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4.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修Ⅰ)(解析版).doc
10页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下图为我国地表风化壳断面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由①至④反映了中国土地退化的现象,下列匹配不正确的是( )A.①土地沙化 B.②丘陵红漠化C.③土地退化 D.④沙漠化4.下列对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地区的有机残体较多,但风化壳较薄B.③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C.③地区的风力作用明显,导致风化壳较厚D.④地区的物理风化较强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5~6题5.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分别是(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6.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答案:5.B 6.C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
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却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读图回答7~8题7.图中Ⅰ、Ⅱ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却差别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C.洋流 D.下垫面8.下列关于该地珊瑚大量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都会发生变化B.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都是不变的C.只有气候因素变化才能使生物因素发生变化D.澳大利亚的自然带具有整体性特征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成负相关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成正相关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成正相关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相关10.若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800 mm)、(15℃,900 mm)、(7℃,5 mm)、(23℃,2 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C.甲和丁 D.丙和丁读“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大气中二氧化碳来自于地球内力作用过程的是( )A.火山活动 B.燃烧化石燃料C.风化侵蚀 D.生物呼吸12.自然界碳循环过程受人类影响后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C.区域性 D.全球性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最大值在25℃14.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A.温带沼泽湿地 B.针叶林C.中纬度草地 D.荒漠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5~16题15.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C.断层 D.断块山16.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7~18题17.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是图中哪个箭头起到的关键作用( )A.③ B.④ C.⑦ D.⑩18.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A.水文 B.地貌C.植被 D.气候1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所示阅读并分析以下联系框图,完成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2)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向北推移现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二所示)材料二 冰川退缩后,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形成越来越高的戈壁滩(2010年11月拍摄)材料三 “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1)分析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2)现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6 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描述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2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格尔木所在区域图材料二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育肥期和成熟期主要生活在青海湖里春夏之交,湟鱼进入周边的河道中逆流而上,繁衍后代湟鱼以湖中刚毛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500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湟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1995年湟鱼资源量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10。
现在,我国已禁捕湟鱼,其数量正缓慢增加1)格尔木所在地区戈壁广布,草类低矮稀疏,请简要分析其原因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湟鱼数量减少对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