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及综合练习题.docx
16页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2.了解童话这种体裁、感受童话的魅力3.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4.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核心素养】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续写和仿写能力重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2. 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评价任务】读文发展学生想象力,明白童话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皇帝的新装》通过一个昏席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 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蒸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天上的街市》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天 上街市,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增恶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3)《女娲造人》详细叙述了女焗造人的具体过程,老 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对于人类起源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4)《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有 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爱募虚荣、安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蚁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 成了蜘蛛的浮房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切不可盲目随 从、轻信流言、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一定要详察《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前坠而另外一个 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2.深化提高花开的声音万吉星路的两边是山,山的两边是崖沿着细长而崎岖的山路,她牵着孩子的小手,向山下走去,步履沉重而缓慢妈妈,我听到花开的声音了!”孩子扬起小脸,满脸兴奋地说她向路旁看去,漫山遍野的花开了,开得正盛,一簇簇、一片片,像一张张盛开的笑脸一阵微风拂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耳畔响起树叶的“哗哗”声她蹲了下来,闭上眼睛嗡嗡嗡……嗡嗡嗡……”花丛中传来一阵细微的蜜蜂的轻鸣她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妈妈也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妈妈,花儿漂亮吗?”孩子眨了眨眼,一双大眼睛像两颗乌黑的玻璃球,暗淡、深沉,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
她拉着孩子胖乎乎的小手,伸到一朵正在盛开的花朵上,孩子的小手贪婪地摩挲着一片片鲜红的、嫩嫩的花瓣,一脸的期盼和向往漂亮,花儿就像我们的小欣欣一样漂亮!”说这话时,两行清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她粗糙的脸庞上滚落青山无语绵延起伏的群山,像一块被人抖了一下的绿绸子,掀起一道道沟壑纵横的皱褶她抬起头,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不远处的山崖当年,她丈夫与同村的牛二上山采草药,就是在那座崖下,遇到山体垮塌,在一块巨石砸向她男人的那一瞬间,牛二用力将他推了出去,结果,她男人失去了双腿,牛二却抛下孤零零刚满周岁的女儿永远地留在了山崖下妈妈,送给你她失神地看着山崖发愣时,孩子摸索着,将一束夹杂着一些杂草的鲜花递了过来她笑着接过鲜花,将孩子放到背上,说:“快走吧,去晚了医生都走了乡集上,人来人往,送医下乡医疗队正在忙碌地为村民们免费义诊医生翻开孩子的眼睑看了看,问:“多长时间了?”她迟疑了一下,答道:“从小就看不见医生摇了摇头:“这个没办法治,是眼角膜出了问题那把我的眼睛换给她吧,她还小说这话时,她显得很平静哪有那么简单,眼角膜移植,要省级的大医院才能做医生看了看她那双破了个洞,露出半个大脚趾的解放胶鞋,嗫嚅着,“那得好几万块钱呢!”她不再说话了。
几天后,后山的矿上来村里招人,一个月好几千的工资,她报名了后山的矿洞里昏暗潮湿阴冷,不时有碎石掉落,但她干得很起劲她掰着粗糙开裂的手指头计算着工钱,一想到不出三四年,孩子就可以看到那些漂亮的花儿了,她全身就充满了力气可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未领到,矿洞塌了,一块石头砸中了她弥留之际,她紧紧抓住医生的胳膊说:“把我的眼睛换给我女儿,现在我有钱了,抚恤费就有好几十万呢!”她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像一个负债累累的人,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漫山遍野的花儿开了山坡上,又多了一个小土堆,静静地卧在野花丛中,像一只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连绵的大山、遍地的野花和山坡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多年以后,一个女孩跪在坟前,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她点燃纸钱,从贴身的衣兜掏出一张发黄的纸,慢慢展开,扔进燃烧的纸钱里,火苗渐渐吞噬纸条上的一行小字“牛二遗女,当如吾儿”空气中飘来野花淡淡的清香,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嗡嗡嗡……嗡嗡嗡……”,女孩清澈的眼眸里流下两行清泪:“妈妈,你听,花开的声音!”(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9期,有改动)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画线句子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析。
3.文中两次描写小欣欣的“大眼睛”,各有什么作用? 4.小说以《花开的声音》为题,有何妙处? (1.小说写了牛二因救她男人去世,她抚养牛二双目失明的女儿,为了让女儿能做上眼角膜手术,她去矿井工作并遇难,临终前让医生将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女儿,使女儿终于见到光明的故事。
2.作者选择一个诗意的场景和象征性的物象,“花开、微风、花香”,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氛围,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结尾再次照应渲染升华主题,达到“妈妈”和“花”互喻的效果文字诗意灵动,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暗示并赞美“妈妈”最善最美的心灵 3.第一次把小欣欣的眼睛比作“乌黑的玻璃球”“没有一丝涟漪”,点明她是个盲人,让人心生怜悯第二次描写她的眼睛“炯炯有神”“清澈的眼眸里流下两行清泪”,和第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她已经视力正常,暗写妈妈把眼角膜移植给了她,使她见到了光明,侧面描写母爱的伟大4.一是这个标题富有诗意,给一个较为深沉的故事赋予美好的场景,让人看到希望二是隐喻性地点出了作品的内在旨意,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追求,对善良的选择与坚守,正是人性美好的体现三是全文的线索,从寻找花开的声音开篇,到听到花开的声音收束全文,使文章弥漫着美好的色彩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 本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体裁 多样,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 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退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我们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我们据弃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五、评价检测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2)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3)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5)_____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6)悲秋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秋词》(其一)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现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一心想要报国杀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入夜,万籁( )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夜深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起来格外清淅,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轻重huǎn( )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到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万籁( )俱寂 浸( )着 轻重huǎn( )急(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2分)(3)“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①浑浊;②糊涂,不明事理;③全,满”等义项文段中“浑然一片”的“浑”应选的义项是( )(只填序号)(2分)(4)文段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题目4分)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_________,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又唤如意金箍棒,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1. (1)枯藤老树昏鸦 (2)强欲登高去 (3)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4)终古高云簇此城 (5)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6)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7)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2.(1)lài jìn 缓 (2)清淅 清晰 (3)③ (4)比喻3.菩提祖师 定海神珍铁 孙行者 斗战胜佛)【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检测题(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笨拙(zhuó) 溉汲(jí) 称职(chèn) 随声附和(hè)B.滑稽(jī) 庇护(bì) 勋章(xūn) 骇人听闻(hài)C.爵士(jué) 掺和(cān) 缥缈(piāo) 深恶痛绝(wù)D.荒凉(huāng) 女娲(wā) 澄澈(céng) 赫耳墨斯(hè)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