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4 人与环境(含解析).doc
11页课时练习(三十四) 人与环境1.(2021·重庆高三模拟)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个人或地区、国家中所有人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扩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提高能量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等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A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错误]2.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简单来说,就是CO2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CO2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分析,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碳达峰、碳中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CO2全球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B.只要我国实现了碳中和,就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C.步行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碳中和,但不利于碳循环及平衡D.植树造林、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燃烧的依赖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 [导致CO2全球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含碳燃料的燃烧,A错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要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B错误;步行等“低碳”生活有利于碳中和,也有利于碳循环及平衡,C错误;植树造林、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燃烧的依赖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3.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4.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我国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很多具有价值的野生动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掠夺式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滥捕乱猎以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持有狩猎证,并实行年度猎捕量限额管理,一般是在种群数量超过K值或对人和社会存在危害隐患时才会允许猎捕C.国家禁止私自引入外来物种原因是外来物种可能会引起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物种群基因库的破坏D.濒危野生动物华南虎种群在南非的老虎谷自然保护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所以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D [南非的老虎谷自然保护区的生活环境及纬度与华南虎的生存环境相似,因此濒危野生动物华南虎种群在南非的老虎谷自然保护区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在南非的老虎谷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国的华南虎不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5.(2021·东城区高三模拟)稻鸭共作是我国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在水稻栽种后至抽穗前将鸭子放养在水稻田中。
鸭子可为稻田除草、灭虫;稻田可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等生活条件下列对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学优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稻鸭共作模式能够减少饲料的投入,降低饲养成本B.稻鸭共作模式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C.稻鸭共作模式很好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稻鸭共作模式的设计兼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 [稻鸭共作模式很好地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6.(2021·武汉高三模拟)根系泌氧是指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的过程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有助于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根系泌氧现象是长期水体缺氧环境对植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B.水生植物根系泌氧可提高水体溶解氧,使得好氧微生物在植物根系表面聚集繁殖C.微生物产生酶分解根系周围水体污染物,植物可吸收的有机营养物质增多D.在一定范围内,水生植物生长越旺盛,越有利于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C [微生物产生酶分解根系周围大分子,使得植物可吸收的矿质物质增多,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植物不能吸收有机营养,C错误]7.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C.我国北方农民往往在小麦生长后期,在小麦畦中间播种玉米,这是典型的套种技术D.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现代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现代生态农业,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故能量利用效率升高,但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并未提高,D错误。
]8.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能力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A [曝气可增加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增加需氧型微生物的降解能力,A错误]9.(2021·徐州高三模拟)为治理城市某区域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如图),其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折水涧为阶梯式进水道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水口水样中溶氧量比进水口低B.该湿地景观公园未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该系统的维持需要外界能源的持续输入D.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为A、B、C区域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C [该湿地公园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则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溶氧量比进水口高,A错误;该湿地景观公园能净化水质,调节生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要维持生态系统,需要从系统外能量的持续输入,C正确;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但不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D错误。
]10.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设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酵处理中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该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原理C.该生态农业提高了太阳能的能量传递效率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 [发酵处理中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该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正确;“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该生态工程的设计利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正确;该生态农业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太阳能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D正确]11.(2022·南通联考) 无瓣海桑与芦苇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都具有净化作用,但净化效果有差异科研人员在热带某地区设置3个水质监测实验点:样地1是未经植物净化的水体,样地2、3分别是流经芦苇湿地和无瓣海桑湿地的水体,按不同季节连续釆样,对水样的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总氮(T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无瓣海桑与芦苇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组成成分) ,能净化水体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净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据图1推测,________(季节)的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2可知,夏季水体中总N含量较低,一方面由于雨季使水流量增大以及土壤的吸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植物____________,对N的需求量增加,用于合成较多的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4)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系统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且________(季节)净化效率更显著5)在城市建立湿地景观公园对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方案时提高其净化能力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无瓣海桑与芦苇是植物,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无瓣海桑与芦苇能过滤、吸附污染物,同时能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从而净化水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据图1推测可知,样地1中秋、冬季BOD值较大,说明有机物污染程度高,因此,相对而言,秋、冬季有机物污染更为严重3)夏季雨水增大,更多的低氮土壤被带到湿地,增强了湿地土壤对N的吸附能力,同时,夏季植物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对N的需求量增加,更多的N被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因此,夏季水体中总N含量较低4)通过图2分析可知,相较于未经植物净化的水体,芦苇湿地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无瓣海桑湿地系统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从净化的效果上来说,无瓣海桑的净化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冬季最好5)在城市建立湿地景观公园时,选择净化效果较好的动植物种类并适当增加数量,完善群落结构以便分层治理,适当增加湿地面积等均可有效发挥公园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作用[答案] (1) 生产者 无瓣海桑与芦苇能过滤、吸附污染物,同时能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 间接 (2)秋、冬季 样地1中秋、冬季BOD值较大,说明有机物污染程度高 (3)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 蛋白质、核酸 (4)无瓣海桑 冬季 (5)选择净化效果较好的动植物种类,并适当增加数量;完善群落结构,以便分层治理;适当增加湿地面积等12.(2021·房山区高三二模)科研人员利用蚯蚓生态滤池,研究在同样条件下不同蚯蚓密度对畜禽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如下表(化学需氧量:水体有机物含量指标,有机物含量高,化学需氧量高)。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蚯蚓密度(g·L-1)去除率/%化学需氧量总磷量总氮量以NH形式存在的N2.4832.573.4711.9475.564.9746.0379.977.537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