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统计基础知识及统计实务复习资料及答案.pdf
8页1 / 8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按学习指导整理的复习资料及计算题)一、单项选择题:1 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2 一个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3 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B )A每个工业企业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4 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A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二者不相干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5 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D )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 B是否按期填写调查表C是否制订调查方案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6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D )A每隔 10 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B对 2006 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7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B )。
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8 我国的统计报表(B )A都是全面统计报表B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C目前大多是非全面统计报表 D只有个别单位填报9对 1990 年 6 月 30日 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C )A定期调查方式 B统计报表制度C普查 D典型调查10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B )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11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A )A婚姻状况 B已婚人口数 C未婚人口数 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12普查是(B ) A专门组织的经常性全面调查B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C专门组织的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D专门组织的经常性非全面调查13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D ) A普查的方法 B重点调查的方法 C典型调查的方法D抽样调查的方法14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是(B ) A统计台帐B个人生产记录 C汇总表 D整理表15入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A )A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工程 B访问成功率比较高 C调查的成本不高 D调查的速度快16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 D )。
A问卷长度比较长 B费用比较高 C效率不高D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17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B )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18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C)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2 / 8 A将此标志值单列一组 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D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19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 A260 B215 C230 D285 20将某地区 30 个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C ) A零售额 B商店数C各组的零售额 D各组的商店数21反映多种工程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B )A个体指数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 KW 22公式 K= -称为(A )W A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B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公式 C综合指数公式 D指数体系公式23某企业 2007 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 年上升了 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D )。
A25% B2% C75% D20% 24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B ) A增长B降低 C不变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二、多项选择题:1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D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2 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下述内容(ABE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标志性质 D确定资料的使用范围E确定调查工程3 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BC)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 C经常性调查方法D一次性调查方法 E快速调查方法4 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ABC)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目的在于推算反映全面情况的数据D是一种定期进行的调查 E与典型调查相似5 统计调查按组织的方式不同可分为(BE)A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E统计报表6 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DE)ACAPI B 邮寄调查 C访问D入户调查 E街上拦截访问7 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BD)A时效性B最初性 C准确性D直接性 E可操作性8 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ABCD )。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E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展变化情况9 按所起作用不同,统计表可分为(ABE )A调查表 B汇总表 C简单表 D复合分组表E分析表10指数的作用有(ABCDE )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3 / 8 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三、判断题:1 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2 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有限的3 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4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5 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6 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7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8 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是复合分组9 在统计分组中,频数实际上是各组标志值的加权,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10统计分析是透过现象的质量表现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活动11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12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同比上升、同比下降、完成计划百分比、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等,采用的一般都是比例分析法13年距增长速度是年距增长量与去年的发展水平之比14如果各项因素与某项指标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时,可采用连环替代分析法15统计分析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越强,质量越高,作用越大四、计算题:11998 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月工资(元)甲企业人数(人)乙企业人数(人)400以下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 以上4 15 84 126 28 2 18 73 103 42 要求:比较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分别计算两企业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并作简要说明解:根据公式:f 211700 X甲= = 823.74( 元) f 257 f 199600 X乙= = 838.66( 元) f 238 答:甲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比乙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低。
根据标准差公式:_ _ / (- )2f / 6825216.71 _ 甲=/ -= / - = 26557.26 162.96 ( 元) f 257 _ _ / ( -)2f / 7304370.22 _ 乙=/ - = / - = 30690.63 175.19 ( 元) f 238 根据离散系数公式:甲162.96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4 / 8 V= = = 19.78% X 823.74 乙175.19 V= = = 20.89% X 838.66 答:甲企业标准差为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为175.19元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因为甲企业的离散系数比乙企业的离散系数小,所以甲企业的平均工资代表性高2某企业 2006 年下半年总产出及平均每个工人产值资料如下表:月份7 8 9 10 11 12 总产出(万元)40 42 44 484 495 48 平均每个工人产值(元)4000 4200 4400 4400 4500 6000 计算:该企业2006年第四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和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答案保留两位小数)。
解:该企业2006 年第四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 48.4+49.5+48 -3145.9 -=-= 0.486333(万元 / 人) = 4863.33(元/人) 48.4 49.5 48300 -+-+ - 0.44 0.45 0.6 - 3 该企业 2006 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 40+42+44+48.4+49.5+48 -6 271.9 - -= -= 0.453167(万元/ 人) = 4531.67(元/ 人) 40 42 44 48.4 49.5 48 600 -+ -+ -+ - + - + -0.4 0.42 0.44 0.44 0.45 0.6 - - 6 3某企业 2001-2006 年期间工业总产出资料如下表:年份2001 年2002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工业总产值(万元)200 220 231 240 252 262 累计增长量(万元)20 31 40 52 62 环比发展速度110% 105% 1039% 105% 10397% 要求:利用指标间的关系补齐表中所缺数字计算该企业2001-2006 年期间工业总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速度(用水平法)。
解:根据公式:累计增长量 62 平均增长量 =- = =12.4(万元)时间数列项数 -1 6-1 根据水平法公式:n5- / / 262 5-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5 / 8 X= /- -1= / -1= 1.31 1=1.0555-1=5.55% a200 答:该企业2001-2006 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12.4万元;该企业2001-2006 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5%4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计量单位基期报告期销售量单价(元)销售量单价(元)甲双4000 200 5000 220 乙件8000 100 6000 120 丙盒3000 160 4000 150 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解:销售量指数为:q1p05000200+6000100+4000160 2240000 K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