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地光伏30mw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110页30MWp光伏并网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 日 期: 2015 年 06月 25 日目录第一卷 公司简介ﻩ1第二卷 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ﻩ2第一章 工程概况ﻩ21.编制依据ﻩ22工程建设规模及承建范围 23.厂址概况ﻩ2第二章 主要工程量ﻩ21.主要工程量 2第三章 资源配置计划 21.组织机构设置ﻩ22劳动力配置计划 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进场计划 6第四章 物资管理 111.物资运输ﻩ112.物资验收 113.物资存放 114.物资领用ﻩ125.工程竣工后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的移交ﻩ12第五章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ﻩ13(一)施工工序 13(二)土建主要施工方案ﻩ14(三)安装主要施工方案 24 (四)特殊作业施工方案ﻩ43第三卷 技术质量管理体系ﻩ44第一章 技术管理 441.工程管理 442技术管理 463.计量管理 474.人员的培训学习 47第二章 质量管理ﻩ471.质量方针ﻩ472.质量目标 473质量管理内容ﻩ484施工组织设计编审管理 495.施工图会审管理ﻩ516.施工方案编制管理 527。
作业指导书编制管理ﻩ538.技术交底的管理ﻩ549技术检验管理 5610.设备缺陷管理ﻩ5611.工程(工作)联系单管理 5613调试施工管理ﻩ5814.质量事故管理ﻩ5915.质量检验(QC) 6016.工艺质量控制 61第四卷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64第一章 安全、文明施工ﻩ641.安全管理 642.文明施工措施 703成品保护 724消防管理 73第二章 环境保护ﻩ741.环境管理方针、目标 74第五卷 档案资料管理ﻩ76第一章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ﻩ761.职责 762.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及管理ﻩ76第二章 竣工档案资料管理 771.竣工资料的编制依据ﻩ772竣工资料的编制 773.竣工资料的组卷ﻩ784.竣工资料的装订 785竣工图的编制 806.竣工资料的移交 81第六卷 服务 821施工前期的服务ﻩ822.施工过程中的服务 823.调试期间的服务ﻩ82 / 第一卷 公司简介 ***公司是专业从事新能源工程建设施工的服务商、投资与运营商,提供各类型、各等级光伏电站工程咨询、施工安装、工程承包服务及项目开发运营等全程全能服务 ***公司承“品牌、增值、服务”的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努力成为领先的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建设者;并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做着继续的努力。
ﻬ第二卷 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第一章 工程概况1.编制依据11 原电力部《火力发电厂施工组织设计导则》;1.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1.4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5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1.6 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1.7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1.8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实施).2.概述()30MWp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场址位于()场区位于()县()镇西北方向约3km,场区有一宽约35m 的水泥路与()镇连接,交通较便利插位置坐标图)项目场址地理位置示意图21占地面积约为1500亩. 2.2本工程装机容量30MWp,一次建成,拟建设一座35kV开关站,送出一回35kV架空线路,至()变110kV变电站35kV侧,接入线路单回长度约4.5km安装260Wp多晶硅光伏组件115456块3项目所在地水平面年总辐射量约为1229.1kWh/㎡,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2.4光伏场区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156℃,属于逆变器和光伏组件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对逆变器及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基本没有影响。
2.5光伏场区地形为山地地形,地表植被覆盖,最大风速16m. 场地地质情况(1)拟选场址原始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属区域构造、地质环境相对稳定区;场区无影响站址建设的大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光伏电站的建设2)拟选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3)拟选场址岩土分布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Qel+dl)含碎石粘性土,志留系下统(S1)灰岩、片岩、泥灰岩4)拟选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位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5)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及光伏电站建(构)筑物的荷载特点,建议场区主要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升压站区域局部有较大填方,对填土厚度2.0~40m 的建筑物地段,建议采取换土垫层等地基处理方案,对于填土>4.0m 的地段,可考虑采用墩基础或人工挖孔桩.当结构有特殊要求时,场区可采用桩基方案6)升压站按场平标高510.0m 考虑,南侧及东侧将会形成3~5m左右的填土边坡,场区北侧将形成2~6m 的挖方边坡,建议可修筑重力式挡土墙进行边坡支护.光伏板区域存在局部的挖填方边坡,应做好坡面防护在小冲沟内布置光伏板,应尽量利用原始地形并做好排水,防止坡面冲刷影响基础及边坡稳定性。
建议避免在西侧大冲沟内布置光伏板7)在升压站场区等地势较低处,场地平整时将形成填土在升压站等场地整平施工期间,应彻底清除现地表耕植土,控制好填料的颗粒级配,对填土进行分层压实以提高填土的承载能力,减小其沉降变形量,同时应加强地面排水和地表覆盖等措施,位于填方区的上下水道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8)场地岩土层土壤电阻率值一般范围值为3895~120037Ω·m,土壤对接地装置金属以强~弱腐蚀性为主.2.6电站工程主要建设方案1)总体技术方案本工程主要由太阳电池方阵、逆变器、交流升压电气系统以及电站自用电系统组成,太阳电池方阵及逆变器系统是光伏电站的核心系统本工程规模容量30MWp,采用多晶硅光伏组件.2)光伏电池方阵设计方案太阳电池方阵由光伏组件经串联、并联组成光伏电池组件串联的数量由并网逆变器的最高输入电压、最低工作电压、光伏组件的最大系统电压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组串并联的数量由逆变器的额定容量确定3)电站直流发电系统方案由全固定系统构成,以1.5MWp为一个发电单元4)电站交流电气系统方案4.1电气主接线全站共设两级交流电压:交流048kV、35kV本工程共装 30MWp光伏光伏组件组件,通过升压至35kV后接入站内35kV开关站,后送至()变110kV变35kV侧。
4.2 35kV系统: 电站发电系统共设20台0.48/35kV的1600kVA箱式升压变将每5座箱变35kV侧交流输出并联,共4回出线送至35kV开关站5)监控系统方案电站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化电气监控系统,全站具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和通信平台电站可监控至每一个组串的运行参数本工程光伏发电单元系统采用集中监控方式,其监控系统与中控室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合并各光伏发电单元(以每个逆变器小室为1个单元)的所有运行参数及就地的实时气象数据,组件的监控通过户外汇流监控箱将数据用双绞线送至逆变器小室,通过逆变器小室的数据采集装置用光纤送至中控室的监控系统集中型逆变器以光纤传输方式传送至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控制室内的操作员站上监视各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数据和气象数据,并可在大屏幕上显示在主控室操作员站上,还可以单独对每台逆变器进行参数设置,可以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设置逆变器系统的启动和关断顺序,使整个发电站的运行达到最优性能和最大的发电能力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场址为未利用荒山,夏季地表植被茂盛,坡度较为平缓,总规划可利用面积约 805亩左右(20兆瓦场地)拟选场址交通便利,接入方便场区地形开阔,交通便利,场地条件优越,地面高程约为 200~600m。
本项目属新建性质,全部采用固定支架系统项目主要组成包括光电转换系统、直流系统、逆变系统、交流升压系统等3. 现场地址概况 工程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不存在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场区表层有少量覆土,覆土厚度约 0.5m覆土以下 2m以内为碎石土或强风化岩石场区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为可进行建设光伏电站第二章 主要工程量1.主要工程量 机电工程:包括光伏发电区组件安装、电缆敷设、逆变器箱变安装、防雷接地工程等;电气工程、通信工程、防雷接地工程等设备安装及并网调试等 土建工程:开关站、综合楼基础及主体结构、建筑装饰工程;室外设备基础、土石方开挖、道路、护坡、绿化等设备基础工程:固定式钢支架、钢桩安装.第三章 资源配置计划1.组织机构设置1.1为了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施工生产活动,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项目部机构设置:项目执行经理项目总协调费用控制工程师进度计划工程师调试经理施工经理设计经理质量安全经理 安装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调试工程师合同工程师土建工程师资料管理员设备工程师设计工程师2.劳动力配置计划综合劳动力和主要工种劳动力安排计划说明如下:(四)劳动力计划A. 劳动力安排计划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为了按期保质地完成本工程,我公司将配备施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项目班子,并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组建适合本工程的、工种齐全的施工作业队伍,对进场的劳动力进行技能考核,严格执行施工前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的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队伍的高效投入.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由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担任.我公司施工队伍在以往的光伏电站建设中承担过相应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我公司还将根据现场进度的实际需要来综合平衡、调配劳动力,在保证进场人员的各项素质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优先满足本工程进展的需要.B. 劳动力投入的保障措施劳动力保障措施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综合调配人力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阶段的划分、各专业工种的需要,编制切实可行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并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由项目部每月对各施工队劳动力进退场时间、数量进行调整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根据本工程的需要,做好岗前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操作技能,加强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该工程的特点及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劳动力动态管理和调配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进入现场的劳动力在工程建设中由项目部统一协调、平衡和调配;劳动力的综合管理要以优先保证本工程为对象,以实现质量、工期、安全和文明施工相统一的综合效益为目标劳动力动态管理的原则:动态管理应以动态平衡和日常调度为手段;动态管理应以达到劳动力优化组合和以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为目的项目部对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按计划向施工单位要求增派劳务人员,在施工中不断进行劳动力平衡、调配,解决施工要求与劳动力数量、工种相互配合中的矛盾,在此过程中保持与施工单位的信息沟通、人员使用和管理的协调。
劳动力资源管理保证措施合理组织好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流水作业,避免产生窝工现象,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随时调整各工种的施工人数,必要时还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