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大_秋闽台经济与文化复习答案.doc
25页“闽台经济与文化”复习题集第 1 大题:填空题1662年-1688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进入( 明郑)时期,郑成功采取了有利措施推动了台湾田地的开垦,还积极拓展对外贸易1624年荷兰入据前,称为(台湾早期)经济,大陆移民给台湾先住民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占据了台湾,直到1945年,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1994年,国务院把 漳州 定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1997年7月,国家外经贸部、农业部和国台办(简称“两部一办")又将其批准为“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 "198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平潭县 东澳港 率先开辟为台湾渔船停泊点,建立平潭县台湾渔民接待站1888年,清政府重划全台行政区,设三府一州三厅十一县,台湾的区域开发基本完成1989年以来,中央先后批准福建成立了 马尾、海沧、杏林、集美 4个台商投资区,这是祖国大陆惟有的4个台商投资区AAACCCC 厦门 成为大陆引进台资最多、最集中的地方DDDDD对郑成功的礼敬,表现了闽台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福建有不少纪念郑成功的庙堂,其中以 南安石井 的郑成功纪念馆规模最大。
FFFFF福建、台湾的菜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品种丰富;二是务求新鲜 ;三是不生食蔬菜 ;四是 调料独特 福建道教对台湾道教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两地道士法师的 道场科仪基本一样,特别在闽台道教主要教派,更是关系密切GGGG公元1087年,宋政府于泉州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自然也管理澎湖列岛此时澎湖逐渐成为泉州与南洋贸易之中转站及两岸互市之枢纽.JJJJJ甲午战争后,日本占据了台湾,直到(1945)年,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祭灶,即农历腊月二十四日祭祀灶神,其习俗主要是拂尘、送灶.MMM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的 新石器 时代晚期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福清东张遗址发现稻草痕迹,台湾 凤鼻头 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当时的闽台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福清(东张)遗址发现稻草痕迹,台湾凤鼻头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当时的闽台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闽台两地寺与寺之间关系密切台湾不少寺院,除了在寺院名称、建筑布局 、(寺院制度 )等方面与福建寺院相近外,其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许多寺院是福建寺院的分支,有香火联系闽台动植物崇拜中,最具特色的是 蛇崇拜 ;植物崇拜突出地表现在树木崇拜 .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讲究食补 。
NNNNN南宋年间(1165-1173年),澎湖已在行政上归属泉州府晋江县 .QQ清末及民国时期,台海航运从两方面的资料可见其概貌,一是 厦门海关关册 ,详细记述了清宣统三年至民国29年(1911—1940年),厦门赴台湾,台湾赴厦门的客流量;一是清宣统三年至民国31年(1911—1942年)台湾总督府指定的 闽台航路表 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台湾增设彰化县 及淡水厅 雍正五年(1727年)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增设澎湖厅 ,正式统称为 台湾 .清末及民国时期,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有福州与台湾、厦门与台湾 两条航线RRRRR日本占据台湾以前,台湾对外贸易的最主要对象是福建,台湾素有“福建谷仓”之称SSSS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 ,《隋书》出现我国历史上对台湾位置的第一次明确记述.(春节)是闽台人民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保留的古代遗风也最为浓郁妈祖信仰)是民间信仰,但又兼具道教的特点和佛教的色彩.商周时期闽台原始住民已经生息繁衍出一支大的族群,即( 闽族或“七闽” )TTTT天主教传入福建应在(元代)台湾与福建距离甚近,最近处从福建的平潭岛到台湾的新竹市,相距仅130公里左右,每逢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福建这边的高山上,就可以隐约望见台湾岛上那高耸挺拔的山峰.台湾民歌主要有 福佬系民歌、客家系民歌 两种支脉,这两种支脉与福建关系最为密切。
台湾文学大约在19世纪中叶开始,兴起击钵吟创作,它的出现是由福建诗钟的传入引起WWW王审知在位期间,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号称“(闽王)”王审知在位29年,十分重视发展海外贸易,在福州港置有( 榷货务),专门管理舶货征榷事务,还使泉州从原来中转港口变为直接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王审知治闽期间,开通 甘棠 港,对闽台经济交往起到促进作用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发展(海上贸易交通),因而此时闽、台经济交往均有所发展( 泉州孔子庙 )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XXXX( 大仙寺 )现已成为台湾南部佛教中心,为台湾最大的佛寺.YYY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其职责为管理澎湖居民和闽台航道的安全与保护对台商贸交流ZZZZ在荷据38年间,殖民主义势力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中元节前后期间的活动,台湾和闽南一带称“普渡 ”,时间长达一个月.早在1971年,惠安崇武港 接待了前来祖国大陆停靠的第一艘台轮后,即成为大陆第一个开放的台轮停靠点第 2 大题:单选题1684年( 2.康熙 )解除对台“海禁”,宣布“开海贸易”。
1 .乾隆2 .康熙3 .雍正4 顺治198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福州设立( B )面积1.8平方公里A、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B、福州台商投资区 C、福州保税区 D、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FFFFF福建道教对台湾道教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C )A、闽台两地道教交往频繁,大大促进了两地弘法活动.B、闽地道士入台定居弘法.C、两地道士法师的道场科仪基本一样D、台湾区域性的道教神仙信仰,大多由大陆(特别福建)传去GGGG古代官方政府采取很多措施加强对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1. 市舶司 )1. 市舶司2. 巡检司3 榷货务4. 对渡口JJJJJ(D)节前后期间的活动,台湾和闽南一带称“普渡”,时间长达一个月.A、春节B、中秋C、端午D、中元“九·八”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每年在福建省(D )举行.A、福州 B、泉州 C、漳州 D、厦门“九·八”贸洽会至2003年底为止举行了( D )届A、16 B、6 C、5 D、7距今约300万至1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在福建和台湾之间有一条(A )A、东山陆桥 B、大陆架 C、界缘山脉 D、海峡LLLLL龙岩市台资企业的主体和龙头是( B )A、以农业合作项目为中心的企业 B、资源开发型企业 C、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 D、石化企业MMMM闽台植物崇拜突出地表现在( A )崇拜上.A.树木B。
花草C.灌木D.森林闽南、台湾有些节庆习俗是其他地方罕见的,饶有情趣台湾有俗话说:“偷得一根葱,嫁个好老公;偷得一根菜,选个好女婿菜园主人成人之美,往往主动放开菜园,任人去偷这反映的是(A )节庆活动的习俗A. 元宵节B.春节C端午节D清明节闽台贸易的主要特点 ( A )A、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B、贸易结构日益多元化 C、贸易形式更加灵活多样D、贸易量非常大闽台之间人口第一次交流发生在( A )时期A、 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朝 D、明朝闽台两地在四、五千年前的(A)时代晚期同步进入了农耕社会,福清东张遗址发现稻草痕迹,台湾凤鼻头遗址陶片上有稻米的遗留,说明当时的闽台先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A、新石器 B、旧石器 C、商周 D、战国明代福建著名的私人贸易港口(D)一时成为闽南的一大都会,被誉为“小苏杭”,是东南沿海最大的走私贸易港口. A、福州港 B、厦门港C、泉州港 D、漳州月港NNNNN能够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闽台两地关系的是(A )A、“左镇人"与“北京人”有近亲关系B、福建昙石山文化和台湾凤鼻头文化C、福建的壳丘头文化和台湾的大岔坑文化D、福建“清流人”、“东山人" 与台湾长滨文化主人JJJJJ(D )节前后期间的活动,台湾和闽南一带称“普渡”,时间长达一个月.A.春节B.中秋C。
端午D.中元QQ秦汉之际百余年间,对闽台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障碍的政策是(B)A、 尽去繁苛,招徕蛮夷商贾,纵其交易 B、“虚地迁民”C、大规模地由福建向台湾移民 D、大面积垦殖RRRRRSSSS史书记载的闽台之间人口交流的第一次是(2)1 明代颜思齐、郑芝龙集团对台湾的开发2 孙权“夷州数千人”到大陆定居3 .隋朝时大陆与“流求”之间的交流4 秦汉之际百余年间两次实行的“虚地迁民”( C )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佛寺、道观遍布大街小巷、山野村头,举凡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都能在这里找到它们过去的栖息地,其中大多至今香烟氤氲,信徒甚众厦门B.福州C泉州D.漳州(A)是闽台人民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保留的古代遗风也最为浓郁A.春节B端午D.重阳( A )是众多木构寺庙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其特点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A. 泉州开元寺B.泉州孔子庙C台北保安宫D.台北龙山寺TTTTT台湾文学大约在19世纪中叶开始,兴起(A )创作,它的出现是由福建诗钟的传入引起的击钵吟B.骊歌C.大戏D。
小戏台湾人民的过节习俗与( C )一带颇为相近.A. 闽东B闽西C.闽南D闽北台湾汉族民间音乐与福建音乐有不同程度关系的有( D )A、民歌 B、南管系音乐 C、北管系音 D、杂乐WWWWW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经济上的突出特点是( C )A、发展农业 B、发展工业 C、发展海上贸易交通 D、兴修水利为了有效吸引台商,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B ).A、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B、福州台商投资区 C、福州保税区 D、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XXXXX( A )现已成为台湾南部佛教中心,为台湾最大的佛寺A、大仙寺 B、开元寺 C、竹溪寺 D、法华寺YYYY以下反映福建佛教和台湾佛教密切关系的提法错误有(B)A台湾的创建,与福建人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B.台湾佛教的派系仅有部分与福建佛教有密切的关系闽台两地在修建佛寺时经济上相互支持闽地僧人入台定居弘法以下关于五代宋元时期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有(4)1 .随着福建人口增加,沿海闽人向台湾迁徙的趋势有所增强2 .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3 .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巡检司,管理海外贸易,对闽台航道的安全与保护起到促进作用4 .厦门成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海上贸易空前繁荣(改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的地方是(A )A、厦门 B、福州 C、泉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