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窗边的小豆豆理解新教育实验的个性论.doc
7页从?窗边的小豆豆?理解新教育实验的个性论——读朱永新?新教育?之心得体会高叶妮朱永新在?新教育?中,强调个性开展,注重特色教育他指出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而个性开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也就是要求教育从培养造就“接班人〞走向“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英国教育家雷迪认为,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开展,即身体和心理的健全开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开展小林宗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新教育学家,他创立的巴学园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一所学习天堂而?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小豆豆,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正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受益者窗边的小豆豆?所描述的是作者上小学时在巴学园发生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主人公豆豆因淘气、“不听管教〞而被退学,之后来到名叫巴学园的学校在小林宗作校长的关心与指导下,豆豆逐渐由“性格怪怪的〞小学生变成了善良而懂事的孩子小林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家??窗边的小豆豆?中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小豆豆初次来到巴学园的时候:片段一:校长先生说完之后,小豆豆绞尽脑汁想啊想,但这回却是真的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
小豆豆不禁有点伤心,这时候,校长先生站了起来,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头,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呵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那时小豆豆还不会看时钟,但她也感觉到过了非常长的时间如果她会看时间的话,一定会更加吃惊,而且会更加感谢先生因为,小豆豆和妈妈到学校的时候是八点钟,在校长办公室说完话,决定小豆豆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之后,校长先生看了一下怀表说,“啊,已经是午饭时间啦〞这就是说,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我很讶异于小林先生竟然能够做到花了四个小时来倾听小豆豆的闲谈,在这过程当中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而是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这不禁让小豆豆,一个因为淘气而被勒令转学的一年级孩子感到非常意外,而小林先生能够不计较自己的身份,充分尊重一个幼小儿童的心灵,保护了小豆豆的自尊心,同时也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读后,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我们班也有一个像小豆豆这样的学生,我会如何对待他呢?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班上的罗光强就有类似于小豆豆的情况,脑子很聪明但是上课很不认真,成绩根本上都是班上最后一名,但是他有时候也很积极答复下列问题,每次看到他把小手高高地举起,闪着大大的眼睛,你就会忍不住请他起来答复,即使答复得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他可以感觉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信任,我觉得这样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相对于小林先生,我觉得我做的真的很微缺乏道我很喜欢?新教育?里的一句话:一位不喜欢音乐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喜欢音乐呢?一位不喜欢美术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喜欢绘画呢?是的,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应该是在适当的引导下讲究顺其自然吗??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上课〞这一小节让我印象很深刻:然后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也行,先上算术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后面的位置上,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总之,教室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这样上课的话,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够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根底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因为在放学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也都能够完成所以,上课的时候多半是自习的形式,小学生们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请教,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位置上来,老师会耐心地讲解,一直到孩子们弄懂为止。
然后,老师会出几道例题,这样就开始了新的自习过程这是真正的学习,所以不会发生心不在焉地听讲的情况在巴学园,孩子们的课程是没有固定顺序的,教师把要学的所有内容事先告诉大家,然后由每一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逐步完成所有作业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而又不对其放任自流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自己兴趣的追求,还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是一种充分尊重孩子个性的教育实践,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正是因为感兴趣,所以才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了不断强化也许巴学园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从这件事当中,我看到的是新教育学家小林先生对于孩子个性的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应当是他们弥足珍贵的东西,开展他们的个性也应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然而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在事实上却以培养千篇一律的考试奇才为日常工作的宗旨,这是我们在反思的重要问题其实,我们缺的不是理论,现代教育模式的开展只能靠具有先进思想的教育者主动去实践,并由此期望星火燎原在我们这个暂时无法改变的教育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孩子的个性?这是我们应该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小林先生作为日本战后的一个教育者,能够走在新教育的前端,而我们现在处于科技兴旺的时代,不是更应该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所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方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人也是一样,不过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但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只能是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像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很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朱德庸的话告诉我们,只有当大多数人能包容多元价值追求,尊重个体的精神世界探索,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的兼容并包的大同世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朱永新说得很对,你可以不喜欢一件东西,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你喜欢读书也好,喜欢制作也好,总得有一项爱好特色能给人自信,特色能张扬个性!大一统的教育,用一种模式来教育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害人的教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你考试考得好,我舞跳得好,他字写得好,谁也不比谁差在首届体育节上,我们班表现最出彩的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比方罗建明、甘明乐等,平时淘气捣蛋,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可是不管是扔沙包、障碍跑步还是跳绳等等,表现都是那么精彩。
如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尊重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开展,再加以适当 的引导,相信他们也会在某个方面得到很好的开展,当然不一定是学习,也许是体育,但是谁能说他们就比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差呢?黑柳彻子就是一个例子,从一个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来到巴学园,在小林先生的爱的教育下一步步地成长,最终成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而她写的这本?窗边的小豆豆?,更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被翻译成33种文字全球发行而她在巴学园学习生活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根底,在后来的访谈中,黑柳彻子一直不忘提起小林先生,他对她的影响无疑是影响深远的朱永新解释说新教育是“新〞教育,而这个“新〞有三个根本含义,其中作为名词时就表示新教育的传承意义小林宗作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教育学家,但是他的新教育理念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开展新教育,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办特色教育,那么需要创立更多的“巴学园〞,需要更多像小林宗作这样的新教育学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也是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