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pdf
53页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17.1 等腰三角形.-1 -17.2 直角三角形.-16-17.3 勾股定理.-21-17.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0-17.5 反证法.-48-17.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归纳、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让学生经过推理证明得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增强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推理和证明.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教师预先做出各种几何图形,包括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一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让同学们抢答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引入今天所要讲的课题一一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 通过辨别,让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出可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来确定等腰三角形.导入二: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思考: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问题: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 从三角形的角度,让学生通过思考,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三:1.出示一组含有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知图片主要部分形状的共同点.2.出示自制的测平仪,告诉学生含4 5 角的三角板顶点固定一条拴着重物的绳子,标出底边中点标志,它就变成了测平仪.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课题.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二、新知构建:过渡语 刚才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有哪些性质呢?现在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它.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思路一【活 动1】【课 件1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力回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观 察 的 特 点,可以发现【教师活动】让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 A B C中,若A B=A C,则 A B C是等腰三角形,A B,A C是腰,B C是底边,Z/是顶角,N 8和NC是底角.【活 动2】【课 件2】观察与思考:如上图所示,力弘是等腰三角形,其中/庆然(1)我们知道线段a 为轴对称图形,中垂线为它的对称轴,由A A C,可 知 点A段比 的中垂线上.据此,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哪条直线?(2)/6和/。
有怎样的关系?(3)底边切上的高、中线及N 4的平分线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性 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 称“等边对等角”).知识拓展 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特征是用来说明两角相等、计算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性 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 称“三线合一”).【活 动3 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性质吗?【课 件3】如图所示,在/宛中,/生然 求证N斤N C【学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若证/比N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知道只需要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于是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作6边上的中线A D,证明/劭和/切全等即可,根据条件利用“边边边”可以证明.【教师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注意学生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证明:作a 边上的中线A D,如图所示,则BD=CD,A D=A D,在/劭和/切中,A B =A C,BD=CD,所 以 血 侬4 7?(S S S),所以N斤N C这样,就证明了性质1.类比性质1的证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E t l A A BD A A CD,还可得出 N区Z A DB=Z A D Q .从 而A DLBC,这也就证明了等腰三角形4 8 C 底 边 上 的 中 线 平 分 顶 角 并 垂 直 于 底 边BC.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多样,让学生再去讨论、交流,即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性质2.说明:经过以上证明也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左右两部分经翻折可以重合,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知识拓展 等腰三角形还有以下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平分线相等;(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设计意图 通过折叠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概括出性质,并引导学生加以证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证明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路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作一个等腰三角形.【课 件 4】作一条直线1,在1上取点A,在1外取点用作出点8关于直线1的对称点 C,连接 A B,BC,CA.以上活动所得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吗?此三角形称为小结:【课 件 5】填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课件6】问题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问题2:通过折叠或测量,看看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问题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问 题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1 .学生通过刚才自主探究,大胆猜想以上问题的结果.2 .教师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称性,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小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 腰 三 角 形 的 两 个 底 角(简称“”);等 腰 三 角 形 的,、_ _ _ _ _ _ _ _ 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 .你能证明以上性质吗?问题:(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结论?已知:在中,四=和求证:N斤N C;请 以“顶角的平分线”为辅助线,证明以上性质.a组同学完成以下填空,8 组同学独立证明.)教师巡视点评.【课件6】证明:如图所示,作/胡。
的平分线4 9,.N=Z,在A=(已知),/劭 与 /!切 中,=Z ,A BD A CD),:.A B=40(公共边),ZBD4 .受上述启发,能证明性质2吗?即证明N的的平分线/,是/仇7 底边上的中线和高.证明:由 A BD /必知 BA,N物分N,A A DB=A,:AAD B+AAD O ,:.Z A DB=Z A D(=0.因此N的的平分线/也是 /a 底边比 上的中线和高.5 .提问:作底边上的高,又如何证明?(让同学讲证明思路.)设计意图 通过作等腰三角形让学生感知其重点,通过几何画板让学生对照图形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掌握对性质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过渡语 我们知道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有哪些性质呢?每位同学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内角的度数.结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 0 .课件7 已知:如图所示,在 /8 7 中,A B=B(=A C.求证:N/=N N O 6 0 指导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证明:在 4 8中,由力庐;得N是NC由 园 得 N 4=N A 所以/4=/比/乙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N小N氏/廿 6 0 .知识拓展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除了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外,等边三角形还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都可以作为底边);(2)作等边三角形各边的高线、中线、各角的平分线一共有三条.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测量、证明,发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探究三:例题讲解【课 件8】例1已知:如图所示,在A力固中,A FA C,BD,C E分别为N力线 AAC B的平分线.求证:6庐绥(解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N4阻N/6C A A CB A A CB,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至IJN4除从而得到N4吐 N/您 然 后 通 过ASA证 得 A B哙 A CE,就可以得到BD-CE.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完成后,指名口述解答过程.【课 件9】m(补充例题)如图所示,在 /3C中,A B=A C,点在A C,且BD BO A D,求 A BC中各角的度数.(解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乙A B O 乙年乙BDC,再由N员H N/+N/1能 就 可 得 到 N/吐 N作N做信2N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a 的三个角的度数.如果设N 4为x,那么N/宛N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了.解:因为 A&A&BD=B(=A D,所以N4除 NON施CZ A=Z A BD.设贝UN皮心N/+N/劭=2x,从而/A B O N 用N BD俏2 x.在AjBC中,N/+N/册 N位产2户2A=180,解得产36.所以N4=36,/A B O 40=72.设计意图 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能力.三、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 称“等边对等角”).注意:等边对等角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使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 称“三线合一”).说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法】1.理解并掌握“等角对等边”,体 会 与“等边对等角”的互逆关系.2.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数学说理,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边、角关系互相转化及运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课 件1 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3点),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4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 0 方向走一段距离到。
处时,测得N 4=为30,这时,地质专家只要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导入二:教师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