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方略.doc
5页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方略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思路清晰:问答阐述题有几个问,每个问从哪几个层次回答,不妨用“⑴、⑵、⑶”和“①、②、③”进行标识有时甚至可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三、认真书写:茫茫数万份考卷,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者已成功一半矣语文阅读分析常用标准用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 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反问、设问、引用(8 种)记叙的顺序:顺序(时间先后)、倒叙(先结果后原因)、插叙(插入回忆)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先后(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顺序、早晚顺序等)2.空间顺序:方位的转移转换3.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次及彼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6 种)注意:能准确辨别说明方法,还要能够用说明方法写句子。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举典型出名的实例)和道理论据(举名言)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出名人名事,常有“例如”)、道理论证(引用名人经典名言)、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比喻论证(类似修辞中的“比喻”)写作方法或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白描、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精炼、委婉、含蓄、隽永、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节奏感强、富含哲理、发人深省、寓意深刻、说理透彻、有说服力、引发阅读兴趣、富有感染力中考语文典型题实战兵法 给名词下定义:1、定义必须由外延和内涵两部分组成。
外延就是事物的“类别”、是它的“属”;而内涵就是“本质”,是事物的独特性2、下定义的格式:A:名词 + “就是” + 内涵 + 外延B:内涵 + 外延 + “叫做” + 名词词语、句子比较分析题解题方法:常见题意:原词、原句换成某词、某句行不行?或原词、原句与改词、改句哪个好?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开放性阅读试题题型归类: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解答此类题的总体方法及原则:思想上重视此类题绝不是随便送分题;认真阅读题干要求,仔细揣摩考察点;答题时切忌三言两语,太过简单,切忌东拉西扯,乱说一通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提炼中心、主题:基本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 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说明了……、揭示了……、反映了……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4、突出、深化主题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一、散文【考点及应试分析】A、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B、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考题形式: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答题思路: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3)行文思路文章的写作过程格式: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C、品味语言(1)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 E 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D、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E、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详细内容见第 1 面语文阅读常用标准语)F、发展性考题(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 XXX 条件下,XXX 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二、说明文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1)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2)指出了说明方法,要求用这种说明方法概括。
2.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三、议论文典型题解题方法归纳: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论点不是比喻句)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 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作用: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观点,显得_____(好处)。
根据论点(或观点)再举一个论据:答题方式:根据论点,找准论据(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原则:名人名言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