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知识管理得背景与概念.docx
11页个人知识管理得背景与概念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4879份资料n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4879份资料个人知识管理篇一、个人知识管理的背景1二、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1三、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目的/作用2四、知识管理的原则3五、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过程4(一)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4(二)知识的获取与整理4(三)知识的存储与更新5(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5(五)知识的应用与创新5六、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方法6一、个人知识管理的背景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1986年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出现“知识管理的提法,而知识管理的概念于1994年由美国著名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 实际上,人类自古以来都在不断地进行着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的多少也一直被认为是评价一个人能力上下的重要方面 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最早时期 甲骨文的出现,即标志着人们开始了对知识的管理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出现了竹简、绢帛和纸质的书本对知识进行记录并代代相传 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各种先进的印刷设备以及大规模的图书馆等知识管理的手段 20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和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处于外部环境的剧变之中,迫切需要通过利用知识资产来进行产品创新、效劳创新、管理创新,因此,对知识的管理研究逐渐为许多企业所重视 许多研究者都把目光放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而实际上,要发挥知识的作用,必须要依靠个人的力量,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穿和举一反三,将实际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操作领域 因此,即便组织实施知识管理,最终成功与否还是在于每个人的参与程度和个人的知识管理水平 因此,知识管理既是组织的事情,也是个人的事情。
特别是在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之后,人们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海量的信息与知识进行相应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简称PKM)是将组织的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个人而形成的一种方法论 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在每个人的工作及学习生活中都已经有了知识管理的影子,但这时候的PKM还处于蒙昧状态,我们如果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加有意识的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那么PKM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PKM的最早概念是由美国的PaulDorsey教授提出来的,他指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本人借鉴组织知识管理的概念,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描述为: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为了提升个人的竞争优势,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并不断进行知识的获取与整理、存储与更新、交流与分享、应用与创新的过程 它使得知识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并且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增值。
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技术来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 三、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目的/作用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昨天刚看过的一份关键资料,今天起草报告时要用到,自己却怎么找也找不到,而不得不另起炉灶,进行痛苦的“创新工作 IDC(InternationalDataCorporation美国国际数据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做的90%的所谓“创新工作是重复工作,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存在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大局部东西重新起草比去寻找这个已存在的东西还省力气 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 这些问题是为什么呢?本人认为造成个人工作中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对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有效的管理 当今时代,信息的数量十分庞大,我们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也很广泛,大局部工作是要去做那些创新性的工作而不可能去日复一日的重复某项活动或操作,因此我们每个人工作都会用到各种知识,对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很高,而我们对这些众多的知识没有或者无法进行管理,最后造成工作的低效率。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 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德鲁克说过,没有人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而你唯一的资本就是知识 这里我还需要补充一句就是,你唯一的能力就是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要使知识集中化、系统化、有序化,便于组织和个人提取、利用和共享,从而提升组织或个人的竞争能力,促进组织或个人目标的达成 同样,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使个人的显性知识系统化、隐性知识显性化,便于随时对知识进行完善、提取、分享、应用和创新,从而塑造并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职场竞争以及长期的职业生涯开展,进而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现今社会,个人要确保跟上时代节拍而免于被无情淘汰必须“持续地学习,可以说个人获取和利用知识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个人价值 但是,人类天生具有遗忘的特性,虽然人的一生有时机获取众多的知识,但真正精通的往往只是经常使用的很有限的一小局部,其余大局部知识往往只能记住一个概况,到有用的时候再去查找获取 因此,积累、获取和检索知识的能力在这个世纪显得非常重要,个人知识管理对每个现代人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主要表达在:(1)建立了个人知识体系,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完善;(2)有利于个人开掘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防止因知识的遗忘而流失;(3)有利于个人知识的检索和提取,减少个人时间与精力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4)有利于将知识资源应用于实际工作以获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5)展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并通过参与知识创新、知识交流,谋求更多的开展时机;(6)持续性地学习并更新个人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提升了个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四、知识管理的原则(一)目标驱动原则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个人知识管理应该紧紧围绕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知识储藏而有目的地进行,要专注于个人核心知识体系而不是抓住什么就是什么,否则,知识无涯,何处是岸?(二)先广后深原则 尽管知识管理要求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但是,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特别是“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各种知识之间更是有着错综复杂的逻辑联系 因此,为了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知识管理应先积累广度再向深度开展,以形成“金字塔状的知识结构系统 (三)系统思考原则 如原则(二)所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牵连、相互交叉、相互派生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跳出局部知识的狭小视野,以全局观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思考,同时理顺各局部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从全局的高度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知识,使得各局部知识之间相互论证、相互支撑,而不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 【本人在知识管理中的感触】回想起2022年7月的酷暑盛夏,我在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而苦苦思索 决定将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人力资源后,我开始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但在后续的学习研究中发现,我必须跳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小圈子,从整个企业管理的角度去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因此,我又开始研究全面的“企业管理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陆续开始了对“自我管理和“管理技能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个人知识结构的三足鼎立局面 (四)简约有效原则 知识的积累并不只是简单的复制与粘贴,在Web2.0年代,这样做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使劲地下载,使劲的复制粘贴,收集各种能收集到的资料问题是,有多少被自己真正消化了呢?你所存储的知识起码你应该简单看过、知道是在讲什么,如果要求更高一点,要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后再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被原有素材的繁琐和复杂所吓倒,而要能够在自己的透彻研究之后,结合自己的观点,以简单朴素的语言进行二次描述 【观点】不能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所表述的知识,证明你还没有深入理解 (五)反复坚持原则 马云说,今天非常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局部人死在明天晚上 知识管理的过程是反复“迭代的过程,是一个由“渐修带来“顿悟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因此,没有持续不变的“渐修和“量变,就没有豁然开朗的“顿悟和“质变,而“顿悟和“质变也仅仅只是开始,知识管理贯穿人生全程 (六)动态更新原则 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的最正确的知识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动态更新原则表达的是知识的开展规律,不能期望建立一个一劳永逸的知识结构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频繁,一个人昨天建立的知识结构,如果今天不充实更新,它的价值就会降低 因此,只有用动态更新原则要求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在旧有的知识结构中叠加新的内容,才能把握更多稍纵即失的时机 五、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过程(一)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我们从读小学到大学,几乎都听命于老师和家长,大学毕业后我们才真正开始建立自我开展的方向,而从此开始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情况,便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人在大学里所研修的专业固然重要,但我们清楚进大学选择专业时,还有许多盲点和误区,完全可以通过工作以后的时间进行新的调整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表达知识创造价值,因此就需要再次强调了不能脱离了某个场景或领域来单独的谈个人知识管理,否则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要想具备某种才能,必须要有相应的某种知识结构 因此,应根据目标的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为读书而读书,为知识而不加选择地吸纳知识 那么,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呢?如下列图,我们可以建立三个层次的知识体系结构 最高层是“专业技能层,是个人核心竞争力所关注的区域,如本人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中间层是“通用技能层,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一些通用技能,如自我管理技能(时间管理、情绪及压力管理等)、通用管理技能(授权、鼓励、沟通、团队建设、执行等) 最底层是“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