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解析版).docx
14页无锡市2024年秋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湖北随州出土的乳丁龙纹盆式簋是周早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融合了商铜器圈足的矩形缺口与三星堆铜尊圆孔于一体;无独有偶,无锡鸿山出土的春秋墓葬中有成套仿中原青铜乐器的陶瓷编钟,也有用于宴飨和祭祀的吴地特有手持打击乐器句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中原文化对外辐射作用 B.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C.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D. 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题干中提到的湖北随州和无锡鸿山出土的器物,分别展示了不同地区文化元素的融合与交流湖北随州的器物融合了商代和三星堆文化的特点,而无锡鸿山的器物则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吴地文化的结合这些现象表明在周早期和春秋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虽然材料涉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但题干更强调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而非单一文化的辐射,排除A项;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成熟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点,并非强调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D项。
故选C项2. 下表列举了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作中关于“圣人”的一些描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道德经》圣人之治,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孟子》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A. 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 B. 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C. 反映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诉求 D. 说明了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道德经》强调通过“虚心实腹”等方式治理人民,体现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旨在重构社会秩序《孟子》强调君臣各尽其道,法尧舜之治,体现了儒家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韩非子》则强调中央集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反映了法家对秩序和权力集中的重视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和重构的诉求,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韩非子》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排除A项;材料中《孟子》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排除B项;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项3. 程序性分权和事务性分权是两种不同的权力分配机制,两者各有利弊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了克服程序性分权效率相对低下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A. 西汉的中朝 B. 唐代的政事堂 C. 明代的内阁 D. 清代的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相互制约,行政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其行政效率,设置政事堂连署办公,B项正确;西汉的中朝是事务性分权,而非程序性,排除A项;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属于秘书机构,排除CD项故选B项4.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多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建立政权时也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民族隔阂得以消除 B. 文化认同影响统治C 治国理念趋于统一 D. 政权更迭注重传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采取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并且在建立政权时使用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中原地区汉族士族的支持,加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与稳定性,体现了对汉文化的认同和利用汉文化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性,B项正确;民族隔阂得以消除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但并不能说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排除A项;治国理念趋于统一也不准确,尽管有文化上的借鉴,但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治国理念已经高度一致,排除C项;关于政权更迭注重传承的说法,没有直接反映材料中所述的文化认同问题的核心,排除D项。
故选B项5. 如图,宋元时期南方出现了在水中浮动的架田,时人描述道“架,犹筏也……窃谓架田附葑泥而种,既无旱暵之灾,复有速收之效,得置田之活法,水乡无地者宜效之架田的出现( )A. 有利于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 B. 使农业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C. 适应粮食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D. 标志着古代耕作技术的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题干描述了宋代和元代时期人们在水上架田种植的现象,这表明当时人们利用水域资源,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拓展生存空间,有利于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A项正确;使农业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说法夸大了架田的作用,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架田只是部分地区实行,不会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排除C项;标志着古代耕作技术的成熟说法夸大架田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6. 1900年10月英德两国签署协议规定“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这一协定很快得到日、美、法、俄等国的认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列强放弃了在华取得的领土利益 B.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果C. 解决了列强在华权益分配的矛盾 D. 民众反帝迫使列强调整侵华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英德两国为维护其利益,签订协议,维持中国领土不再变更,说明当时列强在调整侵华方式,即民众反帝迫使列强调整侵华方式,D项正确;列强放弃了在华取得的领土利益,不符合史实,这时期列强没有放弃在华利益,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外交成就的信息,排除B项;解决了一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将其译为“科学”下图所示为1894-1915年间报刊书籍中“科学”与“格致”等词语出现的频度变化,这一变化(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C. 促进了社会革命的兴起 D. 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图中显示“科学”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超过“格致”等词语,反映了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这一变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A项正确;中西文化交融在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过程中就已经体现,不能说明这种变化的本质,排除B项;社会革命并非这一时期才兴起的,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否定儒家正统地位,不能解释此前词语出现的频度变化,排除D项。
故选A项8.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后搁浅,这被视为中国近代以来“炮舰外交”的终结这一事件( )A. 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B. 彰显了人民军队捍卫主权的决心C. 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首次胜利 D. 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军队面对英国紫石英号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战区,坚决予以还击,说明中国共产党面对外国军队威胁国家主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才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排除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排除C项;促成列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转变夸大了此次事件的作用和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9.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废除了包办买卖婚姻、纳妾、男人随意休妻等封建婚姻制度的糟粕这表明( )A.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臻于完善 B. 封建社会的生活陋习革除殆尽C.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体现 D. 立法实践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实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这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D项正确;仅凭一项立法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臻于完善的结论,排除A项;封建社会的生活陋习革除殆尽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体现的立法实践巩固政权,资本主义国家也强调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并没有特别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排除C项故选D项10. 新时代以来,随着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利用旧厂房改造成为体育园区,推动普及城乡“15分钟健身圈”,乡村体育赛事如“村超”、“村BA”、“村排”等火爆出圈这些现象体现我国( )A. 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B. 关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C. 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 D. 确立现代服务型经济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根据材料“随着全民健身的广泛开展,利用旧厂房改造成为体育园区,推动普及城乡‘15分钟健身圈’,乡村体育赛事如‘村超’、‘村BA’、‘村排’等火爆出圈可知,这些措施体现了新时代对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B项正确;材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并非属于基础设施,排除A项;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我国目前并没有确立现代服务型经济模式,排除D项。
故选B项11. 抽签产生陪审员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内容下图是抽签机运行示意图,抽签时,将双色球随机混合,倒入左侧铜管顶部的碗口中,随后开闸落球,每球对应一个右侧的身份牌,白球对应的候选者当选,黑球者落选这一做法( )A. 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B. 催生城邦的民主思想C. 保证了民主决策的科学 D. 注重民主程序的公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抽签产生陪审员的运行,将双色球随机混合,根据球的滚落,随机选择陪审员,表现的是程序的公平性,D项正确;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说法过于绝对,该做法没有剥夺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A项;民主思想在古雅典已经存在,而非由它催生,排除B项;抽签产生陪审员,其程序并不科学,并不能保证民主决策的科学,排除C项故选D项12. 公元10世纪以后,西欧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在商路的交结点和封建关系薄弱地带,出现了贸易和文化繁荣的热那亚、马赛等新兴城市,它们的兴起( )A. 动摇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B. 直接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崛起C. 为社会转型准备了有利条件 D.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0世纪以后世界公元10世纪以后,西欧城市的复苏和新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