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专业考英语专业研究生心得.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454550
  • 上传时间:2017-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6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跨专业考英语专业研究生心得 2010 年 07 月 20 日 来源: 考研论坛 作者: vivi 英美者 www.EnM 作者为 2010 年应届考生,从 2009 年 6 月份开始正式备考,本科专业为中文(中英文秘书方向) ,报考专业为英美文化,报考院校为北二外初试成绩 399 分,基英 115,综合123,政治 72,二外日语 89 (本文作者 vivi,原发考研论坛,未获作者授权原文部分有删节) 英美文学——需要背的东西多,所以一定要做笔记同学们,要做笔记啊!!看到论坛上有很多人求购笔记之类的,其实别人的笔记总比不得自己做的看着舒服我是从论坛上搜到了英美文学的提纲,然后将提纲打印了出来,再自己看书,将不够详细的地方补上去,这样既有了框架,又有了细节同时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记忆英美文学主要注意三方面:1.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 2.作家名字、代表作、代表流派 3 一些专业的文学概念(如黑色幽默、意识流等) 复习中主要记住这三大板块另外,英美文学由于记忆的东西多,所以一定要反复看,反复看,不然容易忘记英美文化——将参考书看好最重要英美文化主要考课后的名词解释,内容也比较集中,指定的参考书又是本科时期的教科书,所以看起来没有困难。

      最好将文化名词解释整理成笔记,这样翻阅起来既省时,又容易记忆二外日语——语法多,词汇多,难易程度——难说起二外,真是我的血泪史因为是跨专业,之前完全没有学过二外在日语学校报了四级到二级的班,花费 3400 大洋,最心痛的就是这个了,呜呜每个月学习一本书,课程就是高强度超浓缩不过千之叶的老师挺不错,而且语言这个东西,集中训练的收效也是比较大的就这么学了四个月(4 月到 8月) ,接下来就是自己消化了但是 10 月份大纲出来后,噩耗传来,日语参考书改为新版的了(学日语的孩子们应该都知道新版和旧版那天翻地覆的差别...)于是我又把新版中级两大本厚书啃了 N 遍日语重点在记忆语法,因为语法特别零碎且多,所以也是要做笔记,自己整理北二外今年日语抽风,应该是考到了二级以上的难度有一些语法我也没见过,就凭着感觉选上去了不建议大家选日语,西班牙语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是很多学姐的推荐政治——晕我一向很讨厌政治从 9 月份开始看红宝书,然后依次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一二三感觉任一比较好,重点突出,所以我把红宝书和任一综合在一起看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把红宝书看一遍,再将红宝书的内容还原到任一列的框架下面(有点复杂。

      )因为红宝书很全,但是条理不突出;任一条理突出,但是内容不全所以我就将它们俩结合起来复习政治大体分三轮,第一轮是熟读红宝书,读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题(切忌囫囵吞枣红宝书,而不做题) ,这样记忆的效果好,巩固基础;第二轮集中精力做题,即所谓题海战术关于参考书众说纷纭,我当时买了任二,唯一的缺点就是参考答案没有讲解,但是题还是不错的我同学买了陈先奎的 2000 题,讲解详细,唯一的缺点就是题太多,做的直恶心,时间也不够所以,建议大家自行去寻找合适的题集不过要注意一点:题集不在多,而在于精有的人做了好几本题,反而越做越乱而你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本好的题集,踏踏实实的做下来,定会有好的收获第三轮是做真题,考前冲刺最好是在上午做(因为到时政治是在上午考) ,调整状态,并给自己规定时间同样原理,题不在多,而在精有两点建议:1.政治不宜过早开始复习因为一来大纲和红宝书都没有出来,复习也只能按照前一年的资料来复习,况且政治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开始得过早容易忘掉2.报班没有太大用处,我没报任何政治班不过,个人认为 9 月之前的政治班都没有太大必要9月 10 月的秋季综合班,以及考前的冲刺班,这两个值得考虑因为秋季综合班主要是巩固基础,理清思路,而冲刺班则是获得最新信息的好去处。

      有学姐说**的政治班不错,我没去过,所以也不太清楚哈总结一下,首先应该坚定目标一旦选择了学校和专业,不要轻易更改,也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考研过程中,心情起起落落很正常,一定要学会调试自己的情绪二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不能死读书三是要有做笔记的好习惯,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我妈从小就这么教育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呵呵) 写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看累了当年我也和你们一样,心里不安,在论坛上到处寻找考研信息和经验心得,也曾看过很多考研心得,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考研这一路是艰辛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同时也相信自己我是跨考英语专业的,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家本来就是英语专业的,再加上备考的努力,也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累了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别太苦了自己;烦了的时候,运动一下,或者逛逛街,给自己买份小礼物,鼓励一下自己没有人能够像机器人一样,连续 7、8 个月高强度的学习、记忆、做题在失去信心的时候,想一下,自己能够迈出考研这一步,已经是很有勇气的开始有多少人没有迈出这一步,有多少人曾经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来,即使没有成功,这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转自[英美者]-英语专业网站: 2010 年 07 月 20 日 来源: 考研论坛 作者: vivi 英美者 www.EnM 作者为 2010 年应届考生,从 2009 年 6 月份开始正式备考,本科专业为中文(中英文秘书方向) ,报考专业为英美文化,报考院校为北二外。

      初试成绩 399 分,基英 115,综合123,政治 72,二外日语 89 (本文作者 vivi,原发考研论坛,未获作者授权原文部分有删节) 考研结束很久了,一直没有心情整理这段心得跨专业考研这一路,真是充满艰辛特此分享出来,希望对想要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小概述本人是 2010 年应届考生,从 2009 年 6 月份开始正式备考,备考时间算起来大概有 7 个月左右本科专业为中文(中英文秘书方向) ,报考专业为英美文化,报考院校为北二外初试成绩 399 分,基英 115(果然是半路出家,底子不足) ,综合 123,政治 72,二外日语 89. 分数不算太高,但对于我这个不肯每天起早贪黑学习的人来说,也算是很欣慰了本人性格比较极端,坚持“劳逸结合”这一重要指导方针,状态好的时候如神附体发疯学,状态不好的时候一点不学,最高记录 15 天一页书都没有看这个主要是个人情况,大家还是应该保持好状态,细水长流比较好在这里我也想说,不是说每天看书看的时间长了,效率就好,应该按照自己的状态有所调整有的时候确实学不进去了,那就放松一下,考研的过程其实也不用过得像苦行僧一样,也要学会给自己找点乐趣二)择校 其实我本科的学校并不差,而且也是在 A 区。

      考研原因,一是因为家搬到北京,所以要选择一所北京的学校二来属于跨专业考研,结合自己的实力来看,风险太大的不去选(比如北大、北外) 北二外相对来说可以挑战一下,于是就选了它注意:一、先选择好地域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以后就业、安家的地域地域选择好了,学校的选择范围也就小了,不会那么一头雾水二、择校一定要以自己的实力为准(不适用于想要挑战自我的同学) 关于这一点的检测,可以先做一下你比较感兴趣的几个学校的真题做真题时重点关注:1、基础英语的难易程度2、综合英语是只考一门还是三门全考3、第二外语的难易程度(如果是日语,就依照三级、二级的语法和词汇比一比) 4、真题整体上考的深入程度比如说我看过北语、北师的一些真题,特别是综合英语方面,特别注重学术研究型的题,英美文学、翻译等也出得比较深另外就是阅读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每个方向的招生人数之类相信大家都会关注的,在此无需多说啦三)备考09 年 4 月份,按照招生简章上的目录买齐了参考书北二外的基础英语无参考书,综合英语分为综合一和综合二综合一包括三门——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综合二包括两部分——英美文化和翻译,不考英美文学和语言学我考的是综合一,参考书又多,真是自掘坟墓啊。

      北二外参考书:语言学概论——胡壮麟英美文学 两本——常耀新英美文学选读 两本——陶洁 王守仁英美文化 两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中级下(这个是比较变态的地方,各位同学要明察啊!!)因为很担心基础英语,所以在基英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做过北二外十年的真题,发现基础英语的语法部分主要集中在专业四级的范围,阅读和写作部分在专业八级的范围因此买了专四和专八的十年真题和十套模拟题,一共是 40 份卷子(星火系列) ,还有星火的几本参考书——8 级写作范文,100 篇专八阅读,专四的完型填空等等,大家在当当网上就可以买到与综合英语的复习结合在一起,反复的练习词汇:因为之前时间不紧,就背了专八的词汇,背完后感觉词汇量陡增而且在看综合英语参考书的过程中,都能够遇到这些新背下来的单词,所以很快就记住了(挺神奇的) 尤其是常耀信的那两本,写的真是不错,以后有机会的话也要多翻翻看看但是建议大家在阅读中背单词因为阅读题中出现的单词,大多数都是重点词汇而且在上下文的阅读中能够更好的将单词记住再有就是考研真题中常出现的词汇,这也是应该予以关注的阅读:虽然说没有做完那 100 篇阅读,不过阅读真的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有一个好方法就是限时训练练习中,每一篇文章都标记有限定的时间,所以我每次做阅读都有计时,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般比较短的文章是 6 分钟内,比较复杂的文章在 7-8 分钟之间,一篇文章阅读 +做题,绝对绝对不能超过 10 分钟而且北二外的阅读题不是像专八的选择题,而直接是问答题(晕死) ,所以速度很重要翻译:北二外历年的翻译题都不会很难,所以我没有看张培基的那几本书但是今年真是栽了,居然出了笔墨纸砚的文化价值之类的题目,篇幅也比往年多了三倍对于翻译的练习我主要是做专八的练习题,还有就是看 China Daily.这是一个学姐推荐的,大家可以订阅双语报,每个月 5 元(咔咔) 因为是中英文对照,所以有生词也会明白它的意思综合英语:基本上这三个部分是同时进行的语言学——需要理解的东西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少因此我是到 9 月份才开始看语言学的北二外的真题中,语言学这一块的考点非常明显,所以我就着重看了重点部分感觉语言学词汇很是闹心论坛上有很多关于语言学的资料,大家可以找来下载总结一下,语言学复习的重点在于理解语言学是我复习中花费时间比较少的一门转自[英美者]-英语专业网站: 生:老师,我是今年考北交的,感觉基础卷难,量大,没有答完,交卷后问了问其他同学,大部分如此,请问老师这是普遍现象吗?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吴中东:从同学们考后的反馈情况看,这确实是今年的一个普遍现象问题。

      读英语专业的同学大都认为自己基础不错,但考过来却发现,最薄弱的还是基础英语北交今年的试卷比去年的要难,特别是词汇和语法;文学部分相对容易;翻译汉译英适中,英译汉较难;语言学比去年简单,但加了一些语用学题目,考了几个语用原则;作文偏难,题目是 Everyone was born to be unique,出题者水平很高,看似容易,其实要想把它写清楚、说透很难北交总体感觉题量大,需要有大量的词汇储备,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大量的阅读积累,包括看一些 GRE 阅读所以英语考研一定要注重抓基础!2 、关于翻译(华中师大)考 生:我考的是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汉译英考的是李大钊同志的“艰难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