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考题研析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doc
9页第3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考法一 品味关键词(炼字)一、掌握必备知识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动为静,化凡为美,有动态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1)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十四个字中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寻”“觅”“冷”“清”“凄”“惨”“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3.请赏析《琵琶行 并序》中“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半”的妙处 [答案] “半”字写出了琵琶女在“千呼万唤”形势下一方面盛情难却,一方面又有几分羞涩、戒备的形态与心态,非常传神4.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片,然后回答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 [答案] “又”字表示多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人的无奈与痛苦二、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温馨提示】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①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第一步:析本义对所要鉴赏的关键字进行解释斗”意为“相斗”攒”意为“攒聚,聚集”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攒”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第三步:说效果本题主要从“描物”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答案] 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描物”角度说效果)②“攒”,攒聚,聚集析本义)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描情景)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描物”角度说效果)三、赏析诗眼的“5角度”“3步骤”(一)找准诗眼“5角度”情感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技巧上看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二)赏析诗眼“3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祖 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第一步:确定诗眼结合全诗可知,“惊”字是贯穿全诗的诗眼第二步:整体点明地位根据题干“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第三步: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答案]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步、第二步)第一句写诗人初至燕台时心惊,第二句写其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边防地带的形势和气氛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心灵的震撼第三步)考法二 赏析关键句(炼句)一、掌握必备知识古人云:炼字不如炼句所谓炼句,是指在诗歌创作中能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句,或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在表达上极具表现力的关键句炼句形态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着眼于修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凸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
炼句内涵着眼于声韵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作用炼句位置起承转合起开门见山,当头棒喝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承“承”指承接,有总承,有分承;有明接,有暗接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垫,伏笔照应转“转”多指律诗颈联、绝句中第三句以及词曲中的“过片”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给人以“陡然一惊”之感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合“合”就是指诗歌的收束句①浑圆章法,呼应句首②卒章显志,感发意志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案] (1)该句运用互文手法,组成了一幅画面: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诗句中的四个意象“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意境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的凄凉哀伤之情2)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3)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二、赏析关键句(炼句)“2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 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的首联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 第一步:理解意蕴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鸣声婉转,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第二步:多角度赏析解答此题时,可从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找出符合“起笔不凡,匠心独运”这两个特点的细节,并分条概括内容上,首联围绕“早朝”的“早”字做文章,“鸡鸣”“曙光”都切合“早”字,紧扣题目,且巧妙自然,属“起笔不凡”。
匠心独运”则要从写作技巧上分析鸣”“啭”是听觉,“紫”是视觉,“寒”是触觉,多角度描写景色运笔巧妙寒”“阑”本应该给人冷色低沉之感,但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却让人不觉得冷涩,相反给人清醒、及时奋发的感觉,这个特点可以归纳为用词(炼字)之工和构思(意象组合叠加)之巧[答案] ①写“鸡鸣”“曙光”,点明“早朝”之早,点题巧妙而又自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既写所见之“曙光”“春色”,又写所闻之“鸡鸣”“莺啭”,甚至写到身心所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