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11胆经.ppt
24页第十一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目,耳,属胆,络肝络脉从光明至足背经别贯心,挟咽,散于面,系目系经筋结于尻,系于膺乳,交巅上,并左右相互交叉,维筋相交 足少阳经脉循行原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 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 ,下加颊 车,下颈,合缺盆 ——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 ,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 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 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 贯爪甲,出三毛头角:指额结节部,一般称额角,颞骨部又泛称为耳上角上抵头角”,应是指从瞳子髎出发直向上行,经额角、曲角 及耳上角部各穴行手少阳之前:据《灵枢·本输》载,天容穴不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而属于足少阳胆经据此,足少阳胆经天容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 天牖穴前方,故本经在此处行于手少阳之前。
交出手少阳之后:指本条经脉经过肩井、会大椎、秉风,而行于手少阳天髎之后进入缺盆 目锐眦后:此支文字与手少阳经相仿,但所连属的穴位不完全一 样此支经脉是指经翳风、听宫、听会、下关、上关诸穴又至瞳 子髎如无此支,则本经听会、上关穴没有着落 气街:气冲穴部,在腹股沟动脉旁髀厌:义同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部 季胁:指11、12肋中11肋部位置最低,偏后则为12肋 一般多指前者为季胁,其下有章门穴,后方则为京门穴 髀阳:大腿外侧 外辅骨:指腓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辅骨,谓辅佐骨之 骨,在胻之外”意指腓骨在胫骨之外,故称外辅骨绝骨:指腓骨长短肌未覆盖的腓骨下端部分的骨骼其上端稍前为阳辅穴 小指次指:即第四足趾 大指歧骨:指足大趾、次趾本节后骨缝 三毛:指大趾爪甲后方有汗毛处,意同“丛毛” (1)目外眦(瞳子髎)额角(颔厌)耳后颈 (于手少阳之前)肩 (于手少阳之后)缺盆大迎目眶下颊车(与前缺盆合)1,2跖骨间(4)耳中(2)耳前胸中膈(络肝属胆)胁肋内腹股沟外阴部髋关节部大腿外侧面膝外腓骨前面(3)缺盆腋部側胸部季胁外踝前足背大趾端毛处第四趾外足少阳经脉循行简示足少阳经脉病候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 ,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 ,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 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嘴里发苦,好叹气,胸胁痛不能转侧 ,甚则面孔像蒙着微薄的灰尘,身体没有脂润光泽,小腿外侧热,还可 发为足少阳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本经穴主治“骨”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头痛,颞痛,眼睛外眦痛,缺 盆(锁骨上窝)中肿痛,腋下肿,如“马刀、挟瘿”等症,自汗出,战栗 发冷,疟疾,胸部,胁肋,大腿及膝部外侧以至小腿腓骨下段(绝骨) 、外踝的前面,以及各骨节都酸痛,足无名趾功能活动受限主骨所生病: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诸节 皆痛”、“百节皆纵”、“骨摇而不安于地”等,均言骨节病 足少阳络脉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实则厥;虚则痿躄[1],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1] 痿躄:下肢软弱无力,跛行或仆倒足少阳络脉,名光明,在距离外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厥阴经 脉,向下联络足背实证,见足部厥冷;虚证,见下肢软弱无力、跛行或仆倒,不能 起立可取足少阳络穴治疗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 本经一侧44穴15穴分布于下肢外侧面8穴在髋、侧腹、侧胸部 21穴在头面、项、肩部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目、 耳、咽喉、肝胆病,神志病, 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证。
听会 上关 瞳子髎 1.瞳子髎* Tóngzǐliáo (GB l)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 ● 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喎● 头痛 【操作】 直刺或平刺 0.3~0.5寸 2.听会* Tīnghuì (GB 2)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 齿痛,口喎,面痛 【操作】 张口,直刺 0.5~1寸 曲鬓 悬厘 悬颅 颔厌 取法:先定头维和曲鬓从头维沿鬓角凸至曲鬓作一弧线,于弧线之中点定悬颅,在头维与悬颅之间定颔厌在悬颅与曲鬓之间定悬厘7.曲鬓* Qūbìn (GB 7)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头部,当耳前鬓鬓角发际发际 后缘缘的垂线线与耳尖水平线线交点处处 【主治】 ● 偏头头痛,颔颊肿颔颊肿● 目赤肿肿痛,暴喑,牙关紧闭紧闭 【操作】 平刺 0.5~0.8寸头维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8.率谷* Shuàigǔ (GB 8)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发际 1.5寸,角孙孙直上方。
【主治】 ● 偏正头头痛,眩晕晕,耳鸣鸣,耳聋聋● 小儿急、慢惊风风 【操作】 平刺 0.5~0.8寸 12.完骨* Wángǔ (GB 12)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处 【主治】 ● 头头痛,颈项颈项 强痛,失眠● 齿齿痛,口喎,口噤不开,颊肿颊肿● 癫痫癫痫 ,疟疟疾 【操作】 直刺 0.5~0.8寸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13.本神* Běnshén (GB 13)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头头部,当前发际发际 上 0.5寸,神庭旁开 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处 【主治】 ● 头头痛,眩晕晕,目赤肿肿痛● 癫痫癫痫 ,小儿惊风风,中风风昏迷 【操作】 平刺 0.3~0.5寸 14.阳白* Yángbái (GB 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 在前额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主治】 ● 头头痛,眩晕晕● 视视物模糊,目痛,眼睑睑下垂,面瘫瘫【操作】 平刺 0.3~0.5寸 15.头临泣* Tóulínqì (GB 15) 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穴名】“取之可治目眩泪生翳诸症,居高临下,曰临泣”。
头,相对足而言;临,监督、治理;泣,泪出不止穴能明目止泪定位】在头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发际 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头维连线 的中点处处主治】 ● 头头痛,目眩,流泪,鼻塞,鼻渊● 小儿惊风风,癫痫癫痫【操作】 平刺 0.3~0.5寸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20.风池* Fēngchí (GB 20)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 在项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风府相平,胸锁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间的凹陷处处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组织 →斜方肌和胸锁锁乳突肌之间间→头夹头夹 肌→头头半棘肌→头头后大直肌与头头上斜肌之间间浅层层布有枕小神经经和枕动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层有枕大神经经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明目为治头面、五官病之要穴主治】 ● 头头痛,眩晕晕,失眠,癫痫癫痫 ,中风风(内风)● 目赤肿肿痛,视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鸣,咽喉肿肿痛● 感冒,热热病,颈项颈项 强痛(外风)【操作】 向鼻尖方向斜刺 0.8~1.2寸肩井 大椎 肩峰 21.肩井* Jiānjǐng (GB 21) 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连线 的中点上。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组织 →斜方肌→肩胛提肌主治】 ● 头头痛,眩晕晕,颈项颈项 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疬,● 乳痈痈,乳汁少,难产难产 ,胞衣不下【操作】直刺0.3~0.5寸,切忌深刺,捣捣刺,以防刺伤肺,造成气胸或针尖向外或向内平刺,孕妇妇禁用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24.日月* Rìyuè (GB 24) 胆募穴, 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定位】 在上腹部,当乳头头直下,第七肋间间隙,前正中线线旁开4寸 【主治】 ● 黄疸,呕吐,吞酸,呃逆,胃脘痛● 胁胁肋胀胀痛【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25.京门* Jīngmén(GB 25) 肾募穴【定位】 在侧侧腰部,章门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主治】 ● 小便不利,水肿肿● 腹胀胀,泄泻,肠鸣肠鸣 ,呕吐● 腰痛,胁胁痛【操作】 直刺0.5~1寸 带脉 章门 26.带脉* Dàimài (GB 26) 足少阳、带脉交会穴【定位】 在侧侧腹部,章门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线与脐脐水平线线的交点上主治】 ● 带带下,月经经不调调,阴挺,经闭经闭 ,疝气,小腹痛● 胁胁痛,腰痛【操作】 直刺 0.8~1.0寸。
五枢 维道 居髎髂前上棘 股骨大转子 最凸点 29.居髎 Jūliáo (GB 29) 足少阳、阳蹻脉交会穴【定位】 在髋髋部,当髂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转子最凸点连线连线 的中点处处骶管裂孔 股骨大转子 最凸点 环跳30.环跳* Huántiào (GB 30) 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股外侧侧部,侧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连线 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处取法:侧卧,被压于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髋、膝关节屈曲,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穴 【主治】 ●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操作】 直刺2~3寸 风市中渎31.风市* Fēngshì (GB 31) 【定位】 在大腿外侧侧部的中线线上,当腘腘横纹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时,中指尖处处主治】 ● 下肢痿痹,遍身瘙痒 (祛风)● 脚气(祛湿)【操作】 直刺1~2寸 膝阳关阳陵泉34.阳陵泉* Yánglíngquán(GB 34) 合穴,筋会 【定位】 在小腿外侧侧,当腓骨头头前下方凹陷处处主治】 ● 黄疸,口苦,呕吐,胁胁肋疼痛● 下肢痿痹,膝膑肿膑肿 痛,脚气,肩痛(“半身不遂,阳陵泉远达于曲池——《百症赋》”)● 小儿惊风风 【操作】 直刺1~1.5寸。
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 阳辅 悬钟37.光明* Guāngmíng (GB 37)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缘主治】 ● 目痛,夜盲,目视视不明 ● 乳房胀胀痛,乳汁少【操作】 直刺1~1.5寸 39.悬钟* Xuánzhōng (GB 39) 髓会【定位】 在小腿外侧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缘主治】 ● 颈项颈项 强痛,偏头头痛,咽喉肿肿痛● 胸胁胀胁胀 痛● 痔疾,便秘● 下肢痿痹,脚气【操作】 直刺 0.5~0.8寸 7寸9寸丘墟40.丘墟* Qiūxū (GB 40) 原穴 【定位】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长伸肌腱的外侧侧凹陷处处主治】 ● 胸胁胀胁胀 痛(透照海)● 下肢痿痹,外踝肿肿痛,脚气● 疟疟疾【操作】 直刺 0.5~0.8寸 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41.足临泣* Zúlínqì (GB 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定位】 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 ● 偏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 乳痈,乳胀,月经不调● 胁肋疼痛,足跗肿痛● 瘰疬,疟疾【操作】 直刺 0.3~0.5寸。
44.足窍阴* Zúqiàoyīn (GB 44) 井穴【定位】 在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 【主治】 ●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