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9873747
  • 上传时间:2018-08-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河南省焦作市济源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12121、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 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 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 式的转变 2、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 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 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3、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 覆 (农具)啖(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 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 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 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 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4、 16 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 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 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 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6、 1942 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 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7、 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 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8、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 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 世纪 70 年代    B.19 世纪 80 年代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 20 年代 9、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0、“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 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 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2 -11、1979 年 7 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 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 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 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 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 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 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 “路标”是: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判断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下列可以有效对此进行论证的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4、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 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 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 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15、“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 家他们以独特而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 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擅……”这段话反映了 A.新航路的开辟促使欧洲的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B.传播宗教信仰成为冒险家们向外远 航的动力 C.西班牙与葡萄牙借助新航路开始了殖民扩张     D.经济全球化的开始与国家行政的介 入有关系 16、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早年在他的自传《我父亲的梦》中曾经表示自己的祖先与奴隶制无 关。

      奥巴马不管怎么说,怎么漂白,永远漂不掉黑人奴隶后裔的血统,美国历史上不可避免 地提到近代非洲黑人因奴隶贸易贩卖到美洲是事实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黑奴贸易开始于 15 世纪,持续到二战后           B.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冒家是英国 C.英国黑奴贸易的目的是为美洲的工厂提供劳动力 D.黑奴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的资本,造 成非洲的落后 17、据研究,从 1760 年到 1850 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 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18、1814 年 11 月 29 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 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 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 19 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3 -A.甲         B.乙         C.丙          D.丁 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 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 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 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 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 (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 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 “混合”的是 A.英国的工业革命               B.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2、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 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 立 23、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 沙尘暴。

      第一批招募了 25 万人,至 1941 年时,共计有 250 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 1500 个 营地劳动,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 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24、“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 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2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 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 族都卷到文明中来”的最主要手段是 A.资本输出        B.武力威逼      C.人口流动      D.商品输出 26、“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 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 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C.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 展模式已无差别 27、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 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 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 4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 28、“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 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 义唱反调1976 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B.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 一致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D.是基于美国总统里根推出一系列经济改 革政策后提出的 29、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 贸易优势将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