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工采油大作业第组.ppt
18页第4组 采油大作业2014组员:1采油作业——第一组X区块为常规稀油油藏,油层平均深度约2400m,油藏平均压力约23.5MPa,地面原油密度900kg/m3,采出水密度1000kg/m3,有注水井2口(井号为X1、X2),油井4口(井号为X3、X4、X5、X6),井网布置如图1所示2012年6月油井生产数据见表12问题一完成表2中各指标的计算,并将各油井工况点标注在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中理论排量系统效率泵效和沉没度平衡状况和调整建议3问题1——泵的理论排量——泵的理论排量;——柱塞的截面积;——光杆冲程;——冲次;sn4问题1——泵效和沉没度——水的质量流量;——油的质量流量;——沉没度;——动液面深度;——下泵深度;5问题1——系统效率的计算——电动机输入功率——井下液体提升所需功率6问题1——平衡状况分析和调整方法平衡状况分析方法——测电流法抽油机平衡状况良好抽油机平衡状况较差,应减小平衡重或减小平衡半径抽油机平衡状况较差,应增加平衡重或平衡半径7X区块2012年6月油井工况指标计算结果表问题1——工况指标计算结果井号井号理论排量理论排量(( ))泵效泵效((%))沉没度沉没度((m))系统效率系统效率(%)平衡状况平衡状况平衡调整建平衡调整建议议X339.3919.6310021.27不平衡减小平衡重或平衡半径X447.8684.5150031.69平衡X542.5472.0950015.74不平衡增加平衡重或平衡半径 X663.8132.3180012.51平衡8X3X6X5X4X区块抽油机宏观控制图问题2和3:抽油机宏观控制图及四口油井的基本工作状况及其主要原因X3井:沉没度小即流压低,泵效低表明泵未充满或有气体影响。
原因分析:抽汲量大于地层供给量,地层条件差(低渗透或注水跟不上)或抽汲参数偏大引起的X4井:抽油泵的抽油能力与油层供液能力非常协调合理,是最理想的油井生产动态X5井:抽汲能力与地层供液能力想协调,但与X4井相比泵效较低原因分析:水含量较低X6井:该区域的井流压较高、但泵效低,表明抽油泵失效,泵、杆断脱或漏失原因分析:由于排液管柱存在漏失,排液量小于地层供液量,井液积存于井筒,使得动液面较高,相应入口压力下其泵效则较低9010203040506070800.10.20.30.50.40.70.60.80.9η,%P流/P饱参数偏 大区断脱漏失区合理区待落实区参数偏小区eafdbgc合理泵效界限线理论泵效的下线即该油田最小下泵深度、低含水等条件下的理论泵效供液能力界限线平均理论泵效线即在该油田平均下泵深度、含水等条件下的理论泵效 理论泵效的上线即该油田最大下泵深度、最高含水等条件下的理论泵效泵、杆断脱漏失线最低自喷流压界限线抽油机宏观控制图10问题3——柱塞有效行程的标注在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变小,当柱塞遇到液面时立即卸载,由于震动使泵功图发生波动上冲程中,泵排出部分漏失,当柱塞上行速度大于漏失速度时,达到最大载荷。
分析X3井泵功图的示意图X6井泵功图的示意图11“ ”问题4——结合X6油井情况提出改善泵工况的建议1.由泵功图可知,抽油泵柱塞和油筒漏失或游动阀漏失,应及时更换柱塞或排出阀2.由表一可知沉没度过大,可减小下泵深度12问题5——二级杆与悬点的校核X5X5井井口套压井井口套压0.8MPa0.8MPa,井口,井口油压油压1.0MPa1.0MPa,抽油杆柱为,抽油杆柱为 25*600+22*80025*600+22*800组合组合D D级杆,抗拉级杆,抗拉强度强度810MPa810MPa,抽油机为,抽油机为CYJ10-CYJ10-4.2-53HB4.2-53HB,其它数据见上,请校核,其它数据见上,请校核该井抽油机和杆该井抽油机和杆 柱的安全状况柱的安全状况 问题五悬点悬点杆1杆2校核校核13问题5——悬点校核 光杆载荷: 液柱载荷: 惯性载荷: 井口回压载荷: 最大悬点载荷:悬点最大载荷为100KN大于最大悬载荷65049N,故抽油机符合要求14问题5——光杆的校核 光杆载荷:井口回压载荷: 惯性载荷:最小悬点载荷:15问题5——光杆的校核抽油杆顶部的最大应力:抽油杆顶部的最小应力:假设二级杆一样粗,都为细杆,若细杆在交变负荷下未因疲劳而发生破坏,假设的杆满足使用要求,则假设前的二级杆一定符合使用要求。
16问题5——光杆的校核修正古德曼图法矫正抽油杆:修正古德曼图故油杆不会发生疲劳破坏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