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20各数的写法》导学案设计.doc
4页2 11~20各数的写法导学案设计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写法时,让学生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写出数”逐步抽象的过程,把学生的认数经验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以突破11为重点,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拨计数器了解11的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计数器上演示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珠子突出数位,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感知十进制教学了11后,17、20的组成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采用了同桌间一边数、一边玩、一边拨的合作学习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初步引导同桌间进行探索合作交流,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进一步小组合作打下了基础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表学具准备:计数器、20根小棒、0~20的数字卡片、数位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借助课件(导入设计见教学片段一),引导学生观察:通过马路的学生有多少人?正在通过的学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
1.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数出通过马路和正在通过的人数,并汇报通过:19人正在通过:11人2.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1.数一数从11数到202.说一说说一说11的组成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25分钟)1.教学11的写法1)摆数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马路上正在通过的人数11,并指名说出11的组成2)认识计数器教师介绍计数器,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器上个位、十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3)拨数指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114)质疑:在计数器上,个位、十位上的数都是1,它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2.教学17的写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用相同的方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7,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集体订正3.教学20的写法思考:20后面的0可不可以省略不写?4.师生共同总结写数的方法1.(1)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在课桌上摆出11,并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一边,把单独的1根小棒放在另一边,并说出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2)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认识计数器,明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3)学生在看数拨珠子的时候,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是几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颗珠子;再看个位,个位上的数是几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几颗珠子4)学生在讨论、交流后明确,虽然都是1,但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个位上的1表示的是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的是1个十。
2.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先摆小棒,再根据摆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173.教师明确0不可以省略不写,因为0起到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4.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12 11 1517 16 204.画一画5.改一改1)十三写成1032)十四写成413)二十写成2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7分钟)1.教材75页“做一做”1题提醒学生注意,个位上没有珠子,要用0占位,不可以不写)2.教材75页“做一做”2题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1.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2.学生用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6.猜猜我是谁1)我是最大的一位数 )(2)我是最小的两位数 )(3)我是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1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1.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完成教材77页7、8题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批注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