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长沙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16页科目:语 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2.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3. 本试题卷共 9 页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一并交回姓 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荒诞 家具 仓皇失措 销声匿迹B.誊写 鬼秘 顶礼膜拜 应接不暇C.告罄 领衔 鞭辟入理 韬光养晦D.矫情 赌博 不假思索 春意阑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雾霾、环保成为本次代表、委员最关注的焦点话题有代表提出,我们要加大科技改造的力度,要使碳排放量至少降低一倍B.在湖南卫视举办的“2014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看上去很枯燥无趣的观众抽奖环节因为有了《爸爸去哪儿》剧组五个萌娃串场而显得看点十足,到场的观众们不但获得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十份特殊的大奖也通过荧屏送给了全球各地的粉丝们。
C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D.今年初,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突然爆红, “炸鸡啤酒都教授 ”成为网络流行语有关人士认为,这部剧爆红的原因是“帅哥美女、专业编剧班底、时时可以参与讨论的剧情”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下面这首宋词《虞美人》 (陈与义)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是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 A.一身将影向潇湘 B.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D.数帆带雨烟中落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分,每小题 3分;翻译题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毛 诗 序 》 ①《关雎》 ,后妃之德也,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 ,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 ②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 ,诗之至也然则, 《关睢》 、 《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 ③ ,言化自北而南也 《鹊巢》 、 《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 、 《召南》 ,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为古文。
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 《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 ,又称“毛诗序” 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 《召南》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正:使……端正B.先王以是经夫妇 经:经纬、治理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刺:讽刺 D.是谓“四始” ,诗之至也 至:极至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诗者,志之所之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 《鹊巢》 、 《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
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的统一性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 ,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D. 《毛诗序》提到了《诗经 》 “六义” ,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政 有 大 /小 故 有 小 /雅 焉 /有 《 大 雅 》 焉 /颂 者 /美 盛 德 之 形 /容 以 其 成 功 /告 于 神 明 者 也B.政 有 大 小 /故 有 小 雅 焉 /有 《 大 雅 》 焉 /颂 者 /美 盛 德 之 形 容 /以 其 成 功 告 于 神 明 者 也C.政 有 大 小 /故 有 小 雅 /焉 有 《 大 雅 》 /焉 颂 者 /美 盛 德 之 形 容 /以 其 成 功 告 于 神 明 者 也D.政 有 大 小 /故 有 小 雅 焉 /有 《 大 雅 》 焉 /颂 者 /美 盛 德 之 形 /容 以 其 成 功 /告 于 神 明 者 也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 分)译文: (2)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分)译文: (3) 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 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10.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 (8 分)子 规①吴融②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①子规:杜鹃鸟的别称,鸟嘴呈红色,叫声类似“不如归去” ②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受牵累罢官,流寓湖湘时写下本诗。
1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 “子规 ”常用来抒发_____________之情 (1 分)(2 )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 (4 分)答: (3 )本诗是咏物诗,主要突出了物的什么特点?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答: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1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2 )叶上初阳干宿雨, , (周邦彦《苏幕遮》 )(3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在一些反映古代历史的戏剧和电影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人民行跪拜礼。
特别是在一些宫廷戏中,大臣见皇上或奴才见主子时更是要行跪拜礼,而且显得十分威严说到跪拜礼的产生发展,还要从古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谈起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休息时都是坐在地上或睡在地上由于地很硬且又潮湿,人们便在坐或睡时铺垫一些树叶、兽皮之类的东西旧石器时代编织技术出现后,人们以芦苇、竹篾等为材料编出了“席” 自此,人们在进食、议事时,便在地上铺一块席子,故称“席地而坐” 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当时,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 ,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的要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朝觐时,王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刘恒与太中大夫贾谊议政,谈话十分投机,文帝不觉“前席” ,坐得离贾谊近一些,认真听取他的意见东汉末年,管宁和华歆由于志趣不同而割席分交,更是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由于那时人们都是“席地而坐” ,因而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类似于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 ,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汉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传入中原传说曹操就曾坐在“胡床”上指挥作战在“胡床”启迪下,人们发明了椅子、凳子,因而人们不再“席地而坐” ,原来生活中的“跪坐”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坐、跪、拜分了家,但跪拜礼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周代对跪拜礼的动作和对象则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九拜中的最重者,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在九拜中属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位九拜中第三位前三拜称为“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其实也就是作揖随着朝代的变迁,封建统治阶级根据其阶级利益,对各种礼仪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兴废。
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 1843 年) ,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