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
2页第四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这些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内容丰富《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们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讲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遇难前后的故事《为人民服务》从死的意义、接受批评和实现解放三个方面阐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金色的鱼钩》讲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老班长带着三个病号走出草地钓鱼给他们吃,自己却牺牲的故事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阅读训练要素学生在之前的课文中都已经学过,本次复现是着重于对这两个阅读训练要素的综合运用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也能更好地应对教材中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借助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借助“阅读链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金色的鱼钩》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老班长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要求学生通过品读语句,从外貌和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这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本单元课文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习作主题是“心愿”本次习作主要是运用恰当的素材对自己的心愿进行适合的表达这次的习作不仅是对学生六年来表达方式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有目的表达的尝试第一,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革命”的心理认知、对“志向”的看法,从而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困惑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在教学中巩固学生已养成的良好习惯比如,课前引导学生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在此时代背景下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课中引导学生查阅人物的相关事件资料,以此来加深对人物形象和品质的了解和体会,适当补充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人物形象的认识如,《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故事是以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可以引导学生查阅长征的相关资料,比如起止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可以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注意资料选用要适度第二,本单元课文文体多样,教师可以针对文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人物回忆录,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脉络,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品质;《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的文本特点;《金色的鱼钩》是小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本单元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应注意抓住核心问题,突显重点,大胆取舍,长文短教第三,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学生之前都学习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查阅资料,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人物品质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在自主阅读理解、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三首31.会写28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为人民服务》的第2、3自然段默写《竹石》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品质4.能借助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2为人民服务2金色的鱼钩1口语交际即兴发言1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习作心愿21.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2.能用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能围绕文章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