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选读》.ppt
15页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第五讲:宋词选读 (三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与《乐章集》,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性作家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多创作慢词词作多收入《乐章集》其词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柳永生平逸事,出身官宦,少年苦读汴京应试,放浪形骸,流连与烟花巷陌 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 “定 然魁甲登高第”不料事与愿违,名落孙山 愤激时“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却陷于“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与“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的矛盾当中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旨填词柳三变”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流连风月,不忘仕途;失志之悲,儿女情长 “吊柳七”,“群妓合金葬柳七”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柳永是宋代一大词家,中国文学中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作扩大了词境,开拓了词的题材,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柳永佳作极多,题材广泛,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许多篇章语言清丽、曲调凄切,唱出了盛世中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的词作,以“俗” 为“雅”,着意运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的生活情调,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 不仅如此,柳永还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现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种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以旧腔改造或自制新调,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率真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也影响深巨。
《望海潮》赏析,,上片,勾画杭州城的 “形胜” “都会”与“繁华”,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开篇三句概括性的直陈“形胜”、与“繁华”,继之九句,紧紧围绕这六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由此展开 下片,侧重西湖美景、欢乐的游赏与生活场景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 全篇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言、音律、词调和谐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语言色彩浓烈、气势磅礴下片写西湖清幽美景,文字优美,节奏平和舒缓,西湖之美丽使人心旷神怡《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与《淮海集》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因屡得名师指点,兼之天赋才情,故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代表作有《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秦 观,《踏莎行》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缘情写景,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 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与失望 “可堪”“斜阳暮” “暮”,蕴含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的心情 下片叙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接连用典,写亲友书信,触动敏感心弦砌成此恨无重数愁绪之深,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反躬自问,慨叹身世 先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虚实相间,深沉蕴籍《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与《 漱玉词》,,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落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已散佚后人有《 漱玉词》 辑本李清照 生平 逸事,早期:出身书香门第,生活优裕,打下良好文学基础 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生活美满 金兵入侵,流落南方,丈夫病死,生活凄苦 中年,孤寂中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百日婚姻 晚年,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声声慢》赏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结构上,作者打破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呵成,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其中,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愁苦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易安词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其艺术特色有四: 倾叙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熔炼家常语;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 忆吹萧》) 善用白描法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永遇乐》“不如向帘儿 底下,听人笑语 讲求韵律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4叠字李清照词作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