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创新型国家建设下的科学共同体:学派、学会建设研究.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1561012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6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创新型国家建设下的科学共同体:学派、学会建设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下的科学共同体:学派、学会建设研究 [摘 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笔者翻译出版的《科学的学派》一书欧洲300年科学学派史分析研究为视角,对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织形态——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无形学院、实体科研机构等概念内涵、特点功能、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国科学社会建制发育不成熟不完整,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处于弱势地位,学派、学会对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机理作用彰显得不充分等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缕析阐释;对我国加强科技制度的顶层设计、我国建立科学学派制度、加强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科学共同体 学派 学会 问题与原因 对策建议 一、《科学的学派》主要内容与特点 “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的看法[1]”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由笔者翻译、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的学派》的主要内容。

      (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 本书由前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德意志联邦科学院科学史与科学组织理论研究所,5名院士38位专家合作完成的[2]领衔主编米库林斯基(СРМикулинский)是前苏联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知名的科学史专家,科学史综合论的创始人,他的学术造诣和科学眼界是世界水平的,这就保证了这部著作的权威性”[3]前苏联著名科学创造学家雅罗塞夫斯基(MГЯрошевский,本书主编及主要作者之一)的科学“三维观”方法论[4](历史社会动因、个人心理动机动因及学科发展逻辑动因),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罗伯特教授(Root-Bernstein)衡量科学的“四个标准”的方法论[5](逻辑的标准、经验的标准、社会学的标准、历史的标准)要早11年,表达得更清晰、简洁 (二)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视面对学派一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建构,对欧洲300年著名科学学派的案例进行缕析论证 主要阐述了学派定义、渊源、演化,产生发展凋零的逻辑动因、条件、特点、机制、功能、属性、形态、模式与科学综合、分化及传承关系,与科学活动系统、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包括与学会、无形学院、实体研究机构的关系,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思想、心理等关系,与学术交流、学术期刊、国际交流、同行评价、理性竞争、优先权关系,与科学纲领、范式、革命、问题、假说、规范、范畴、概念关系,与科学思想、方法、道德和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科学精神、科学制度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原创性建构,并对爱因斯坦、卢瑟福、李比希、普朗克等欧洲众多著名学派的活动特点、形式、规律、机制,对新学说、思想、方法的贡献,对提携青年才俊的作用,对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提升,对规范、学风、道德,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科学精神的塑造,对风范、传统、氛围形成的培育及各个学派的不同纲领、范式、学说、思想、方法论间的竞争、批判、质疑、演化过程,学派代表人物的心理动机、品质、个性、志趣、风格、思维形式关系等进行缕析论证。

      (三)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突破了西方同类研究的视域[3]” 正如我国前苏联科学哲学研究专家孙慕天教授在推荐本书评语中所说:“这部俄文版的《科学的学派》……是以普遍理论的建构指导和统领科学史的实证考察,反过来又以对具体科学学派的案例分析支持和检验所提出的概念模式,显示了独特的匠心其理论部分,从外史角度深入探讨了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科学学派的发生学、动力学、价值学规律,对科学学派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的互动关系,做出了透辟的解析,并给出了系统的概念模式从内史角度,分析了科学学派的性质、结构,做出了类型学的分析,制定了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是原创性的研究,突破了西方同类研究的视域……”[3]总之,该书“无论对于填补我国科学学派研究的图书空白,还是促进我国科学学、科技史学、科学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无论对于我国的科学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建设,还是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借鉴意义[3]” 二、 学派与学会、无形学院的比较与异同 (一)科学学派和学会的起源 学会诞生于17世纪,是科学中心化和社会化的产物。

      当时英国一批科学家定期在某一处聚会,讨论一些自然科学问题,他们自称为无形学院,在此基础上1662年成立了著名的“英国皇家学会[6]”,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担任英国皇家学会首任会长18世纪社会有了职业化的自然科学家的特有现象后,出现了最初的自然科学学派实验科学奠定了几乎如此之多的、可观的专门从事哲学和数学、医学的自然科学哲学学术研究的科学院一系列社会经济动因促进了这个过程要求科学自身要素的出现对科学需求的不仅是知识,而且需要人们善于把这些知识转换成职业方法和技能自然科学家逐渐成为了掌握和开发新领域的关键动因之一”[2]于是,欧洲出现了最早的围绕在著名科学家周围,以高校、研究所为根基,内部有严格的范式和规范,“联合起来目的是为了生产和传播新知识的科学家的总和[2]的科学学派李比希学派是欧洲出现最早的著名的科学学派之一[2]科学学派、学会、无形学院、实体研究所出现后,作为近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科学重要社会建制(制度)作为整体的科学共同体产生了 (二)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内涵 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在共同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根据实践原则和标准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群体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6]。

      1942年英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家波朗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首先提出了科学共同体的概念,以后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和科学哲学家库恩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和发展,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科学共同体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有共同的语言或研究课题,信奉共同的范式第二,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受一定规范的约束[6]科学社会建制的组织形态可分为科学内在建制,即科学共同体的内部建制主要包括科学学派、无形学院的形式;科学外部的社会建制,即科学共同体诸形式中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的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及政府和社会组建的实体研究机构组成科学学派是围绕著名科学家周围,以高校、研究所为根基,内部有严格的范式和规范,“联合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和传播新知识的科学家的总和[2]”;学会是“具有章程并经过注册登记受法律保护的职业科学家团体[6]”;无形学院是介乎学派与一般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6]美国的普赖斯在他的《大科学,小科学》中把某个研究领域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群体称为无形学院 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