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及基本方法.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不***
  • 文档编号:33820800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5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及基本方法 摘 要: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要求语文教学打破以往的课堂篇章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那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的关键字: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基本方法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和价值(一)整本书阅读的内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属性定位,李卫东认为,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结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①整本书阅读中的“整”,既是对全书的脉络的全面把握,也是对全书内容深度思考;“本”不仅仅是指单独的一本,也是指相关的许多本;“阅读”是指包含多种方式的阅读过程,可以说泛读、精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等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动态的、综合的和开放的②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整本书阅读,是包涵在语文课程中的,作为一种正式的学习活动的整本书阅读因此,它应该符合语文课程的特性第一,整本书阅读在书目的选择上,首先应该选择经典作品。

      由于可供阅读的古今中外的作品数量众多,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课余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整本书应该对学生的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都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第二,整本书阅读还应该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应该通过各种言语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第三,整本书阅读还应该突出教学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作品本身的特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挖掘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综上,我们对整本书阅读做这样的界定: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根据整本经典作品而展开的,与文本、教师、作者和同伴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是多样的,阅读的过程是综合的和实践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探寻阅读的方法,建构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1、现实价值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和高考的改革,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被重视起来然而,目前中小学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尤其是课外阅读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阅读的碎片化和浅显化学生的阅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主要是因为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已经不仅仅是来源于书本;不能深入理解,只是大概地略读一些皮毛,只追求阅读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意识不强、指导方法欠佳等,教师更注重课内阅读而相对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方法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等因素,导致阅读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口号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针对以上的现实状况,我们有必要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并且不仅高喊口号,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切实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质量2、教学价值21世纪以来,新课标又一次把整本书阅读提了出来,继续 肯定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学习单篇课文阅读,相比之下的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要求更高尤其是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一本书中遇见各类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议论、抒情等,而且交替变换着出现,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辨识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的精妙之处;其次,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阅读,既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再次,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从作品中亲身感受更多的人文熏陶,获得审美感受,这就使得整本书阅读最终回到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整本书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应该阅读整本书,不仅要读,而且还要精读细读,运用各种方法理清该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选择与我们课内单篇课文教学方法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对整本书的研读过程,也是对自身的文学素养、学科知识的提升过程,对整本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确定过程,也是一位教师教育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同时,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来更好地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促进反思性实践③(3)整本书阅读对语文课程的价值整本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如今在大力提倡的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还在继续倡导整本书阅读,进一步表现出对单篇阅读教学的担忧我们不仅要思考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教师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更要探讨它对语文课程本身的价值整本书阅读的定位要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 要服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整本书的阅读应该定位在对以母语为载体的优秀书面语言作品的学习上”④.目前语文课程内部的各个学习模块之间的整合还不紧密,提倡整本书阅读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师生可以根据阅读情况开展各种经验交流会来听说读写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阅读一整本书,有助于学生跨学科跨领域涉猎更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文课仅仅阅读文学类作品的狭窄范围,促进语文课程内部学习与外部其他学科的相关整合⑤二、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指导和实践:(一)就学生自身而言1、阅读过程中要坚持眼口手心并用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它认为如果心思不在读书上眼睛就不会看的仔细;思想如果不集中,就不会进行深入的阅读,这样就不会记住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即使记住的,也不会记的长久通过诵读,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能够理智的了解,而且还能亲身体会,把这些内容和理法化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阅读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手到,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学习语文学科,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⑥三到中,心到最重要2、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对于而不学则殆对于阅读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是一味的阅读而不去思考,说明你并没有进行真正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质疑整本书的阅读要坚持原生态阅读,批判性理解和转化性写作三条基本策略⑦所谓原生态阅读,就是读者直接对文本进行解读,理清文章的关系脉络等;批判性理解是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阅读来解决疑惑的过程。

      二)就教师而言1、要正确指导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方法的阅读首先,在书目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课标要求的,适合学生发展的书目,在教师推荐的基础好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整本书进行阅读其次,不同的书由于其内容和题材的不同,对于阅读的指导方法要求不同教师要明确这些不同之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选择在阅读前指导、阅读中指导还是阅读后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方法,不可用一种方法贯穿所有阅读2、区别对待阅读整本书和单篇课文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二者的不同,并采取与单篇课文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整本书的阅读中,需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读后的交流中来,都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爱好和感受,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3、明确要求,监督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时,不能仅仅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限时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读完一本书,每读完一本书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三)就家庭而言目前在大力倡导家校合作的大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可要依靠家庭的力量。

      教师只是在学生课内阅读方面监督指导的更多,而整本书的阅读有相当部分时间是课外进行的,这就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监督留给孩子时间让其进行阅读三、不同文类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既要考虑学情,也就是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外,也要考虑学生所阅读的文本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文本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不尽相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实用性文本的阅读指导方法实用性书籍是指阐述规则或者规则背后的原理的书,像各种操作手册、说明书、游览指南、科普或者社科等都属于这类性质的书籍⑧实用性文本的最大特征是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人们某方面的需求,由于实用性文本具有这种特征,因此在这类文本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1、改变以往的阅读习惯,重在理解学生更多接触的可能还是文学类的文本,思维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拿到一本书,可能过多关注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挖掘作者表达的深意等等但是对于实用性文类,则不需要这种仔细的推敲实用性文类的阅读只需要学生理解和消化其主要信息,明白具体的操作步骤就可以了2、端正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实用性文本的最大功能就是实用,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是万能的。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书中所提供的方法、步骤或者是措施的借鉴和使用,读者还需要加以甄别和选择既不能完全不认同也不能全然照搬书中观点这就需要广大读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和所需情况合理进行选择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指导方法文学性书籍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类型,主要是与文学相关的书籍,主要特征是体现人文性此类书籍的阅读对读者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仔细推敲和揣摩,需要创造性的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上,应该是对文本的深层挖掘,上升到对文本的深度挖掘,感受其艺术表达效果和写作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1、诗歌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从文体特征来看,诗歌具有抒情性、想象性、音乐性的特点,有特殊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如起兴、象征、隐喻、意向等等这就决定了对诗歌的教学也应该有其特定的方法策略:(1)反复诵读,体味诗歌情感美由于诗歌具有抒情性的特点,因此诗歌的阅读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对诗歌的鉴赏,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美,诗歌语言凝练生动,语言优美舒畅,但若剖筋拆骨一一细究,则韵味全失,不如舍末逐本,直击性灵,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美。

      ⑨其次,诗歌具有音乐性特征,它的音乐性是通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来的,在指导学生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2)训练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注重日常积累诗歌不同于一般的叙事类文章,平铺直叙使读者一目了然文章的脉络和主要思想内容诗歌运用大量意向、想象和典故来表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具有隐晦性,需要学生在读诗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诗歌中的意向,体会作者的情感;其次,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对于一些常用常见的意向及相关典故,明确它的象征意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3)教给学生阅读诗歌的方法对诗歌的理解与其他文类书籍相比,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应该交给学生相应的阅读诗歌的方法,一方面学生的面对诗歌阅读上也有了一定的方向,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常见的诗歌阅读方法有:首先,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作品、作者的相关背景才能明确这首诗的背景环境,能更精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其次,诗歌应该注重诵读,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诗歌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次,寻找诗歌的诗眼,诗眼是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