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法学》课程简介.doc
6页《宪法学》课程简介课程代码: 0上下对齐52016031总学时: 48(理论学时48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 课程性质:法上下对齐学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授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内容提要:本上下对齐课程研究宪法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工作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包括:宪法基本理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知识《宪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法学专业必修课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明确和把握宪法的精神实质,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制度,明确和把握国家在管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过程中的基本国策;了解和掌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特点,以及国家机构的有关问题,明确和把握公民的法律地位和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制;了解和掌握宪法实施、解释、修改、实施保障等问题,明确和把握宪法在从字面宪法到现实宪法转化过程中的相关环节,从而理解并在实践中切实推进依法治国。
二、基本要求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刻理解宪法对于建设宪政国家、法治国家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为宪法学提供基本依据的政治理论,掌握宪法的功能、特征、结构,了解西方国家宪政审查的理论、历史与经验,掌握公民权利理论3.通过中西比较、历史比较,使学生理解宪法变迁和宪政建设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条件4.通过理论教学、历史研究以及对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建设宪政国家的强烈向往和对宪法的高度尊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章下面可分节,章和节顶格第一章后空1字符,第一节后空1字符(2学时)第一章 宪法总论(12学时)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一首行缩进2字符、宪法的概念二、宪法的法律地位三、宪法的本质特征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一、宪法的形式分类二、宪法的实质分类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一、宪政的概念二、宪政与宪法的关系第四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二、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宪法的结构一、宪法的结构体系二、宪法规范三、宪法渊源第六节 宪法制定一、宪法制定概述二、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三、我国宪法的制定第七节 宪法修改一、宪法修改概述二、宪法修改的限制三、宪法修改的方式四、宪法修改程序第八节 宪法解释一、宪法解释的概念二、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三、宪法解释的分类四、宪法解释的原则五、我国的宪法解释第九节 违宪审查一、违宪审查概述二、现代违宪审查体制三、我国的违宪审查制第一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条件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三、宪法的发展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宪法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1954年宪法三、1975年宪法四、1978年宪法五、1982年宪法第二章 国家性质(4学时)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一、国家性质概述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节 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概述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一、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第四节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概述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协调发展第三章 国家形式(4学时)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五、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第三节 国家象征一、国旗二、国歌三、国徽四、首都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0学时)第一节 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一、宪法与基本权利二、基本权利的类型三、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四、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第二节 平等权一、平等权的内涵二、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三、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四、平等与“合理的差别”第三节 政治权利一、政治权利的宪法意义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三、表现的自由四、监督权第四节 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一、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宪法意义二、宗教信仰自由三、文化活动的自由四、通信的自由和秘密第五节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一、人身自由二、人格尊严第六节 社会经济权利一、社会经济权利概述二、财产权三、劳动权四、休息权五、生存权六、受教育权第七节 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一、概述二、几种主要的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第八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五、依法纳税的义务六、其他义务第五章 选举制度(4学时)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一、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概念二、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基本功能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并用原则四、无记名投票原则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一、选区划分二、选举机构三、选民登记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五、选举投票六、代表辞职七、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第六章 国家机构(10学时)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概说二、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三、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及组织和活动原则第二节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节 国家主席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恢复设置二、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和职位的补缺第四节 国务院一、国务院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二、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职权三、国务院的行政机构第五节 中央军委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设立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和领导体制第六节 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地方国家机构或地方政府的含义、地位和作用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七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一、名族自治地方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地位和民族构成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第八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村民委员会二、居民委员会第九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一、人民法院二、人民检察院第十节 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一、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二、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三、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四、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四、学时分配(要求列表说明)章节学 时 分 配讲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讨论课其他合计绪论22第一章10212第二章22第三章314第四章314第五章8210第六章314第七章8210合计39948五、习题及自学要求教材缩进2字符每章后附课后习题,要求课后学生自发练习;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课后复习流畅,提高自学能力。
六、参考书目(按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1、首行缩进2字符推荐教材:《宪法》(第四版),许崇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参考教材参考教材或参考著作:(1)《宪法》,张千帆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42)《宪法学导论》,张千帆著,法律出版社20043)《宪法学》,蒋碧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制订人:危文高审批人:宋振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