气体由出气口放出3.,与此同时,进气阀受到球体松开所产生的负压,将进气阀打开,储气袋内氧气送入球体,直到球体完全回复挤压前的原状4.,为避免过高的氧气流量及过低挤压次数而造成球体及储气袋内压力过高,特设计储气安全阀释放出过量气体,以便保持低压的氧气供应,保障患者的安全10,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工作原理1. 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将进气阀关闭,内部气体,使用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1、,呼吸暂停经托背、触觉刺激无效者,2、呼吸浅慢伴心率小于100次/分,3、持续性中心性紫绀,禁忌症,1、膈疝,2、中等以上活动性肺出血,3、大量胸腔积液,,11,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使用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11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使用方法,1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使用方法1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使用流程,清理气道,检测,挤压,开放气道,扣紧面罩,,13,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使用流程清理气道检测挤压开放气道扣紧面罩13新生儿,预检:这是确保使用时功能良好的必须步骤,,首先正确连接,挤压气囊时瓣膜应有良好的开启状态,,用手掌挡住面罩,挤压气囊时掌心会感到气体压力,,此时压力达2.92-3.92Kpa(30-40cmH2O),,或当面罩被全部堵住时听到限压阀被冲开出现的响声,,不挤压式气囊充盈回复迅速,,氧气皮管与气囊氧气入口连接良好。
是否感觉到压力作用在手上,?,储氧器充气是否良好?,减压阀是否打开?,14,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预检:这是确保使用时功能良好的必须步骤首先正确连接,挤压气,2.面罩的安置,以先放于颌下缘再盖没鼻子为好,用右手拇、食指压住面罩,其余指固定面罩于颌下缘,儿颈轻度后仰,使气道通畅,达到密闭空间时,即可用左手指尖挤压气囊,操作者位于新生儿顶侧或左侧,加压给氧时胸廓必须同步随气体的进出而起伏1号面罩适合早产儿用,2号面罩适合1岁以下用),,面罩必须覆盖,下颌尖,口,鼻,1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2.面罩的安置面罩必须覆盖1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3.频率与压力,呼吸复苏(器)囊通气频率根据临床手控调节进行28-120次/分一般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2、3),压力则需根据出生体重,肺部顺应性和是否扩张三个因素决定,新生儿第一次呼吸约需2.92-3.92Kpa(30-40cmH2O)压力甚至更高才可扩张肺叶,以后只需1.47-1.96Kpa(15-20cmH2O)压力即可,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1.96-3.92Kpa(20-40cmH2O)压力4.压力的掌握,不同的按压手法可获不同的输入呼吸道的压力,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压力约1.5-2Kpa(15-20cmH2O),再加一指按压,压力递增0.5Kpa (5cmH2O),压力越高,进入呼吸道的气体量越多,不同胎龄、体重、日龄新生儿的潮气量是不同的,所用的压力应有所区别。
早产、低体重儿一般用1.5-2Kpa(15-20cmH2O),足月、正常体重一般用2.4-2.9Kpa(20-25cmH2O)5.频率的掌握,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通气频率,提高频率可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在尾端接上储氧袋的情况下,还可提高氧浓度,从而提高PO2和降低PCO216,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3.频率与压力16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氧浓度调节,无脉搏氧饱和度仪或空氧混合仪或二者皆无,利用自动充气式气囊复苏时有3种氧浓度可用:,空气(21%氧),,自动充气式气囊不接氧气,40%氧,,自动充气式气囊连接氧气,但不连接储氧器,90%或100%氧,,自动充气式气囊连接氧气,也连接储氧器(管状储氧器90%氧气,密闭储氧器100%氧气)在无脉搏氧饱和度仪和空氧混合仪的情况下,进行复苏的医务人员可根据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以上不同浓度的氧17,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氧浓度调节无脉搏氧饱和度仪或空氧混合仪或二者皆无,利用自动充,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培训课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此步骤为新生儿窒息复苏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步骤,也是复苏能否成功关键,先吸口腔后吸鼻腔,压力控制在,100mmhg以内,每次吸引不超过10秒,,19,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19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使用,舌较大易发生舌后坠,肩下垫枕开放气(外耳道与肩上部在同一水平面),开放气道,20,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使用舌较大易发生舌后坠肩下垫枕开放气(外耳道与肩上,,E字型开放气,道,(上抬下颌),C字型固定面罩,轻轻下压面罩,面罩紧贴面部,,E-C钳夹法,固定面罩,21,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E-C钳夹法固定面罩21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单人球囊加压,双人球囊加压,复苏气囊的使用,2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单人球囊加压双人球囊加压复苏气囊的使用2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正确挤压,压力:,首次压力30 ~ 40cmH,2,O,以后每次维持15~20cmH,2,O,每增加一指,压力 5cmH,2,O,频率:,新生儿40 -60次/ min,吸呼比1:2,潮气量:,每次10 ml,/,kg,,23,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正确挤压23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效果评估,有效通气:,,胸廓轻微起伏,心率加快,肤色转红润,出现自主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24,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效果评估有效通气:24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效果评估,,肺通气过度:,,压力使用过高,易并发气胸,,胸廓扩张不良:,,①密闭不良,②气道阻塞,③压力不足,2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效果评估2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婴儿情况无改善,胸廓无适当扩张,可能原因,密闭不够,气道阻塞,压力不够,26,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婴儿情况无改善,胸廓无适当扩张可能原因26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胸廓运动不充分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原因,,措施,密闭不够 重新放置面罩,将下颌向前抬,气道阻塞,,重新摆正头部位置,,检查口咽分泌物,如有则吸引,,通气时使婴儿口稍张开,压力不够,,增加压力直到有可觉察到的胸廓运动,考虑气管插管,,27,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胸廓运动不充分的原因和解决措施27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持续正压人工通气,胃胀气可以,抬升膈肌,妨碍肺的充分扩张,引起胃返流和吸入,经口插入胃管以减轻胃胀气,28,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持续正压人工通气胃胀气可以经口插入胃管以减轻胃胀气28新生儿,经口插入胃管,正确测量长度,每次插管前都要测量插入深度。
插入深度等于从鼻尖到耳垂,再从耳垂到剑突(胸骨下端)和脐之间连线中点的距离或前额正中发际,—,脐部,注意管上的厘米刻度标记16-18,厘米左右,29,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经口插入胃管正确测量长度每次插管前都要测量插入深度插入深度,经口插入胃管: 方法,从口而不是鼻插入胃管 (恢复通气),连接 20-mL 注射器,轻轻抽吸,取下注射器,保持胃管口开放,用胶带把胃管固定在婴儿面颊部,30,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经口插入胃管: 方法从口而不是鼻插入胃管 (恢复通气)30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2、如果外接氧气,应调节氧流量至氧气储气袋充满氧气鼓起氧流量,7~10,升,/,分 ),3、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起伏),4、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5、高度怀疑气胸的病人应控制挤压的压力和频率,6、持续复苏气囊加压给氧> 2 min应插入胃管排出 胃内气体,7、,不能通过面罩常压给氧,,,,,,31,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护理,复苏时配合,,1、保暖:保暖在抢救中常被忽视,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外部热源,复苏反应就会延长,减少或缺如。
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下产热,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要求新生儿一娩出即置于预热的保暖区内,防止热量丢失”室温26度,辐射保暖台预热32-35,℃2、插管配合:插管时,有一位配合默契的助手非常重要的如护士在插管前协助准备的器械,把所需插管的全部器械一同放在急救盒内,包括喉镜、备用灯泡电池、叶片、气管套管,其它还有:金属套管芯、吸痰器、胶布、剪刀、氧气管、复苏面罩、气囊等,插管后即协助吸痰,面罩气囊供氧,检查气管套管尖位置,胶布固定导管等 3、敏捷配合用药复苏: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药物、剂量、用法、时间准确无误32,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护理复苏时配合 1、保暖:保暖在抢救中常被忽视,有专家认,复苏后的护理,,密切监护:复苏后,要密切监护,体温、心率、脉搏、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抑制或兴奋),等变化,注意皮肤颜色以,及排尿情况尤是注意保持新生儿最佳体温——36.5℃~,37℃,WHO的专家认为,新生儿在这个体温段是新生儿,耗氧量最低,代谢率最少,也是蒸发散热量最少,最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是新生儿对各种疾病抵抗力最强,减少,低血糖、酸中毒、水肿、硬皮症、出血、,黄疸,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33,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后的护理密切监护:复苏后,要密切监护体温、心率、脉搏、,复苏气囊的消毒处理,34,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复苏气囊的消毒处理34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Thank You!,3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Thank You!35新生儿复苏专题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