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扬州梅岭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附答案.doc
17页2024届扬州梅岭中学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线段,点是直线上一点,,若是的中点,是的中点,则线段的长度是( )A.或 B.或 C.或 D.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把它折成正方体后,与“我"字相对的字是( )A.“细” B.“心” C.“检” D.“查”3.把方程 中分母化整数,其结果应为( )A.B.C.D.4.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形状不可能为下图中的( )A. B. C. D.5.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6.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B.了解深圳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所需时间C.考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D.调查七年级一个班级学生的每天运动时间7.下列化简正确的是( )A.3a–2a=1 B.3a2+5a2=8a4C.a2b–2ab2=–ab2 D.3a+2a=5a8.单项式的系数与指数的和为( )A.6 B.3 C.-3 D.-69.如图,如果用剪刀沿直线将一个正方形图片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部分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图片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垂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10.如图,有下列说法:①若∠1=∠3,AD∥BC,则BD是∠ABC的平分线;②若AD∥BC,则∠1=∠2=∠3;③若∠1=∠3,则AD∥BC;④若AB∥CD,则∠C与∠ABC互补.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一个角的余角为50°,则这个角的补角等于_____.12.如图,甲、乙两个动点分别从正方形的顶点、同时沿正方形的边开始移动,甲点按顺时针方向环形运动,乙点按逆时针方向环形运动.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倍.则它们第次相遇在边_________上.13.如图,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B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对应的数为_____.14.若a、b互为倒数,则ab-2=________.15.多项式与另一个多项式的和为,该多项式应为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解下列各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17.(8分)如图,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使点落段延长线上的点处,点落在点处.(1)在图中画出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2)若旋转角的度数是,那么 .(3)连接,①若,,,则 .②若,,则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18.(8分)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E、OF分别平分、,.(1)求的度数;(2)判断射线OE、OF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9.(8分)下列是某初一数学兴趣小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请根据他们的探究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兴趣小组将图1△ABC三个内角剪拼成图2,由此得△ABC三个内角的和为180度.(1)请利用图3证明上述结论.(2)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向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4,点D为BC延长线上一点,则∠ACD为△ABC的一个外角.①请探究出∠ACD与∠A、∠B的关系,并直接填空:∠ACD=______.②如图5是一个五角星,请利用上述结论求∠A+∠B+∠C+∠D+∠E的值.20.(8分)计算:﹣12020+24÷(﹣4)+3×|﹣|﹣(﹣6)21.(8分)在数轴上点A表示-3,点B表示4.(1)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 ;(2)我们知道,在数轴上|a|表示数a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你能说明在数轴上表示的意义吗?(3)在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为x,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2PA+PB=12?若存在,请求出相应的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10分)运城市对市民开展了有关雾霾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是“你认为哪种措施治理雾霾最有效”,有以下四个选项:A.绿化造林 B.汽车限行 C.拆除燃煤小锅炉 D.使用清洁能源.调查过程随机抽取了部分市民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被调查的市民共有多少人?(2)请你将统计图1补充完整.(3)求图2中项目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4)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有效治理雾霾提几点建议.(至少写一条)23.(10分)七年三班的小雨同学想了解本校七年级学生对第二课堂哪门课程感兴趣,随机抽取了部分七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每名学生必只能选择一门课程).将获得的数据整理绘制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______名学生,的值是______.(2)请根据以上信息直接在答题卡上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数学”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_度;(4)若该校七年级共有1200名学生,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对数学感兴趣.24.(12分)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求m+3n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D【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段AB上时,②当点C段AB的延长线上时,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计算即可.【题目详解】解:∵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①当点C段AB上时,AC=10-4=6cm,则MN=MC+CN=AC+BC=5cm;②当点C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10+4=14cm,MN=MC-CN=AC-BC=7-2=5cm.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是5cm.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2、B【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题目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心”是相对面.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3、C【解题分析】方程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变形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题目详解】方程整理得:.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4、A【分析】正方体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正方体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最少与三个面相交得三角形.因此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题目详解】解:用平面去截正方体,得的截面可能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可能为圆形.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正方体的截面.正方体的截面的四种情况应熟记.5、B【题目详解】解:A.=9;=4 B. -8;=-8 C. =-9;=9 D. =12与=36故应选:B6、D【分析】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题目详解】解: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故A不符合题意;,样本容量较大,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B不符合题意;样本容量较大不适合,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不符合题意;调查七年级一个班级学生的每天运动时间适合普查,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7、D【题目详解】解:A、3a-2a=a;B、3a2+5a2=8a 2;C、a2b-2ab2=ab(a-2b).D、 3a+2a=5a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整式运算,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整式运算学习.8、B【分析】根据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定义求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再求它们的和即可.【题目详解】解:单项式的系数与指数分别为:-3,6,∴它们的和为-3+6=3.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注意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9、C【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答案.【题目详解】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剩下纸片的周长比原纸片的周长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答案为: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0、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题目详解】解:①∵AD∥BC,∴∠2=∠3,又∠1=∠3,∴∠1=∠2,即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①正确;②AD∥BC,∴∠2=∠3,故②错误;③由∠1=∠3,可得AB=AD,不能得到AD∥BC;故③错误;④若AB∥CD,则∠C与∠ABC互补.故④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性质定理与判定方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140°【分析】首先根据余角的定义求出这个角的度数,再根据补角的定义得出结果.【题目详解】解:根据余角的定义,这个角的度数=90°﹣50°=40°,根据补角的定义,这个角的补角度数=180°﹣40°=140°.故答案为:140°.【题目点拨】考核知识点:余角和补角.理解定义是关键.12、AB【分析】因为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所以第1次相遇,甲走了正方形周长的;从第2次相遇起,每次甲走了正方形周长的,4次一个循环,从而不难求得它们第2019次相遇位置.【题目详解】每次相遇的位置依次是:DC、AD、BA、BC,依此循环.故它们第2019次相遇位置与第三次相同,在AB边上.【题目点拨】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规律的总结能力,发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3、2﹣【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数轴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度,然后根据对称的性质即可求出结果.【题目详解】解:∵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AB=﹣1,设B点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点C为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