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ppt
40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第3章第4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1000g海水的化学组成示意图有关海水组成的惊人数字海水中元素种类类 常量元素(>1mg/L) 进进入海洋的物质质/年 溶解的盐类盐类 物质总质总 量 氯氯(Cl)元素总总量 氡氡(Rn)元素总总量 锂锂(Li)元素总总量 碘(I)元素总总量 铀铀(U)元素总总量 镁镁(Mg)元素总总量80多种 11种 2.5×1010t 5×1016t 2.6×1016t 1mg/L): 占99.9%K 、 Ca 、 Na、 Mg、 Sr 、 S B 、C、F、 Cl 、 Br2.微量元素(<1mg/L):Li、I 、U缺碘引起的甲 状腺肿即大脖 子病二、镁和海水提镁二、镁和海水提镁[交流讨论] 1、简述海水提镁的基本方法和工业流程 2、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那么,贝壳在生产流程中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 3、从海水中的镁离子到金属镁,经历了哪些化学变化? 4、在用上述方法提镁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这对你有什么启示?go海水加碱过滤Mg(OH)2通电 Mg加HCl浓缩MgCl2返回贝壳起到提供碱-消石灰的作用。
主要成分发生的化学变化有:CaCO3======CaO+CO2↑ CaO+H2O=Ca(OH)2高温返回经历的化学变化有:Mg2++2OH-=Mg(OH)2↓Mg(OH)2+2HCl=MgCl2+2 H2OMgCl2====Mg+Cl2↑通电返回(1)就地取材-利用海滩上的贝壳(2)节约原料-循环利用氯元素启示:一个真实的化学工业流程所考虑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不仅考虑化学反应,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问题 镁的性质和用途(1)物性:银白色、金属光泽、导电、 导热、延展性 (2)化性:还原性(跟酸、活泼非金属 单质、非金属氧化物等反应) (3)用途:制合金、做还原剂和脱氧剂镁铝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国防金属 ” 银白色密度小硬度小熔点低金属镁镁的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思考] 由镁引起的火灾能否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点燃2Mg+CO2===2MgO+C⑴与酸反应置换氢:⑵与氧气反应:⑶与CO2反应:Mg+2H +-=Mg 2+ +H2↑点燃2Mg+O2===2MgO观察思考①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②产生大量白烟③瓶壁有黑色固体附着Cl-: 19.10g Na+: 10.62gSO42- 2.66gMg2+ 1.28gK+0.38gCa2+0.40g其它 0.25g总盐量34.69g海洋元素三、溴和海水提溴1000g海水的化学组成示意图氯、溴、碘的原子结构ClBrI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卤族元素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BrBr2 2I I2 2颜颜 色色状状 态态溶解溶解 性和性和 溶液溶液 颜色颜色水水 中中酒精中酒精中CCl CCl4 4中中特特 性性紫紫黑色黑色深红棕色深红棕色液体液体固体固体微微溶溶 黄黄 - -橙橙 微微溶溶 黄-褐易易溶溶 橙橙- -橙红橙红易溶易溶 紫紫- -褐褐 易易溶溶 橙橙- -橙红橙红易溶易溶 紫紫- -深紫深紫溴溴单质和单质和碘碘单质的物理性质单质的物理性质易挥发易挥发易升华易升华观察 思考I2的特性淀粉溶液碘水升华碘使淀粉变蓝思考思考 1 1、在保存溴单质和碘单质时应、在保存溴单质和碘单质时应 分别注意哪些问题?分别注意哪些问题?2 2、沙子中混有碘单质,应怎样、沙子中混有碘单质,应怎样 除去?除去?加热保存溴:保存溴:加入少量水,以减少溴的挥发保存碘:保存碘:密封,避光低温利用碘升华可分离、提纯碘单质碘的蒸气呈紫色溴和碘的溶解性溴水CCl4振荡CCl4层水层碘水振荡CCl4水层 CCl4层萃取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 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原理:萃取原理:溶质微溶溶剂1溶剂2易溶互不相溶或微溶萃取后可以用分液漏斗把 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氯、溴、碘的原子结构ClBrI最外层最子数相同性质相似—都有氧化性氯、溴和碘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氯、溴和碘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Cl2的性质:Cl2与金属反应Cl2与非金属反应Cl2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Cl2与水及碱反应氯、溴和碘单质的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氧化性强弱比较强弱比较试剂:试剂:氯水、溴水、碘水、氯水、溴水、碘水、NaClNaCl 溶液、溶液、NaBrNaBr溶液、溶液、KIKI溶液、溶液、 CCl4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活动活动 探究探究NaBr溶液氯水CCl4溶液、振荡水层CCl4层KI溶液溴水CCl4溶液、振荡水层CCl4层KI溶液氯水CCl4溶液、振荡水层CCl4层实验现象有关方程式:有关方程式:2NaBr2NaBr++ClCl2 2= 2NaCl+ Br= 2NaCl+ Br2 22KI2KI++ClCl2 2= 2KCl+ I= 2KCl+ I2 22KI2KI++BrBr2 2= 2KBr+ I= 2KBr+ I2 2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氧化性 Cl2>Br2>I2还原性 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