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合格项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教学幻灯片.pptx

21页
  • 卖家[上传人]:youn****329
  • 文档编号:238779890
  • 上传时间:2022-01-12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50.75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合格项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 坚持质量第一 依靠科技创新 满足顾客需求 打造自主品牌培训目录1. 不合格的定义和信息来源2.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定义3.质量管理体系对不合格改进的要求4.发出不合格项报告要求5.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6.不符合项改进验证一.不合格的定义和信息来源 合格(符合):Conformity 满足要求 不合格(不符合):U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要求 requ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 “通常隐含”是指组织(3.3.1)、顾客(3.3.5)和其他相关方(3.3.7)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 特定要求可使用限定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 注3: 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3.7.2)中阐明 注4: 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3.3.7)提出二.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定义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注1: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注2: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原因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纠正、纠正措施用于已发生的不合格; 预防措施用于未发生的潜在不合格二.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定义案 例换玻璃门将其他场所的玻璃门上贴上了“小心玻璃”将新门贴上红色 “小心玻璃”字样C、预防措施B、纠正措施A、纠正A商场的玻璃门被撞破了,于是换了块玻璃门,然后贴上红色 “小心玻璃”字样,对面的B商场看到后,也在自家的玻璃门上贴上了“小心玻璃”三.质量管理体系对不合格改进的要求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三.质量管理体系对不合格改进的要求8.5.3 预防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四.发出不合格项报告要求1、内审和管理评审时确定为不符合时;2、来料发生严重批量质量问题或物料多次发生同类不合格时; 3、制程发现:a、不合格率明显上升或居高不下时;b、同一项不合格频繁重复发生时;c、生产过程有偏离许可范围趋势时;d、重大质量隐患时4、成品检验发生批量不合格时;5、收到顾客有关产品质量投诉时;6、发现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时;7、出现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时四.发出不合格项报告要求 措施要求发出时必须明确:何时、何地、谁、发现了什么问题、与什么不符,要求责任部门做什么 验证时应明确: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已符合*要求),验证结论(不符合项已关闭)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5.1 分析原因: 由部门责任人分析已发生的不合格原因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涉及到多个责任部门的,所有责任部门均应分析出本部门导致不合格发生或潜在不合格的真正原因;要求:a、原因分析应直达现场,直接观察现物,直接了解现况,要分析出问题的真正原因;b、分析调查原因应全面深入,透过表面现象分析深层的因素;c、分析调查原因时应注重数据化,应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不可单凭直觉,主观臆断。

      方法: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展开分析组织本部门内与不符合相关的人员开展 “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方式追查原因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原因分析常用的方法: 数据分析: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PDCA循环(戴明环) P(plan):策划,分析原因,制定方法;D(do):实施,任务展开,组织实施;C(check):检查,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A(action):处置,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层别图:层别图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提供了统计的基础,就是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即将所要进行的项目利用统计表进行区别,为运用统计方法管理提供最基本的工具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有系统有目的的分门别类的归纳与统计例如公司某月合格率为90% 反应釜号项目 ABC 合格釜数 95 80 95 不合格釜数 5 20 5 不合格率95%80%95%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裘兰博士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

      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统计地加以项目分类,计算出各项目所有产生的及所占的比例,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计值的图形运用此图形的优点是对于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中,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80%以上帮助我们抓住关键性的事情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的项目为前题,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统计表才能画制成柏拉图制作步骤:(A)将要处理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B)纵轴表示件数或金额数,但最好以金额数表示强烈;(C)决定搜集资料的时间,自何时至何日,尽可能定期;(D)各项目依照合计之大小顺位自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E)绘上柱状图;(F)连接累积曲线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例如:生产部门将上个月生产的异常作出统计,总不良数414个,其中不良项目依次为:顺位异常项目不良数(件)占不良总数比率(%)累积比率(%)1人员操作19547.1/2设备9021.768.83原料6515.884.64能源(水电汽)4510.995.55其他194.5100合计414100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困果图: 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或石川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图解分析,即以图形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要素)之间的关系,当造成结果的原因弄清楚后,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步骤便轻易找到了。

      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企业中常见的原因不外乎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人(人员)、机(机器)、料(材料)、法(方法、文件)、环(环境),管理因素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 5.1制定措施 根据质量问题的大小或重要程度,运作成本、不合格成本、对业绩的影响以及可信性、安全性和顾客满意等方面的潜在影响综合考虑,以决定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从而获得最佳的改进效果;(应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要求:a、制定的措施应杜绝不合格源头; b、所制定的措施必须量化相关要素,具有可执行性;c、制定的措施不能草率了事,朝令夕改d、Why:为什么做这件事? What:怎么回事? 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 When: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完成?Who:由谁执行? How:怎么样执行?(5W1H)五.不合格项改进的原因分析和措施制定5.3措施实施 制定好措施之后,实施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要求开始实施需将5W1H告知执行人员)要求:1、措施实施时要分清责任;2、措施实施人要理解措施的原理(制定人员解释);3、措施的实施要完全到位,不可“偷工减料”,不可以任何借口“避重就轻”;4、实施过程不得随意更改措施,无法实施或发现副作用时应及时向上层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更改措施或停止实施,并重新制定措施。

      六.不符合项改进验证改进措施验证: 措施实施过程中由发起方负责验证; 在措施完成或到达商定的完成日期后实施验证; 对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发起方应进行跟踪,查明其原因,并与责任方重新商定完成日期; 责任部门不能确定完成期限或无法完成时,由发起方向管理者代表报告,由管理者代表确定解决方案; 若效果不好或不显著,应要求责任方重新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直到不合格消失或降低到合理程度为止;要求:1、验证应客观、准确、全面且有数据支持;应观察与其它项目有无关联,杜绝某一项不合格的措施成为另一项不合格的潜在因素的现象;2、当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因素经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且验证有效后再次发生时,不合格自动升级,需原措施制定人的上一级领导负责重新制定纠正措施,最终由厂长组织制定纠正措施与验证 六.不符合项改进验证经评审无效的措施或有“副作用”的措施应立即停止由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估并制定新措施,确定新措施形成之前是否按原模式运行,对于有重大质量风险的不合格原因可申请停产;经评审有效的措施应长期巩固,使其操作制度化,不可因为人员的变动而使措施失效;经验证和评审有效的措施应形成制度,修订入有关质量文件或新增加质量文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