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精选多 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镜花****ul
  • 文档编号:114629831
  • 上传时间:2019-11-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篇:浅谈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 浅谈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 浅谈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作用 一引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甚大 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发生的各种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那么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呢?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事故统计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隐患,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安全行为,受事故心理支配从事故心理导致事故发生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 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可以看出: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 1、麻痹性 有人曾经做过温水煮蛙的实验,把两只青蛙分别放入已经烧开的锅里和一个刚烧温的锅里,放入沸水锅里的青蛙会立即从沸水锅里拼命蹦出来,而放入温水锅里的青蛙,由于水温的适宜,仍然在锅里无动于衷,结果被煮死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与这个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违章的人一时没有发生事故的,就如同温水中青蛙没有被立即煮死一样,“水温”还没有升到使“青蛙”死亡的“沸点”如果每次习惯性违章都必然导致自我伤害或使他人受到伤害,也许就不会去做“温水之蛙”了 2、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劳保用品要穿戴规范,劳保皮鞋不能拖着穿,但在今年春检的相互交叉安全检查中,查到某车生产岗位的何某把劳保皮鞋当拖鞋穿,接着我们又去查该车间的安全培训记录,发现该车间在3月份的培训记录中清楚地写到“不能把皮鞋拖着穿”,并且上面还有何某的签字。

      这说明习惯性违章确实非常顽固,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职工进行教育,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查处 3、继承性 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 4、排它性 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 三、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人大多存有以下心理状态 1、麻痹心理 我厂的一名女工在立式压机上操作,上模下模行程很慢,通常都认为不会出事故,因行程较慢,即使手碰到上模也来得及抽脱开,但这位女工的手还是被压伤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一是因模子行程慢产生不会压住手的麻痹思想;二是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注意模子的下行,注意力转移至压机以外的事物上;三是操作过程中把手抽离模腔。

      分析其心理过程是:麻痹——不注意——忘记——触觉迟钝其主要是麻痹心理问题 2、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 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有这样一个案例:199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谢某依照惯例进行夜间巡检,按照包机制度要求来到合成车间铜洗岗位变电所进行例行检查当谢某打开一台铜液泵电路控制柜时,发现控制 第二篇:浅析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运用 浅析安全行为科学在反习惯性违章中的运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甚大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发生的各种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 那么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呢?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

      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事故统计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隐患,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安全行为,受事故心理支配从事故心理导致事故发生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可以看出: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 一、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 1、麻痹性 有人曾经做过温水煮蛙的实验,把两只青蛙分别放入已经烧开的锅里和一个刚烧温的锅里,放入沸水锅里的青蛙会立即从沸水锅里拼命蹦出来,而放入温水锅里的青蛙,由于水温的适宜,仍然在锅里无动于衷,结果被煮死。

      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与这个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违章的人一时没有发生事故的,就如同温水中青蛙没有被立即煮死一样,“水温”还没有升到使“青蛙”死亡的“沸点”如果每次习惯性违章都必然导致自我伤害或使他人受到伤害,也许就不会去做“温水之蛙”了 2、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特点如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1998年,某石化公司尼龙厂一名员工在查找管线的漏点时因为没有系紧安全帽的下颌带而使安全帽先落了下来,头部失去保护而被附近管线铁皮刮伤,缝了十几针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劳保用品要穿戴规范,劳保皮鞋不能拖着穿,但在9月14日下午的相互交叉安全检查中,查到某车间铝盐岗位的何某把劳保皮鞋当拖鞋穿,接着我们又去查该车间的安全培训记录,发现该车间在8月份的培训记录中清楚地写到“不能把皮鞋拖着穿”,并且上面还有何某的签字 这说明习惯性违章确实非常顽固,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职工进行教育,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查处。

      3、继承性 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 “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2014年3月30日,某大型氮肥厂合成车间转化岗位在辅锅点火过程员,操作人员先开油阀后伸火把,使辅锅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当火把一伸进辅锅炉膛时,发生闪爆事故事故造成辅锅外墙变形,整个合成装置被迫停产7天,直接经济损失8.5万元分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辅锅点火,正确操作程序应是先伸火把,后开燃油转化岗位操作人员点火时粗心大意,按经验办事,长期习惯性违章操作以前,辅锅燃油使用柴油时,由于柴油挥发性较差,操作人员点火时先开柴油,后伸火把,从未发生闪爆事故,久而久之,这一习惯性违章行为得以延续下来此次,燃油已改为焦化汽油,焦化汽油极易挥发,于是发生辅锅闪爆事故 4、排它性 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

      二、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人大多存有以下心理状态 1、麻痹心理 某家粉末冶金厂的一名女工在立式压机上操作,上模下模行程很慢,通常都认为还会出事故,因行程较慢,即使手碰到上模也来得及抽脱开,但这位女工的手还是被压伤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一是因模子行程慢产生不会压住手的麻痹思想;二是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注意模子的下行,注意力转移至压机以外的事物上;三是操作过程中把手抽离模腔分析其心理过程是:麻痹——不注意——忘记——触觉迟钝其主要是麻痹心理问题 2、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 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有这样一个案例:199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谢某依照惯例进行夜间巡检,按照包机制度要求来到合成车间铜洗岗位变电 所进行例行检查当谢某打开一台铜液泵电路控制柜时,发现控制电路的三相线中有一相的保险丝熔断了。

      心想,问题不大,找一截保险丝换上就是了??就在这么一个念头的驱动下,竟然连动电最起码的常识都忘了,徒手找来一段保险丝准备把熔断的地方接上就在谢某拿保险丝触到断点的瞬间,可怕的一幕发生了,随着一束刺眼的电弧光闪过,谢某被重重地击倒在地,大脑一片空白,踉踉跄跄地爬出了变电所,痛苦地呻吟着被送往医院救治经诊断,其的面部和右手受到电弧不同程度的灼伤,治疗期间正赶上春节,全家人这个年都没有过好就因为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就被电老虎狠狠地教训了一回 3、贪图安逸 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一旦自己独立工作,哪怕是从事简单的工作,都有可能发生事故某年夏天,某厂的一台换热热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拆装换热器的主要工作是先拆卸螺栓,当时要拆装m24的螺栓150个和m20的栓900个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天气又太热,再加上旁边的一些设备和管道,使干活空间很小,大家干得衣服都湿透了,一名检修工就索性扔掉手套,将衣袖高高卷起,兴高采烈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