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末物理试题(B卷)(含答案).docx
11页物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9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0~1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不全得3分,错选或不答者得0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 关于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B. 扩散现象证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D.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直径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A正确;B.扩散现象证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C错误;D.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且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正确故不正确的选C2. 关于温度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大,它的温度就越高B. 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温度可以保持不变C. 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D.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反映,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部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一个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平均动能不一定增大,所以温度不一定升高,故A错误;B.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温度不一定变化,如零度的水变成零度的冰,故B正确;C.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这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无关,故C错误;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这是统计规律,对于单分子是不成立的,即当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3.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露珠受到重力的作用C. 晶体一定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D. 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A.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A正确;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B错误;C.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C错误;D.当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由于氢气分子质量小,因此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D错误故选A4. 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 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m0gB. 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 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D. 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4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对m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力分析可知M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情况.【详解】A、因为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所以m和M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以及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因此M受到地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因为拉力等于m0的重力,所以物体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即m0g,A正确;B、C、D、对m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受重力、支持力;因m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m不会受到M对m的摩擦力,故AB间没有摩擦力,B、C、D错误;故选A.【点睛】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常用方法之一,应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受力分析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进行分析.5. 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和,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X是质子 B. 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C.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D.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A.在反应中,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则X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可知X是中子,故A错误;B.根据可知,Y的质子数是3,质量数为6,则中子数是3,故B错误;C.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故C正确;D.两个核反应都放出能量,则都有质量亏损,故D错误。
故选C6. 如图为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落水过程的示意图,运动员从最高点到入水前的运动过程记为I,运动员入水后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记为II,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 )A. 过程I的动量改变量等于零B. 过程II的动量改变量等于零C. 过程I的动量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D. 过程II 的动量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6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两个过程中运动员速度的变化、受力情况等,由此确定动量的变化是否为零.【详解】AC.过程I中动量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即为mgt,不为零,故A错误,C正确;B.运动员进入水前的速度不为零,末速度为零,过程II的动量改变量不等于零,故B错误;D.过程II 的动量改变量等于合外力的冲量,不等于重力的冲量,故D错误故选C7. 某人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让脚尖着地后膝盖弯曲,这样做是为了( )A. 增大人的动量变化量 B. 减小人的动量变化量C. 增大人的动量变化率 D. 减小人的动量变化率【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人在和地面接触时,人的速度减为零,由动量定理可知(F-mg)t=m△v; 而脚尖着地可以增加人着地的时间,由公式可知可以减小受到地面的冲击力,即减小人动量的变化率,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个球分别以大小为=1m/s、=2m/s的速度做相向运动,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以0.5 m/s的速度向左运动,则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1:3 D. 2:1【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设乙球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m2v2-m1v1 =(m1+m2)v,即2m2 -m1=(m1+m2)×0.5,解得m1:m2=1:1;故选A.9. 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同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p1=5kg·m/s,p2=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kg·m/s,则二球质量m1与m2间的关系可能是下面的哪几种( )A. m1=m2 B. 2m1=m2C. 4m1=m2 D. 6m1=m2【9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甲、乙两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所以有p1+p2=p1′+p2′即p1′=2kg·m/s。
由于在碰撞过程中,不可能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只能是系统内物体间机械能相互转化或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系统的机械能不会增加,所以有所以有 因为题目给出物理情景是“甲从后面追上乙”,要符合这一物理情景,就必须有即同时还要符合碰撞后乙球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甲球的速度这一物理情景,即所以因此C选项正确10. 如图,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轻小滑轮悬挂起来,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B稍向左移一点,A、B两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A. 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变大B. 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变大C. 绳子拉力变大D. 物体B受到的合力不变【10题答案】【答案】ABD【解析】【详解】C.绳子拉力大小仍等于A物体的重力,因此绳子拉力T保持不变,C错误;A.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物体B向右移动,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减小,因此摩擦力变大,A正确;B.地面对B的支持力由于T不变,而减小,因此支持力N变大,B正确;D.由于物体B仍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仍为零,D正确故选ABD11.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述正确的是( )A. 第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 第2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C. 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D. 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11题答案】【答案】CD【解析】【详解】A.第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未改变方向,这是加速度方向改变,A错误;B.第2s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但是位移仍为正方向,B错误;C.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C正确;D.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根据图像面积的正负关系可知物体在做往复运动,则物体在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D正确。
故选CD12. 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B. 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C.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D.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12题答案】【答案】BC【解析】【详解】A.β射线在穿过云室时可以使气体电离,因此在云室中会留下清晰的径迹,这说明β射线的粒子性,A错误;B.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因此慢中子衍射突出表现出慢中子的波动性,B正确;C.由于电子束的波长比可见光短的多,因此分辨率更高,更多突出了电子的波动性,C正确;D.光电效应实验证明了光的粒子性,D错误故选BC二、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3. 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在水面上先均匀撒上痱子粉,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一滴溶液的体积为1.2×10-3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m13题答案】【答案】 ①. 向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读出体积V,算出一滴溶液的体积 ②. 3×10-10【解析】【详解】(1)[1]②中应向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读出体积V,,算出一滴溶液的体积2)[2]油酸的体积因此油酸分子的直径14.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而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0 Hz,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1)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___(选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