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docx
4页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寄语: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教材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 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 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 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 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2、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学习过程:一、 课前预习“我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1、 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 取、、2、 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一一■ 。
3、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 生活,吃的是 4、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二、 合作探究(一) 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1、 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2、 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3、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4、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二)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 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提示:1、 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 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3、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三、 拓展创新1、 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2、 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人 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3、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4、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 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 300万年前的古 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一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 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 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1) 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2) “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3) 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一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4) 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一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5) 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四、 归航拾贝本节课你的收获是本节课你的困惑是五、 达标测试一、选择题1、 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 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2、 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 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A. 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3、 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A.生活环境的改变B.降雨量的加大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4、 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 时代的古人类:A. “东非人” B, “南非人” C, “露西” D.北京猿人5、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 古猿的树栖生活B. 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C. 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D. 产生了语言6. (2006・山东济宁)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B.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C. “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D.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二、非选择题。
它的生1、 进化论的建立者,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活环境是 ,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的生活2、 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 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3. 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 等存北京西部 发掘的4.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1) 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 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 的方向发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 发展到3) 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4) 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六、学习感悟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 1、森林古猿2、树栖为主3、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的程度 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它 们没有生活环境4、化石(二) 略拓展创新1、不能现在的环境与当时的条件不同了2、 2000万----1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 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 过程中,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不断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是人 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增加了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和使用工具 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以及语言能力3、 答: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 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 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残杀人猿同祖,现代类人 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人类应加大 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4、 (1)、(3)是事实;(2)、(4)、(5)是观点达标测试一、 选择题1、C 2、B 3、A 4、C 5、C 6、B二、 非选择题1、达尔文森林古猿热带丛林树栖为主 2、直立行走一使用工具一制造工具一产生语言3、 北京猿人化石周口店的龙骨山4、 (1)树栖下地环境的改变(2)直立行走 前肢 脑 使用和制造 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3)天然工 具 (4) ABCDEFG。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