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教学设计.doc
5页在语言文字中读出一只独特的“猫”——《猫》说课《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细细品来,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突出:其一,老舍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品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
其三,《猫》一课有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可见本课结构严谨且有特色当然,一篇课文既承担着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这一单元组的编排意图本组第一次提出了比较阅读,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所以,就《猫》这一课而言,还要结合“阅读链接”落实本组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体会语言的京味儿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感受作者写作思路的精妙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难点: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激发语言兴趣1、揭示课题前些日子,我们写了观察日记,同学们笔下的小动物栩栩如生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下名家笔下的小动物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爷爷笔下的《猫》2、介绍作者课件呈现: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
他的作品多描写当时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充满浓浓的京味儿,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师:老舍的作品有浓浓的京味儿,老师特别爱读,希望能和你们成为书友二、整体读文,理清文本结构 1、自由地读读课文,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3、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确让人喜欢那么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这两个方面写的4、初步感知文本个性,引发阅读期待师:是呀,我们同学的观察日记大多从外形、习性写的老舍爷爷却写了猫的性格,看来,老舍爷爷的猫的确与众不同设计意图:教师以学生的写作经验为话题,唤醒和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经验,然后以这样的语言经验为认知背景,来感受和领会文本的语言特征我们写猫,肯定是先写它的外貌,老舍呢?他偏不这样写,这就显出了文本的个性,同时也造成了一个阅读期待这里所采用的策略就叫“切己体察”,“切”的是自己的语言经验,“察”的是别人的语言个性 三、精读“古怪”,感悟语言情趣 1.赏读猫的性格,初解“古怪” 师:课文的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猫到底有哪些古怪的性格呢?自由读第l—3自然段,选你觉得最有趣的性格,写在彩纸上贴在胸前,并且读出那种性格的特点2、学生自由读、写、贴,交流其间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和相关词语的理解如交流“贪玩”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想像:你们猜猜,主人会怎么呼唤猫呢?猫怎么样呢?从而体会:“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交流“尽职”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做动作的方式理解“屏息凝视”通过交流,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 3.理读文章脉络,品味“古怪” 师:刚才我们读了猫的性格,读出了猫的可爱,读出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可是好像没有读出古怪呀? 引导学生发现是那么多不同的性格综合在一只猫身上,才说它古怪师:是吗?那我们请同学上台来合作读一读,体会体会下面同学来做导演你们先说说,该怎么读?(将学习主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交流,决定第一句话一起读,猫的一种性格请一位同学读接着教师追问:谁先读?谁后读? 教师质疑: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读?不能按照我们刚才喜欢的顺序读吗?比如,咱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猫“尽职”“高兴”的性格,那就把这两种放在最前面读引导学生发现:老舍爷爷是把相反的性格放在一个段落写的,比如第一段的“老实”“贪玩”“尽职”,都是相反的。
大概他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猫的性格很古怪吧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写猫的两个方面,前面一部分是写成年的猫,后面一部分是写满月的猫研究第一部分的结构,会发现这是一个“总起分述”的结构开头总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后面三大块分述,这个结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一个演绎的思路也就是说,先有一个大前提,然后用后面的三个材料来佐证这个大前提而教师在这里对这个文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不是演绎,而是归纳,对文本原有的结构进行了解构先让学生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性格去读,说说为什么喜欢猫的几种性格元素全部被提炼出来之后,再归纳到那个大前提上——性格古怪在归纳的过程中,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的罗列,猫的性格一一加以罗列,结果发现猫有那么多丰富的性格第二层次便是归纳,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既然猫的这些性格要素都是你们喜欢的,为什么又说猫古怪呢?学生重新研读猫的性格要素,发现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来这些性格要素是一串一串的,它们既矛盾又统一,这不就显得古怪了吗?这样一个教学线索,是归纳的思路,它凸显了猫的性格要素之间的某种张力,也让学生在冲突、比较和品悟中,感受老舍先生这样写猫的良苦用心 四、品味语言,迁移运用 1、师:读了那么多遍课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舍爷爷写文章的语气也挺有意思。
(课件呈现: 猫的性格非常古怪它是老实的,有时候的确很乖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有时候的确很乖 师:两句有什么不同?生:第二句中增加了“实在有些……,说……吧”这些表示语气的词 师:是呀,就是这样的语气,好像在跟人聊家常一样这样的语气让人感觉像聊天,很亲切2、学着老舍爷爷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的京味儿,只在那些平常语言的字里行间,有时是一个不经意的语气词,有时是一处不显眼的口头语,有时则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反问句正是这些微妙的语词、隐秘的表达,营造出了一种亲切、舒服的京味儿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迁移运用,将语言实践落到了实处五、比较阅读,探究表达1、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感受着老舍对猫的喜爱那么同学们,在其他作家的笔下,它们是怎样写猫的呢,请大家读读课后的链接阅读,比较一下他们笔下的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填写表格2、生讨论填表格比较三位作家写猫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三位作家都有爱猫之情,不同之处是老舍先生是通过猫的性格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另两位作家分别是通过猫的样子和猫对人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师:同学们啊,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了对猫的深深喜爱之情,其实,他们写猫还有不同呢,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比较中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本组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较的方法来阅读本课课后就以“阅读链接” 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