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浅谈兴趣教学.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03396
  • 上传时间:2017-08-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8.1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浅谈兴趣教学李长双(宁波兴港职高,浙江宁波315010)摘 要:兴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的进步又可以增加新的兴趣:培养和巩固兴趣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教师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兴趣动力 提高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一个人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知而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性活动它是一种认知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形成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又是促进今后学习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教学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还保留着一定的好奇、好胜的心理品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培养他们的兴趣学习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资料,采取适当的方法,巧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用生动事例提示数学教学的目的,培养数学兴趣活动的参与、兴趣的产生和需要是分不开的以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说明数学教学活动的意义目的,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活动,是对一个公式的寻求和发现的过程1.与等差数列类比,明确探索方向,提出问题1)再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反馈信息,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的细节所提供的信息学生课堂的提问往往是最好的反馈,根据所提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通过学生间质疑、探讨,并通过教师因势利导的追问,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再依据所掌握的情况决定是否对教学内容做出引申、深化或重复第三,利用课堂突发事件来生成课程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总是难免的,面对突发事件,教师必须要有利用突发事件来生成有价值课程内容的心理准备如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教学目标相关而教师在短时间内无法解释清楚或根本就无法解释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首先在肯定学生探究和质疑精神的前提下.坦诚自己无法解决.并请求其他学生的帮助,或作为一个研究型学习的主题,要求课下有兴趣的学生合作去完成。

      还有些突发事件,如学生突然生病,有同学为其“补课”,能生成很好的品德课,体现出同学问的互帮互助和关怀友爱,也使学生体验到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幸福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四,批判性思维对待生成性课程课程具有继承、保持、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文化化的课程即课程文化,与工具化的课程在文化传递上具有本质的区别课程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协商课程它所蕴涵的价值、精神、意义并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协商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达成共识的方式而被生成的它所遵循的是民主的、自由的、解放的原则与工具化课程的霸权性、强迫性、教化性原则格格不入”㈨课程的文本之一——教材的内容总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不论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有关还是无关,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现实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价值上和思想上的探讨探讨的标准是历史总是具有继承性.同时历史也是不断发展的,批判性思维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根据答案的不确定性以及分析批判的过程可达到诠释对文本的“原样理解”、“更好理解”和“创造理解”四、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预设性课程是教师在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计划与方案。

      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展开过程中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结合时产生的课程资源预设性课程是生成性课程生成的基础.生成性课程是预设性课程的深化和升华,是一种多多益善的“意外收获”,应该是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与境界,但并不是每节课教学追求的根本因为预设性课程目标本身也是众多课程学家、学科专家、教师等在批判比较后选择出来的具有比较价值的课程资源,具有最大效率发展学生的可能,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教育目的最直接的体现生成性课程是对预设性课程在特定环境下的补充、修正、完善、提高与升华,即使生成性课程改写了预设性课程计划的大部分目标,也仍符合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教育目标,所以生成性课程与预设性课程在内涵和精神上具有一致性.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而采取的补救措施,能以更好的内容、更好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生成是以预设为基础.是预设的创造性发挥,预设得越充分、越科学、越有“弹性”,生成的概率越大,生成的价值也越大生成性课程是留给有充分预设计划教师的一种“奖励”.一种“意外”收获,其次数相对较少,但价值较大,应该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与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把握生成的原则和规律,不能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熟视无睹,也不能让生成的课程“无边无际”。

      生成性课程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新生事物,它实践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本课程”理念生成性课程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是教师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运用于实践、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与中介,并在实践中上升为新的教育理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课程论,对新课程实施意义重大,每一个教师都应理解、把握、反思和实践生成性课程参考文献:『1]赵小雅.从“教材”到“课程资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博士谈课程资源,《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9目第6版.『2]郝德永.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教育研究,2001(6).199 (2)探求表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最方便,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什么?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2.通过分析、联想,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1)由等比数列的定义,联想到等比定理,以q(公比)为突破口. 因兰=a3=…c!=q,鲨二墨.=q,即sn-al=q,aI a2 a旷l a1+a2+……+an—l S-an化简得:(1一q)Sq,因势利导,分类讨论:q≠1时,Sn=_al--antl,l—=l时,S=nal。

      1 n、(2)观察分析,联想a.q…,则s1’1 “1一q(3)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求法,紧扣目标元素,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探索出由S=a,+a,+……+a中的消去aa,+……+a等n一2个项,归纳出错位相减法,按照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结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既能学到有益的知识,又能领略到发现的乐趣.吸取了知识中蕴涵的积极思维的价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挖掘、开拓、成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二、注意发散性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教学有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方法,而且本学科内部(代数、几何、三角)及其它学科之间都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找准“衔接点”,可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已知x,v.z,求证:Vx4+v‘一、/丁xv+Vy‘+z‘一xy>讥焉轼这本来就是一个代数不等式问题,若用纯粹的代数方法证明此不等式.那是很困难的,但能否通过构筑四面体的模型来解决呢?问题的提出.就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再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到交叉项系数是、/2,1,、/3等数字的特点,再联V/V'---.想到余弦定理.因而想到构作一个四面体,如图cB令\yAVA----X,VB=v,VC----Z,且使[AVB=45。

      £BVC=60/CVA=300,由余弦定理得: AB:、V/—xZ+y2-2—xycos45饭胃面BC=、/vz‘一2vzcos600=Vv一vzCA:、/z‘+x‘一2xzcos300=VzZ+xz--、/了zx在△ABC中,由于AB+BC>CA即可得证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一系列满足,意识到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横向联系,对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情况和最佳方法拓宽学习途径,让学生全方位体验成功.学习的成功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能激励他们产生获取更多知识的愿望因此,寻找日常生活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增长率问题,福利问题,利润问题,用电、用水等引导学生吸取知识,丰富知识,加深理解,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的成功从一点扩展开来.成为激励他仍不断奋进的动力使学生通过一定的逻辑过程在思维的积极参与下掌握了方法,用实验探索,激发动机和兴趣,鼓励直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广泛思维的兴趣三、抓住重点关键.巩固兴趣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在教材中处于核心或关键地位,它是200以后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

      学生对重点章节掌握得好,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减少了学习中的障碍,已有的学习兴趣才能持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适当降低难度,使大多数学生学有所得,是巩固兴趣的关键例如,不等式证明这部分内容教学较难,因为这涉及到证明不等式的很多方法,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证明增加了难度关键在于通过典型题的处理上,找准切入点如:已知x、Y、Z∈R'a、b、c ER+,求证:堕x2+掌y2+堂z2≥2(xy+yz+zx)a D c(1)注意观察,两端都是多项式,可以用作差比较在整理过程中,合理分项,使用配方是关键左一右_(、/詈x-、/音y)2+c\/÷x-\/÷z,2+c\/詈y-\/导z,2≥o(2)另外,寻异求同也是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路由左端向右端转化,但需要消去a、b、C,而且右端是乘积的和,故可用a+b≥2ab又如:已知a、b为不等的正数,且a求证:1(a+b),所以,a+b>ld , , 2 2而a+b0§(a.b)‘>0,因a≠b,则(a—b)>O成立故d da+bl时采用了综合法:证明a+b<二时采用3了分析法故当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时.用综合法就可以直接证明而当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比较隐蔽时,采用分析法寻求证明途径是比较方便的。

      这样,就可以分散难点,做好铺垫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待到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由于学生养成了重视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的习惯,学会了正确思考,难题对学生来讲,就不可怕了,相反他们在解题中体会到了解题的乐趣,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数学四、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为了引入“对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估计,我说:“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们感到惊讶,甚至怀疑于是列式计算:0.083x2,o。

      这时,我说:“计算2m要费很长时间,很容易出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