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课与创新教育初探.doc
2页思想政治课与创新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课与创新教育初探.doc思想政治课与创新教育初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创新就难以推动社会前进,就难以兴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观之,二十世纪将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中华民族要复兴,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也将是创新性的教育只有具有高素质和高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让解放创新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注重创新,采用了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创新的源泉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许多卓有成效的科学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都集中归结到自己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上作为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师,在教学中首选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时常处在“创新”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造就一批批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关注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情景点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找到动情动心的教学材料,既能为课堂教学创造生机和活力,又能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如:在讲“意识的反作用”时,讲述了前苏联宇航员科马诺夫驾驶的宇航飞机,因设计者在计算时打错小数点的失误而机毁人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识反作用的重要性一字激活在教学中,巧用汉字,有时再赋予汉字一些新的时代内容,就能起到启发诱导、深化提高的作用如:在讲“自尊自信”时,我板书了一个“臭”字,解释为“自大多一点”即为“臭”,教育学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讲“艰苦奋斗”时,板书了一个“穷”字,启发学生:我说,力被困在穴里怎能不穷?教育学生要艰苦奋斗,努力进取,在现代社会中更要有竞争意识漫画激趣漫画直观形象,诙谐,学生观看后哈哈大笑,大笑后顿悟其理,这样就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了,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发挥多媒体功能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形、声去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激发学生感情的参与,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我国人口状况和严峻的人口形势”时,我用计算机展示足球片台上翻滚的人浪,镜头拉近,聚集在一起助威呐喊的嘴上。
嘴越来越大(计算机模拟,镜头切换),逐渐取代坏门框,“口”内守门员左扑右挡,疲惫不堪正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我问:若以此画面打一字谜,是一个什么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囚”我进一步启发:老师把“人”与“口”如此搭配,用意何在?学生通过激烈讨论,很快悟出:人口太多,必然束缚人类自身的发展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政策产生心理认同,乐于接受契机教育就是教育者一种可求而不可遇的机会来临之际,及时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如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议论纷纷之际,很可能就孕育着教育之机那么,教师应当机立断,及时收取、筛选、剪辑、整理这些材料、信息,巧妙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引导二、自由创造,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中,用兴趣之火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之后要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掘其创新潜能,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事例分析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事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事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课堂模拟为学生创立社会实践活动空间,举办模拟活动,使其人们在活动中真真切切感受到政治知识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上初三年级政治,“模拟市场”活动:一部分学生是商品销售者,一部分学生是商品购买者,地点在校园内小广场要求上货渠道、品种、销售形式等运用市场知识,买卖交换符合市场要求,遵循平等、公平、自愿结果,学生热情高涨“叫卖声与还价场共起,广告纸与‘人民币’齐飞”,整个“市场弥漫着商品交换的气氛通过这活动,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体会到了挣钱之艰辛,锻炼了交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市场竞争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法庭辩论即学生扮演各个角色,进行模拟法庭论,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在复习《继承法》的有关内容时,我组织了一堂模拟法庭辩论案例是,李老头妻子早逝,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结婚后对李老头不理不问,李老头长期重病缠身全靠退休金和邻居小王照料度日临终,李老头立下遗嘱,把自己的两层小楼留给小王,不给儿子事后,小李状告小王,打起了官司为此,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法官书记员、当事人、辩护律师,展开法庭辩论同学们广引博采,唇枪舌战,据理力争,依法争辩,气氛活跃,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常识课把所学内容变成为迷语,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如:“逛市场”,打一消费者的权利(谜底为自主选择权,因为超市是自选场);“此耳换彼耳”,打一消费者权利(谜底是公平交易,因为以耳换耳,两者一样,谁也不亏,公平交易留有余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要还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要让学生有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块“自留地”,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感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学生很可能只掌握一些“僵硬”的知识,而丢掉更为根本的东西――如何探求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问题设置出来,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时,对学生的回答,对也好,错也罢,并不马上表态,只作旁敲侧击,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方式,引导他们的思路一步步向正确的解答靠拢这样既可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设“问题讨论”窗口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将学习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的“问题讨论”窗口,以引起其他同学和教师的重视,教师则通过该窗口进行教学答疑,使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如严厉打击走私犯罪、中国加入世组织、征收利息税等)有一更深刻的认识风险竞答事先从两组找出一定的代表,让两组代表抓纸团问答。
一纸团上写着问题题目,要求对方某同学回答;另一纸团上写着另一类题目,要求对方一位同学回答,两组中回答正确者加 10 分,回答错误者减 10 分最后决出胜者这样的训练既富有趣味,又“华而有实”,学生在乐中巩固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学的核心我们应用“创新”的方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空间,扩张每位学生的特色,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变潜在的创造力为现实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自我创造的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