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4页2024-2025年度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中团结协作”反映的是教师( )A.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B.对待学生的态度C.对待同事的态度D.对待自己的态度【答案】 C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答案】 B3、学生阅读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A.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 D4、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问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答案】 B5、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愚贤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劝学》【答案】 B6、新课改倡导的教育评价理念是( ) A.发展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答案】 A7、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这体现了教育对()具有促进作用。
A.政治经济B.人口C.文化D.生产力【答案】 D8、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A.1862B.1902C.1903D.1912【答案】 A9、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答案】 C1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 B11、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 A12、(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A.传递—接受式B.加涅模式C.自学—式D.范例教学模式【答案】 A13、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答案】 C1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答案】 A15、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 )现象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补偿D.感觉后效【答案】 B16、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A17、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互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答案】 D18、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的理论是()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和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C19、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问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答案】 B20、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答案】 A2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答案】 A22、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绘画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答案】 A23、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A.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B.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C.教师多问,学生多回答D.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答案】 A24、“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答案】 D25、“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答案】 D26、(2021年上半年真题)教师向学生依次呈现一组单词,要求他们记住,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单词更容易被回忆起来这种现象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答案】 B27、虽然二班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第一的班,但陈老师坚信自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成绩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高的教学( )A.认知能力B.效能感C.操作能力D.监控能力【答案】 B2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成就感【答案】 A29、张老师发现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C30、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
A.学习需要B.自我效能感C.成就动机D.学习动机【答案】 B31、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A.后天学习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答案】 D32、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A.班主任工作总结B.班主任工作计划C.操行评定D.建立学生档案【答案】 C33、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生存教育【答案】 B34、转学生小红在加入新班级之前总是担心不适应新生活,但进入学校和新班级后.她深深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同学老师相处也非常融洽,甚至为自己能够进入该班而感到自豪这体现了群体的()A.归属功能B.支持功能C.认同功能D.塑造功能【答案】 A35、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 C36、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性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答案】 A37、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答案】 B38、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C39、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张老师的这种做法符合( )A.人本主义学习观B.行为主文学习观C.认知主义学习观D.建构主义学习观【答案】 B40、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了A.大B.多C.小D.增加【答案】 C41、在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常常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这属于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 B42、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A.0.6~0.7B.0.5~0.6C.0.4~0.5D.0.3~0.4【答案】 A43、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答案】 C44、逆反心理出现在( )阶段。
A.中学B.小学C.幼儿D.大学【答案】 A4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