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解析版).docx
15页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构建了森严等级秩序 B. 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 实现了中央权力集中 D. 推动了文化的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再分封制下,周王室将同姓、外戚、功臣和故旧等封于各地,形成“星罗棋布”的局面,这说明分封制通过将周王室的血缘和文化辐射到各地,推动了文化的认同和传播,D项正确;材料主要描写分封制对于文化的传播,没有体现具体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国家长治久安是分封制的潜在效果,但非材料直接说明,排除B项;中央权力集中与分封制的初衷相悖,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自治权,中央权力并未高度集中,排除C项。
故选D项2. 张居正改革提出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欲民用不困,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这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对国计民生的作用增强 B. 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打破C. 工商皆本成为了统治阶层的共识 D.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可知,张居正认为,农业和商业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主张减轻苛捐杂税便利商业发展,进而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效用,这与传统的将农业发展与商业发展对立起来、主张“重农抑商”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对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积极作用的认可,A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调整,并非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张居正一个人的主张,当时统治阶级仍然有很多人坚持重农抑商主张,排除C项;材料体现对商业的政策,未提及对手工业者、商人的评价和待遇,看不出“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3. 雍正元年二月,谕科道等官:“朕仰承大统,一切遵守成宪,尤以求言为急……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
雍正此谕( )A. 拓宽了基层民意上达的途径 B. 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C.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D. 有助于官僚体系的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绝去避嫌顾忌之私……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可知,雍正帝是要求监察官员事无巨细都要向君主汇报,这有利于皇帝掌握更多的信息,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C项正确;雍正帝的这个谕旨是针对科道官员的,并不是拓宽了基层民意上达的途径,排除A项;清朝时期最终决策的皇帝一人,并不是政府进行决策,排除B项;雍正帝此举是为了掌握更多信息,而不是为了完善官僚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4. 民国初年,“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随后袁世凯开始极力遏制政党力量,3月宋教仁被刺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这说明民国初年( )A. 政党政治成为时代主流 B. 民主共和道路十分艰难C. 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D. 军阀割据破坏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1913-1914(中国)据题干“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发展,党派众多,但后来袁世凯开始极力遏制政党力量,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复辟帝制之路,使得民主共和道路走的曲折且艰难,B项正确;政党政治成为时代主流只能反应材料前半段意思,材料后半段意思讲袁世凯遏制政党政治力量,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资产阶级内部产生的矛盾尖锐,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党政治发展而非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与材料表述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 抗战时期,根据地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政策的实施( )A. 确保了各阶层的团结抗战 B. 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C. 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根据材料“根据地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凡是年满18岁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信息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共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确保了各阶层的团结抗战”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共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抗日,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与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 2024年7月23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巴勒斯坦14个主要政治派别在北京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该宣言的签署实现了14个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也是中国为中东地区提供的“和平之钥”中国这一举措( )A. 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 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C. 推动了新型国际秩序的形成 D.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宣言》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是中国为中东地区提供的“和平之钥”,成为推动巴民族和解团结的新动力,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积极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团结,未涉及新型国际秩序形成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 如下图所示,当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印度神话中这种创世观念旨在( )A. 宣扬种姓制度的合理性 B. 树立印度教的权威C. 强调各等级间同源共祖 D.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材料信息可知,从神话角度阐述了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合理性,普鲁沙身体的不同部位所诞生各个种姓生来就不平等,这种创世观念加剧了社会阶层的隔阂,推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以此来宣扬种姓制度的合理性,A项正确;印度教产生于4世纪,材料讲述的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排除B项;婆罗门教宣扬的主要是不平等观念,这种观念增强了民众的不平等意识,而非强调等级之间同源共祖,排除C项;古印度推行的种姓制度增强了民众的不平等意识,无法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8.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教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垄断了《圣经》的解释权,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甚至有权废黜君主这从侧面反映当时西欧( )A.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 封君封臣制度遭到破坏C. 民族国家形成受阻 D. 二元政治格局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题干描述了中古时期西欧教会的强大权力和影响力,尤其是教皇有权废黜君主,这表明教会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控制力教会的这种强大权力阻碍了世俗权力的集中和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没有商品经济方面信息,排除A项;材料主旨的强调教会势力强大,但并没有破坏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二元政治格局走向崩溃说法绝对化,中世纪12—13世纪时仍然保持二元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9. 16世纪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基本稳定,但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率先发生物价上涨,继而波及整个西欧,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表是这一时期西欧以白银计价的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每一数据为前后20年的平均价格,以1510年价格指数为100)。
据表可推知,当时西欧( )时间价格指数时间价格指数1510年1001590年5001530年1301610年6501550年2501630年8001570年4001650年900A. 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 B.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 封建领主经济实力得到提升 D. 社会阶层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西欧物价持续上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殖民扩张,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这就是价格革命,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价格革命非商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价格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领主依靠固定地租,经济地位下降,排除B、C项故选D项10. 在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材料中近代西方对中国形象构建的演变根源于( )A. 整体世界初步形成 B. 近代欧洲社会剧烈变革C. 欧洲中心论的影响 D.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是‘欧洲的典范’”,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