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讲义第23讲 糖类(教师版).doc
12页第23讲糖类知识导航知识精讲一、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二、糖类的组成、分类、存在及用途类别单糖二糖多糖元素组成C、H、O元素,大多符合Cm(H2O)n的通式,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代表物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化学式特点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水解后能生成多分子单糖结构关系______同分异构体______同分异构体______同分异构体自然界的存在水果、蜂蜜蔗糖:甘蔗、甜菜乳糖:哺乳动物的乳汁淀粉:植物的种子或块根纤维素:植物的茎、叶用途单糖、二糖、淀粉:营养物质、食品工业原料纤维素:造纸和纺织工业原料【答案】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互为互为不是三、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操作在试管中加2mL10%NaOH溶液,滴加5滴5%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再加入2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现象生成砖红色沉淀结论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原理应用检验葡萄糖(醛基—CHO),检测血糖和尿糖2.葡萄糖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操作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 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
再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放在水浴中加热,规察现象现象试管内壁形成光亮的银镜结论在碱性,水浴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析出Ag单质原理应用检验葡萄糖(醛基—CHO)3.葡萄糖的生理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6H12O6+ 6O26CO2+ 6H2OC6H12O6酶 2C2H5OH + 2CO2↑四、蔗糖、麦芽糖的化学性质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在稀酸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五、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1.淀粉的检验操作将碘溶液滴到一片馒头或土豆上,观察现象现象馒头或土豆变为蓝色结论馒头或土豆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2.淀粉的水解操作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mol/L H2SO4溶液,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现象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在稀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水解,产物含有醛基原理思考与交流:如何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完全水解、部分水解、未水解)?3.纤维素的水解纤维素在稀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其作用是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七、糖类的主要用途1.淀粉为人体提供能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淀粉(C6H10O5)n酶糊精[(C6H10O5)m,m 变1-3】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一种单糖B.葡萄糖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6个水分子C.常温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D.1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需要9 mol氧气【答案】A【解析】葡萄糖是单糖,A正确;葡萄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但不是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必须加热,C错误;葡萄糖分子可改写为C6(H2O)6,由此可判断1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需要6 mol氧气,D错误例2】可以鉴别醋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A.银氨溶液 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答案】B【解析】A项,醋酸、蔗糖与银氨溶液不反应,葡萄糖含醛基,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不符合题意;B项,乙酸能溶解Cu(OH)2悬浊液得到蓝色溶液,葡萄糖溶液加入Cu(OH)2中能产生红色沉淀(加热),而蔗糖溶液中加入Cu(OH)2没有现象,符合题意;C项,乙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都没有现象,不合题意;D项,Na2CO3溶液与乙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但另两种物质没有现象,不合题意。 题型二:二糖、多糖【例3】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的作用是(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答案】 C【解析】 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和吸收,但可以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和排泄变3-3】已知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肝脏和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关于糖元说法正确的( )A.糖元、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糖元与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C.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糖元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答案】C【详解】A.(C6H10O5)n中的n不同,即糖元、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不同,所以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糖元与淀粉、纤维素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B错误;C.糖元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C正确;D.糖原中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故选C题型三: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例4】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淀粉已完全水解C.淀粉没有水解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答案】B【解析】淀粉水解液加过量NaOH溶液后,再加新制Cu(OH)2乳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即水解液中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发生了水解;淀粉水解液加碘水,溶液不变蓝,说明水解液中没有淀粉,即淀粉完全水解;B项符合题意。 变4-3】已知葡萄糖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在一个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一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醇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答案】 A【解析】 滴加碘水后变蓝色,说明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A项正确,B项错误;滴加银氨溶液变黑色,说明有单质银生成,说明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糖,C、D项错误题型四:糖类综合【例6】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类都可以水解B.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C.糖类都含有C、H、O元素D.糖类都符合Cn(H2O)m的通式【答案】 C【解析】 单糖不能水解,多糖如纤维素等无甜味,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Cn(H2O)m的通式,如鼠李糖分子式为C6H12O5,故正确选择为C项变6-3】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或诗文,理解正确的是( )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B.“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和棉花的化学成分不同C.《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文中的“麻”“裘”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生成小分子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记载:“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为Fe2O3【答案】 C【解析】 葡萄糖为单糖,不能水解,故A错误;飞絮和棉花的化学成分都是纤维素,故B错误;“麻”成分为纤维素,“裘”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都可以水解生成小分子,故C正确;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故D错误变7-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1 mol葡萄糖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最多生成2.5 mol H2B.酿酒过程是淀粉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两倍【答案】B【解析】虽然1 mol葡萄糖含5 mol的羟基,和钠反应可以生成2.5 mol H2,但溶液中有水,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H2,故生成H2大于2.5 mol,A项错误;酿酒过程为淀粉+水葡萄糖乙醇和CO2,故B项正确;在人体内,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过程,最后生成葡萄糖,故C错误;蔗糖分子式为C12H22O11,可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C6H12O6),故相对分子质量不是两倍关系,故D错误例8】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④③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③⑤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证明蔗糖为非还原性糖,即证明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应为④⑤的操作顺序,故A、B不符合题意,证明蔗糖的水解产物应先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再加入NaOH中和H2SO4至溶液呈碱性,再用银氨溶液检验,故操作顺序应为①②④⑤,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变9-1】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条件下,M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B.④的反应类型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都为纯净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答案】 C【解析】 淀粉或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是多羟基醛,醛基和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④的反应是酸和醇反应,乙酸脱羟基、乙醇脱去羟基的氢原子,发生反应类型属于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