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课件).ppt
37页篇目一登岳阳楼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根据下面诗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体会诗韵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一、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 400多首,有杜工部集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二、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三、白话诗歌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条船伴随自己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四、诗歌主旨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今”“昔”二字之间有一段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简单地用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B颔联承接首联的“水”字,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C颈联写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年老多病,漂流湖湘,前途茫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是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D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既叙述了诗人登临岳阳楼的缘由,又描绘了岳阳楼宏阔壮观的图景,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解析“诗人被亲友无情地断绝来往”错,颈联写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漂泊度日,消息断绝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2下列诗文名句所描写的洞庭景象,意境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近的一项是()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B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C巨浸连空阔,危楼在杳冥窦庠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D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张碧秋日登岳阳楼晴望)解析两句诗都写出了阔大和雄壮的气势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2)杜 甫 在 登 岳 阳 楼 中,描 写 洞 庭 浩 瀚 无 边 的 诗 句 是“,”3)杜 甫 在 登 岳 阳 楼 中,虚 实 交 错、今 昔 对 照 的 诗 句 是“,”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篇目二桂枝香金陵怀古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根据下面词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词,体会词韵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一、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被列宁称为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金陵怀古颇有名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二、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作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三、白话诗歌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刚刚开始变得肃爽。
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遥想当年,人们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各个王朝接连覆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枉自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四、诗歌主旨这首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勾勒出一幅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的优美图画B“念往昔”一句,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由现实转为联想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D本词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表达了词人对当时国事的关心之情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解析“总结上片内容”错。
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这是对陈后主因沉溺于享乐而导致亡国历史的感叹,所以“念往昔”只是由眼前之景想到前朝往事,而不是“总结上片内容”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句子是“,”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篇目三念奴娇过洞庭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根据下面词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一、作家作品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1154年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1170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二、写作背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三、白话诗歌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三万顷明镜、美玉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内心优游自在,与眼前景物相合,却不知这妙处如何道出,与君分享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一年内徘徊于岭海之间照耀陪伴自己,我的胸襟仍像冰雪一样明洁。
而此刻的我,须发稀疏,衣衫单薄,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渺的湖水之中让我舀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细细斟酒,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四、诗歌主旨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作者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豪迈气概,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同时隐隐透露出被贬谪的悲凉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C词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解析“现实主义”错,应是“浪漫主义”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借助“洞庭”“青草”水面平静之状暗示词人内心世界的宁静B“玉鉴琼田三万顷”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湖边广阔、明净的良田美景。
C“应念岭海经年”三句由上片景物联想到岭海为官的生涯,景与情过渡自然D词作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回应开头“近中秋”所点出的时间,首尾呼应解析由“着我扁舟一叶”可以推断,“玉鉴琼田”是指月光下洞庭湖皎洁的水面,没有“良田美景”,没有用到“借代”的修辞手法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纵目洞庭,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的句子是“,”2)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的句子是“,”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说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这三句是“,”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象做宾客,陪伴自己纵情豪饮的句子是“,”洞庭青草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篇目四游园(【皂罗袍】)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根据下面曲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曲,体会曲韵篇目篇目一一篇目二篇目二篇目三篇目三篇目四篇目四一、作家作品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被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