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3尚贤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doc
8页*尚贤(45分钟,58分) 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远鄙:边远的小邑B.四鄙之萌人闻之 萌人:民人C.列德而尚贤 列:按照某种次序排列D.以劳殿赏 殿:在宫殿上【解析】选D殿:定、评定2.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②逮至远鄙郊外之臣③四鄙之萌人闻之④美章而恶不生⑤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⑥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解析】选B①“辟”通“避”;③“萌”通“氓”;④“章”通“彰”;⑤“尚”通“倘”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A项,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正常用法,根本B项,至,到C项,作坊,店铺D项,勉励,鼓励4.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将富之贵之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C.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解析】选CC是形容词作状语,A、B、D是使动用法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B.此何难之有C.何谓德不形D.唯命之从【解析】选C。
A、B、D都是宾语前置,C不是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提倡的“尚贤”是我国最早的平民政治学说,它提倡贤人政治,不仅要求废除“亲亲”之道,还要求废除私天下、家天下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尚贤”是“兼爱”的题中之意B.“尚贤”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与管理国家墨家“尚贤事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C.墨子提出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生态,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实现的D.墨子的尚贤观念立足于国家利益,落实到选拔官员方面则强调以公义为标准,就是“举公义,辟私怨”,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解析】选C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实现的”错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好比富人有高墙深宫,宫墙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去偷东西,只要关上他通过的唯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走了2)因此国家才德兼备的士众多,那么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那么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高位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使贤能之士众多8.根据下面文段的中心话题,把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6分)①《现代汉语词典》是为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②1956年,国务院责成语言研究所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现代汉语词典③《现代汉语词典》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近年来制定、修订的规范标准的最新成果④为此,词典编辑室始终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⑤始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高校,特别是语言学界、辞书学界专家的大力支持⑥条目的注音的修订参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课题组的意见。
⑦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的多次修订,体现了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成果,落实了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新规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⑤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性第⑤句是顺着第④句说下来的,也和第⑥句有一定关系,但内容是说修订工作得到帮助与支持,与词典的规范性并没有关系删去不影响文意表达9.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20字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二、拓展阅读(19分)(2020泰安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尚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D.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解析】选D据句中“贤可者”“立”“以为”等词语的意思判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推断,“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B.“正长”在古代有两层意思:一是称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二是指塾师选文中的“正长”应指前者C.“乡长”,顾名思义,指的是“乡里的年长之人”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解析】选C乡长”指乡大夫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同”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天下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所谓“尚同”,即“上同”,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意见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B.墨子认为,治乱的前提条件是,天子是“天下之贤可者”这样,百姓向天子、国君、乡长和里长尚同,那么就是全天下尚贤了C.“尚同”的原则是一切以上级的意见为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和监督的机制,通过教育让人积极地学习上一级的人,通过奖惩措施来监督这个机制的执行。
D.本文在写法上,层层推论,不忌文字语意的重复,但求做到极言尽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华美,笔力雄健,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以文采见长的代表解析】选D本文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藻饰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善”“何说”;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溱溱”“罚”答案:(1)放弃你的不善之言,学习乡大夫的好话;改掉你不善的行为,学习乡大夫的好行为那么这一乡还有什么理由会混乱呢?(2)现在假如时常刮大风,下暴雨,连续不止,这就是上天用来责罚百姓不向上统一于天的办法。
培优自选】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利害之辩 辩:区别 B.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是:正确C.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 壹:统一D.去若不善行 去:改掉【解析】选B是:赞同附【译文】天下之所以乱,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才选择天下贤能的人,立为天子有了天子以后,因为力量不够,又选择天下的贤人,让他们做三公设立了天子、三公后,又因为天下的面积太广阔,对于远国异邦的人民及其对是非利害的分辨不可能一一知道,所以将天下分割为万国,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设立了诸侯国君之后,因为他们的力量不够,又在他们的国家之内选择一些贤明能干的人,给他们做行政长官行政长官设立之后,天子就对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的,都要报告上面上面认为对的,大家都赞同上面认为错的,大家都认为错误上面有过错,就规劝进谏;下面有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