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docx
44页2024-2025年度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A.同辈群体B.家庭教育C.早期童年经验D.社会文化环境【答案】 C2、“砖能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答案】 A3、要扩大记忆容量,最好的方法是( )A.反复复习B.加大输入信息C.过度学习D.加大记忆单位【答案】 D4、2012年单项选择: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答案】 C5、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答案】 D6、 “杀一儆百”的教育观点符合()A.从众B.强化原理C.认知失调D.观察学习【答案】 D7、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A.过程的实践性B.组织的严密性C.内容的开放性D.形式的多样性【答案】 B8、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
这体现了()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答案】 B9、小铭在填报志愿时对林老师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广延性C.创造性D.示范性【答案】 D10、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 C1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答案】 C12、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答案】 A13、小刚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变得不听话了,妈妈让他穿这件衣服上学,他偏要穿那件衣服上学,爸爸晚上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坚持说自己能做好,不需要爸爸检查小刚的表现是进入了()A.最近发展区B.生长高峰期C.心理断乳期D.发展关键期【答案】 C14、2013年单项选择:“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B15、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 C16、教师讲新知识之前都要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通过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这种记忆过程属于()A.机械识忆B.无意识忆C.意义识忆D.被动识忆【答案】 C17、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读书指导法D.演示法和实验法【答案】 B18、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A.实验法B.演示法C.引导法D.参观法【答案】 B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方法是( ) A.锻炼B.榜样C.说服D.陶冶【答案】 C20、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答案】 C21、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分为( ) 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C.情绪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答案】 A22、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答案】 D23、2012年单项选择: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劳动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 A24、“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A.心理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神话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 B25、2011年单项选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D26、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 )的因素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B.稳定、外在、可控C.不稳定、内在、可控D.稳定、外在、不可控【答案】 A27、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礼记》 C.《史记》 D.《左传》【答案】 A2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答案】 D29、()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A.认知结构学习理论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 D30、学校在期末时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 C31、瞬时记忆又被称为( )A.知觉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声像记忆【答案】 C32、《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手舞足蹈,疯疯癫癫范进所处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冲动【答案】 B3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 )年 A.1951B.1957C.1945D.1949【答案】 B34、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特朗普制【答案】 B3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答案】 C36、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答案】 B37、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答案】 D38、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答案】 B39、教师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是()A.师范教育B.入职培训C.在职培训D.自我教育【答案】 D40、(2022上半年真题)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答案】 D41、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根本任务是( )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B.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D.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答案】 D42、明明在考试前一天计划自己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利用一个小时来做卷子.半个小时进行检查但是,第二天考试过程中明明发现自己离考试结束只有十分钟了还有几道题没有做完,于是他加快了做题速度。
那么明明利用了哪些学习策略?()A.计划策略.监控策略B.计划策略.调节策略C.计划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答案】 D43、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包括()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依赖性【答案】 D44、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答案】 C4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