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学原理练习题.doc
17页一、名词解释 会计假设 会计等式 复式记账 负债 结账二、判断是非题 1.据我国的史书记载,远在周代就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有“司书〞和“司会〞,其中“司书〞是记账的,负责登记财物收支;而“司会〞是进行会计监督的 ) 2.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传统中式簿记实质上是单式记账,它与我国现代使用的复式记账法是无关的 ) 3.从会计产生到19世纪中叶, 会计处于反映和监督职能阶段,该时期对我国大约有2500多年 ) 4.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又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是管理者相互沟通的一种语言 ) 5.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一切会计法规、制度的法律依据, 它是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 ) 6. 各种记账程序的区别在于明细账的登记依据不同 ) 7.总会计师是一种会计职称,相当与大学教授 ) 8.在我国,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是没有严格区分的 ) 9.如果试算表平衡了,肯定记账没有错误 ) 10.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借和贷可以从字面上去推测涵义。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是流动负债的工程为( ) A.待摊费用 B.预提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E. 银行存款 2.会计凭证的作用有( ) A.反映财务状况 B.反映经营成果 C.记录经济业务 D.明确经济责任 E.记账依据 3.复式记账法是指发生经济业务时,应记入( ) A.一个账户 B.两个账户 C. 三个账户 D. 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 4.科目汇总表以( )为依据进行编制 A.原始凭证 B.原始凭证汇总表 C.收款凭证 D.付款凭证 E.转账凭证 5. 管理会计的主要效劳对象是( ) A.股东 B.债权人 C.潜在的投资者 D.管理者 E. 政府部门 6. 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 ) A.存货 B.待摊费用 C.递延资产 D.短期投资 E.预付账款 7.借贷记账法中,“借〞表示( )。
A.账户的左方 B.账户的右方 C.资产和费用的增加 D. 权益和收入的减少 E.资金流入企业四、论述题 1. 试述会计要素及其组成局部 2. 试述财产清查及其意义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会计假设:会计的根本假定,又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我国的会计准那么提出了四条根本假定: (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 2、会计等式: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是建立各种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理论根底会计等式有根本等式和扩展等式两种 3、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应的,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4、负债:负债是企业所承当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归还的债务 5、结账:结账,就是在月末分别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借方与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同时将收入与费用账户结清,结转到利润账户二、判断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10、×三、不定项选择题1、B 2.CDE 3.D 4.CDE 5.D 6、ABDE 7、ACDE 四、论述题 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也是会计报表的根本组成内容。
我国将会计要素分为两大类六个,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负债, 负债是企业所承当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归还的债务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4〕收入 , 收入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 〔5〕费用,费用是为取得收入所消耗的代价 〔6〕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的经营成果 2.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种实物、资金的实存数,并确保与账面数相符的会计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各项财产的平安完整、挖掘其潜力、盘活资金存量等,从而加强有关人员的责任感,促进企业加速资金周转一、判断题 1.采用历史本钱计量模式下,物价变动时,也不得任意调整账面的历史本钱〔 〕 2.发生了费用,会表现为费用要素的增加和资产要素的减少,或者是在增加费用的同时增加负债〔 〕 3.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借方或贷方〕,与本期增加额登记的方向肯定是一致的〔 〕 4.企业收到投资人固定资产的投资,“实收资本〞应按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入账。
〔 〕 5.会计凭证按规定保管期满后,可由会计人员销毁〔 〕 6.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总账本期发生额与其所属明细账本期发生额之和相等〔 〕 7.在进行财产清查时,如发现账存数小于实存数,即为盘亏〔 〕 8.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盈余公积与实收资本同属于资本类账户〔 〕 9.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 〕 10.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栏是根据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的〔 〕 答: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根本职能是〔 〕 A、记录和核算 B、考核收支 C、核算和监督 D、分析和考核 2.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 A、当期销售商品实现收入,但款项未收 B、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 C、预付购置材料款 D、预收销售货款 3.某企业5月末负债总额为100万元,6月份发生收回应收账款5万元,收到购货单位预付的货款8万元,6月末计算出应交销售税金0.5万元6月末负债总额为〔 〕 A、108.5 B、103.5 C、113.5 D、106.5 4.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 〕账户中进行登记 A、一个 B、两个或两个以上 C、两个 D、有关 5.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 〕的主要组成局部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6.记账凭证是〔 〕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填制的 A、会计人员 B、经办人员 C、主管人员 D、复核人员 7.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登记现金日记账的依据是〔 〕 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8.坏账损失是指〔 〕 A、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B、营业外收入 C、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D、营业外支出 9.不属于调整类账户的是〔 〕 A、“利润分配〞账户 B、“累积折旧〞账户 C、“坏账准备〞账户 D、“原材料〞账户 答:1、C 2、A 3、A 4、B 5、C 6、A 7、D 8、A 9、D三、多项选择题 1.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 A、本钱计算 B、会计凭证 C、编制会计报表 D、分析会计报表 2.以下经济业务发生,使资产工程之间此增彼减的有〔 〕 A、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 B、以现金支付工资 C、以银行存款支付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 D、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购料款 3.以下错误中哪些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 〕 A、某项经济业务未登记入账 B、只登记借方金额,未登记贷方金额 C、借贷双方同时多记了相等的金额 D、应借应贷的账户中借贷方向记反 4.在材料采购业务核算时,与“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账户一般有〔 〕 A、应付账款 B、应付票据 C、应收账款 D、预付账款 5.涉及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划转业务时,可以编制的记账凭证有〔 〕 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D、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6.账簿按其用途分为〔 〕 A、订本式账簿 B、序时账簿 C、分类账簿 D、备查账簿 7.在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中,经批准记入“营业外支出〞的盘亏损失有〔 〕 A、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B、自然灾害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 C、坏账损失 D、责任事故造成的流动资产损失 8.账户的结构,应包括〔 〕 A、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 B、账户贷方登记的内容 C、账户期末余额及方向 D、账户余额反映的内容 9.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有〔 〕 A、投资人 B、债权人 C、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10.会计报表的编制必须做到〔 〕 A、内容完整 B、数字真实 C、计算准确 D、编报及时答:1、ABC 2、AC 3、 ACD 4、ABD 5、BD 6、BCD 7、AB 8、ABCD 9、ABCD 10、ABCD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账户?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什么关系? 答:账户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来开设的。
账户与会计科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会计科目和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 2、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要点是什么? 答: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1〕登记的依据相同 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原始依据必须相同,不能根据对方记录进行转记,以便总账和明细账之间能够互相验证和核对 〔2〕登记的方向相同 将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时,记账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账户记入借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入借方;总分类账户记入贷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入贷方 〔3〕登记的期间相同 对每项经济业务在记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过程中,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全部登记入账 〔4〕登记的金额相等 记入总分类账户中的金额,应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3、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适合本单位的业务性质、规模大小、繁简程度、经营管理的要求和特点,有利于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分工协作,有利于落实会计核算工作的岗位责任制。
〔2〕能正确、及时、完整地提供本单位经营管理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所需要的各种必要的会计核算资料〔3〕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和物力,降低核算费用,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