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题评析.pptx
67页2022年6月浙江省高考地理试题评析12345678910BBDBBABAAB11121314151617181920DCACCDCADC2122232425DAABC地理选考地理选考20222022年年0606月试题月试题 选择题答选择题答案案本卷特征:选择题较选择题较1 1月份试题明显简单,但是部分题目由于细节把握不好,依旧易错,要引起月份试题明显简单,但是部分题目由于细节把握不好,依旧易错,要引起重视大题稍有加难,但由于同学们对真题掌握不好,重视大题稍有加难,但由于同学们对真题掌握不好,1 1月试题并不觉得简单,而月试题并不觉得简单,而6 6月试题大题部分的加难无法感受月试题大题部分的加难无法感受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1、2题选择1地理基础知识:冰川地貌BA 新月形沙丘 风力沉积 风沙地貌C 喀斯特地貌 D 雅丹 风沙地貌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1、2题2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选择2地理基础知识:RS的功能 由反射率的不同,监测面状事物,可以用于监测冰川面积的变化GIS没有测定功能,它只是一个应用软件,可以结合一些代码进行地图相关操作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3洋流A均是暖流B均是寒流C是寒流,是暖流D是暖流,是寒流选择3地理基础知识:寒暖流怎么进行判断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为寒流洋流基础知识:为北大西洋暖流;为加那利寒流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4受图示洋流影响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选择4地理基础知识&思维误区:A I.渔场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但甲处寒暖流不能叫做交汇;.此处确实有北海渔场,但不在这里,在更偏北一点地方,由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D 地热资源并不是由气温决定的,一般在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比如日本、冰岛B 按逻辑分析这是可以出现的,寒流使其降温减湿但其实在这里按大气环流,它本身就应该出现荒漠景观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5、6题5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 B C D选择5思维误区:通常判断石灰岩的方式是观察其中是否有海生化石存在但并非只有石灰岩当中才有化石对于大理岩:由于经过了变质作用,化石会被破坏消失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5、6题6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选择6选项分析:A 甲处岩层下凹为向斜构造,正确B 断层运动方向放大可发现甲处应该上升,故错误。
D 地下并没有埋藏变质岩(有人说此处0m下面看不见不清楚,但是地下的概念是地表之下),而且变质岩由内力作用形成,因此该选项错误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7、8题7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选择7选项分析:此题较为简单,可以看到流入的主要都是中部地区城市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7、8题8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工资水平空间距离土地价格环境质量ABCD选择8选项分析:从人口迁移(流动)角度思考,为什么甲省人口要流向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是为了谋求更高工资动力因素;从迁移角度思考,为什么迁向了长三角而并非京津冀?主要是空间距离近阻力小这两个选项与逻辑相反,甲江西省更好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9、10题9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选择9选项分析:A 人工湿地系统只需要把植被种植起来,成本很低,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成本都较高。
BD “杭州下沙污水处理厂”“温州三样湿地”卫星图比较湿地处理污水速度较慢,所以需要大面积湿地来完成处理选择9(2022.6.8押题,6.10高考)选项分析:A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维护较少,生物治理不太容易出现问题B 拆开变成了真题卷的A、B选项,降低了难度C 错误原因在于荒地一般没什么人也没什么污染,不需要处理污水(赵老师当时的意见,我反正做错了,个人认为这个题目有待商榷)D 没有办法全天候运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类似于真题卷C项试题分析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9、10题10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选择10选项分析:本题较为简单,ACD都有明显错误的关键词,可以轻易排除总结归纳:2022.1 和 2022.6 的试题中都有考察湿地的保护问题,值得注意右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选择11地理基础知识:海沟出现在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因此A与C可以排除对于海沟而言,还是属于俯冲的那个大洋板块的,而且从本质讲,产生消亡边界的原因是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因此选择D更为合适。
右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1、12题1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海岭 裂谷 山脉 岛弧A B C D选择12地理基础知识:海陆消亡边界只有两种海沟+岛弧(大陆架广)海沟+海岸山脉(大陆架小)试题关联:2018.11 T9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13、14题13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选择13选项分析:这个项目主要布局在农田、养殖场附近,利用其废弃物及秸秆来完成后续操作试题关联:2019.4 T17 2017.4 T16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13、14题14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选择14选项分析:这个项目是一项有价值的项目(生态农业项目对土壤的影响问题常用思路)ABD 是不利影响,不能选择,因此就可以简单地得到C答案B 沼渣和沼液施用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因为少用化肥,减少土壤板结D 微生物会变得更为活跃C 改变了土壤中养分循环状况,所以土壤肥力会增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5、16题15图示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选择15选项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一纬度带内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水汽从海洋而来)案例:.中国华北地区.蒙古国干湿度分异规律的两个案例案例一:中国华北地区案例二:蒙古国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15图示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选择15选项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一纬度带内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水汽从海洋而来)检验本题中是否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可以发现并不处于同一个纬度带内而且水汽输送方向是从西到东的因此可以排除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只能选择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不同,导致了降水情况的不同纬度的不同,导致了气温不同而、可以认为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I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16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洋流B地形洋流C纬度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选择16选项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其实是说温带海洋性气候深入内陆。
否则这里可能会形成温带草原或者亚寒带针叶林水汽增温增湿)在这里洋流是排在第三位的,先要有地形、大气环流这两个因素,洋流只是加强作用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17、18题17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选择17做题方法&思维误区&选项分析:正确选项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是错误选项可以做出排除(只要坚定错误选项必定错误即可做对)B 原本边缘区街道4、街道6多,其他街道很少,而现在边缘区人口规模都很小D 市郊线认为是从街道1到街道7单向的,不考虑反向,因此接近终点就是街道6、7,规模减少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17、18题17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选择17C命题思路:关注蓝色高亮的材料语句,可以分析得到,街道4和街道6应该是原先的居住区,而其他几个街道是教育和工业区。
由于地铁的开通,工业区教育区逐渐向居住区融合,在融合初期,应该市郊线沿线地区先有居民居住(因为交通通达度较高)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17、18题18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选择18选项分析&审题:B 行政服务功能指各个行政部门要完成的工作,这个不会随轨道通不通而变化C 以前可能在街道4、6集中购买,现在各街道都差不多,边缘区内购物商店分散,高端产品前往街道1大型商场购买,边缘区的购物空间集中现象会减弱D 对整体而言,在各个街道当中都分布有居住用地,因此空间更为分散A 就业空间集中是伴随着人口空间集中而言的,因此现象在减弱,正确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19、20题19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A甲至乙B乙至丙C丙至丁D丁至戊选择19思路分析:北极星光线指示的是当地纬度2017.4,不会发生改变。
根据20题的图片,可以得到:=180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因此此处夹角的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变化相反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甲/戊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可以判断丙是夏至,甲/戊为冬至日可以得到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时间应该是秋分到冬至时段,选择D选择20思路分析:北极星朝向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夏至日最小,所以它当地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因此正午太阳光线在南方可以排除根据纬度、夏至日条件,可以求出太阳高度角,发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正确图当中,纬度是北纬58度,我国的北界是53.5N,因此不正确只能选择帕米尔高原西至约73E 曾母暗沙南至约4N黑瞎子岛东至约135E 漠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