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27109972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指尖上的传承》观后感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隐秘性于其独特的传承模式早期,大局部手工艺是“父传子”有趣的是,虽然手工艺匠人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但工艺的传授模式与皇位传位之“家天下”很类似《泥人张》展示的张家泥塑,正是这种模式后来,手工艺的传承扩大为超越家庭的“师徒关系”根据儒家正统,“师”具有很高的地位,作为民间家庭祭祀的对象,排在天、地、君、亲之后,在中堂是有牌位的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也包括传授技艺的师傅西方其实也有师徒制(Apprenticeship),但中国的师徒制更具另两个西方不曾有的突出特点其一,中国的师徒关系更像父子关系,师傅既是徒弟的业务指导者,又是其人生导师,还是发工资的老板民间所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最早由南宋蒙学读物《太公家教》记录,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社会根本的职业伦理其二,中国师徒制一直是局部行业保存至今、仍然有效、甚至是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比方武术、戏曲、曲艺等领域以及《指尖上的传承》已经拍摄和方案拍摄的诸多手工艺   经过解放初期公有化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化两次洗礼,中国手工艺的传承模式有了变化,很多行业、手艺的师承关系出现了断裂,有些变得模糊近年来,某些行业有意恢复了师徒制,一些美术院校大课教育培养出来的工艺大师,成名之后也纷纷回归师徒制,开始“带徒弟”。

        师徒制一方面提供了中华文明中的手工艺薪火相传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其封闭性也令外人难以得见精彩绝伦的手工艺真容即使是入室弟子,也非人人都有缘分近距离、长时间领略大师、工艺、器物这三者的互动感谢《指尖上的传承》,普通观众就像大师们最得宠的“爱徒”一样,将匠心独运的创意、精雕细刻的过程、巧夺天工的结果一览无余,大呼过瘾   著名作家李纯恩评论:“細細觀賞,心馳神外,移默化,成一種精神,也是另類國教育澳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梁晚年呼吁:“这股文化的春风,通过互联网分享过来,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有很大的启示”台湾主持人郑沛芳在网络分享的是:“用纪录片的感染力来唤起人们对古老文化的那份尊重,那份骄傲,那份自信,感受到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回归让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   文化身份是一种集体想象和心理认同,也是一群人显著区别于另一群人的一系列特征随着华人从中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等主要聚居区赴更多的国家学习、工作、居住乃至移民,汉语文化圈正发生急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文化影响范围也在随之快速更新尽管《指尖上的传承》所涉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一局部,而且这些手工艺可能并不占据中国文化的核心,有些手工艺的技艺本身(比方雕刻)也非中华民族所独有,但是其作者、创作理念、作品文本、作品内涵等确属中国独有。

        《玉雕》中大师对玉石原料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发挥,将每一处瑕疵都演绎成一种设计,让每一块玉料真正做到“瑕不掩瑜”,就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观念所启示的创意思路玉雕中所谓“化腐朽为神奇”中的“化”,和太极拳中的“运化”、李冰父子修造都江堰的“顺化”,源头应该都在《易经》   《泥人张》通篇只塑一个人——“武圣人”关公关云长位列圣贤,老百姓为其兴修关帝庙,假设干行业奉其为祖师爷,概因其是中国民间“义”的化身关羽形象与儒家价值观的符号化对应,是漫长的儒家价值观视觉化过程中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其作用尤其在旧时针对文盲传播儒家价值时不可替代,至今仍影响深远、意义独到   《指尖上的传承》纪录片中折射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都对建构世界华人文化身份具有直接的价值   《指尖上的传承》作为影视作品,用美轮美奂的影视语言赋予了拍摄对象额外的美学趣味,是一部好看、耐看的纪录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