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多校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21页2025届重庆市多校联考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语文试题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传播学以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为基本研究对象,而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所组成的所有参与传播活动的个人都会经历某种程度上的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过程内向传播是一切人类传播的基础,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内向传播以人为主体,自我意识即个人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内向传播过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镜中我”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来自社会的人际互动以及他人的感知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人们彼此就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由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②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也就是通过费孝通先生所谓的“我看人看我”的方式形成的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摘编自许静《传播学概论》)材料二:内向传播是以认识自己为基础,根据环境及他人印象,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老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同样强调要认知自我,将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不断自我修炼老子所强调的“道”则是内向传播的重要体现《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提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老子看来是一件终身的事情认识自己即表现人内传播中的“主我”老子认为战胜别人是力量的对比,当自己的力量强过别人,自然会战胜对方自胜”是要战胜自己,这是一件长久又需坚持的事情。
实现“自我认识”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很难的事情,认识自身,并不断克服自身的优缺点是每个人需要一直坚持的一件事情自知”更加强调的是对自己短处的认识,尤指人内心深处的不足,由此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性《道德经》第七十章,老子阐述了自己的所处的困境:“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的言论在当时不被世人理解,思想不被认可,但他并未愤疾怨世,而是进行了自我反思在人内传播中,内省式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当人遇到困境时,用来反思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用来检查自身存在的行为是否正确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是伴随人类成长进步中一个重要的内向传播过程,在自我反思中,我们能够总结问题,发现自身更多的不足,为未来打好基础米德认为,内省式思考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也是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回顾老子的思想,我们感慨其超前的思维,众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当今依然适用摘编自王平、马湘潇《老子的自我修养传播思想探析——基于人内传播理论视角》)材料三:社会信息系统诱导祥林嫂进行信息误读,是导致她心理失衡和失去自我的根本原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鲁默所提出的现代象征互动理论告诉我们,在信息传播的自我互动过程中,个体会产生关于他人的期待,这些期待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个人又不是原封不动地接受这些期待,在人内传播过程中,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加以组合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信息系统奴化而失去主体意识的劳动妇女,她无力按照自我意识重新组合所结合的外在信息,因此,每一次信息输入型人际传播及其人内传播,都是一次精神打击与心理灾难比如,她在河岸上发现了夫家的堂伯,也意识到这将意味着什么结局,但其人内传播却不能修正接收的信息,因为在祥林嫂的意识深处,也承认夫权存在的合理性,于是,她只能束手就擒一般来说,个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选择、解释和修正外在信息,主要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外在信息完全契合个体的主体意识,个体觉得无需再对外在信息做出任何加工,只要按照自我需要,保留或输出信息,就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二是个体完全被社会信息系统(在封建社会主要是封建宗法思想)所奴役,个体失去了自我,对外在信息只能盲从、归依,个体成为信息愚弄、压迫的对象,如祥林嫂越是接收外在信息,就越加重她的精神负担。
摘编自林凌《祥林嫂究竟死于谁之手——对<祝福>的传播学诠释》)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为B. 我们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其实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这就是库利“镜中我”的感觉阶段C. 相较“知人”“胜人”,老子更加强调人要坚持认识自己、战胜自己、反思自己,这是老子的道之所在D. 祥林嫂面对夫家的堂伯,束手就擒,是因为在她的自我意识中,夫权存在的合理性根深蒂固,无法改变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镜子,我们眼中的自己,并不是自己直接判断的,而是通过别人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得来的B. 特定场合中,我们会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并试图评估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他人对我们的印象C. 内向传播主要发生在个体内部,但它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在进行内向传播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D. 信息传播中的个体具有能动性,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立场、行为方向等对信息进行修正,就会导致迷失自我3. 针对三则材料的论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介绍社会学家库利关于“镜中我”的相关理论,论证了自我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观点。
B. 材料二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入地分析了老子的思想与内向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C. 材料三的表达,既有专业的学术性用语,又有生动的故事性用语,使得论证过程既严谨又不失通俗性,易于读者理解D. 三则材料不仅涉及到传播学的知识,还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大大拓展了论证的广度和深度4. 三则材料写作目的不同,但都涉及“内向传播”这一话题,而且对“内向传播”的阐述各有侧重,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5.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请根据材料评价这句话的合理性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 A 2. D 3. B 4. ①材料一阐释内向传播的概念和内涵,侧重介绍与内向传播过程紧密相关的自我意识,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产生的②材料二分析老子的自我道德修养思想所体现出的内向传播理论,侧重阐述内向传播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反思的重要性③材料三用传播学理论诠释祥林嫂之死,侧重指出个体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对外在信息的选择、解释和修正 5. (1)这句话具有合理性,因为:①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也即个人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②人在遇到困境时需要内省式思考,在自我反思中总结问题,发现自身更多的不足,为未来打好基础;③个体完全被社会信息系统所奴役,个体将会失去了自我,所以个体需要发挥能动性,选择、解释和修正外在信息。
2)这句话也有不合理处,因为:①内向传播是以认识自己为基础,根据环境及他人印象,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②人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个人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认识和把握自己;③在信息传播的自我互动过程中,个体会产生关于他人的期待,这些期待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解析】【导语】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内向传播”这一主题材料一介绍了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强调自我意识通过社会互动形成材料二结合老子的思想,阐述了内向传播在自我修养中的重要性材料三通过祥林嫂的例子,揭示了信息传播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及其可能导致的自我迷失整体来看,三则材料既有理论深度,又结合实际案例,全面展示了内向传播在个人认知和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错误根据材料一“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可知,很可能也正是他人的感觉 C.“这是老子的道之所在”错误所列举种种只是老子自我修养思想的部分内容,更不等同于他强调的“道”D.“是因为在她的自我意识中”错误在祥林嫂的意识深处”中的“意识”并非“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夫权存在的合理性”是“外在信息”,使祥林嫂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主体意识。
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辨析的能力D.“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立场、行为方向等对信息进行修正”错误以偏概全,个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可以不选择、解释和修正外在信息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类比论证”错误,材料二有引用论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举例论证“《道德经》第七十章,老子阐述了自己的所处的困境”,没有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材料首先指出内向传播是一切人类传播的基础,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接着引入库利“镜中我”概念,详细阐述了其构成的三个阶段,即我们想象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想象别人对该形象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觉通过这一理论说明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向传播过程,而且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联系中形成的,这就清晰地阐释了内向传播的概念和内涵,同时突出了自我意识与他人联系的紧密相关性材料二:材料先表明内向传播是根据环境及他人印象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接着引用老子的观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调了认识自己、战胜自己在人内传播中的重要性,这体现了自我认识与自我战胜。
后面又提到老子在不被世人理解时进行自我反思,以及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进一步阐述了自我反思在人内传播中的意义,从而侧重从老子的自我道德修养思想方面阐述了内向传播过程中这几个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材料三:材料从社会信息系统对祥林嫂的影响入手,依据现代象征互动理论,指出个体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对他人期待意义的能动处理方式以祥林嫂为例,她在面对外在信息时,由于被封建宗法思想奴役而失去主体意识,无法对信息进行选择、解释和修正,导致每一次信息传播都成为她的精神灾难通过这个例子,材料重点说明了个体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对外在信息的选择、解释和修正这一方面的内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1)合理性:①材料一中提到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说明“走自己的路”是基于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那么他就能坚定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而不被他人的言论轻易左右,这体现了“走自己的路”的内在依据②材料二指出内省式思考在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