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课四变,多维学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A***
  • 文档编号:46932229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5.3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豳圃啪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 4 篇 课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 环境恶劣的条件下 , 西部建设者 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克服了 一个个世界难题, 修筑了青藏铁 路的故事 整篇文章充满了浓浓 的正能量 , 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 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这样一篇西部大开发的课 文, 引发笔者的三点思考: 第一, 离学生生活实际 比较遥远 , 学生 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 , 教 师怎样在文本与学 生生活实 际 中架设 一道桥梁 ,帮助学生学 习; 第二, 这篇课文 5 次出现“ 把 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 , 但是 出现的方式不一样, 有单独出现 的, 有重复出现的, 还有和其它 句子联合出现的, 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以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第 经典教案- 求知 课四变 , 多维学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设计 ◎ 温州育英 国际实验学校官正华 三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 如何让 学生做到真学、 会学、 乐学, 真正 做“ 学习的主人” 圜圈豳 基于教材解读的三点思考 , 笔者建构了四个学习活动 : 把课 文读成一个词语、 把课文读成一 个表格、把课文读成一句话、 把 课文读成一个丰碑。

      通过四个学 习活动的组织 , 把一篇课文做 四 次改变 , 让学生在 自学 、 群学 、 讨 论 、 质疑 中 , 理解含 义深刻 的句 子 ,体会 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 称赞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的青藏 铁路精神 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 铁路修筑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 概 3 . 能用质疑 、 解疑的方法 , 了 解反 复写法在不 同呈现形式 下 的不同效果 团翻目圜圜 1 . 能借助表格梳理课文 内 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铁 路修筑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 . 能用质疑 、 解疑的方法 , 了 解 反复写法在不 同呈现形 式下 的不同效果 圜圃园圃 1 课时 翻目围困 1 . 能 正 确认读“ 妖娆 t 隧 道,, 臣 孵塑 豳 等词语, 能理解“ 银装素裹 ‘ 杯 学习活动一 : 把课文读成一 水车薪” 等词语的意思 个词语 2 . 能借助表格梳理课文内 1 .检查字词, 扫清学习障碍 青 年教 师 2 3 求知- 经典教案 喝 同学们 , 在本组课文 的学习 中 , 我们观赏 了一碧千里 的大草 原 ,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 了 解 了扎根边疆 的白杨 , 祖 国的西 部真是景色奇丽 , 现在让 我们一 起去了解一条通往美丽圣城拉 萨的铁路一青藏铁路。

      出示课 题 , 齐读 出示词语 , 检查落实 第一组 ( 检查字音 ) :妖娆 隧道机械 青藏 第二组( 检查意思) : 银装素 裹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 脸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学生 自读 , 齐读 , 提出不理 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2 . 了解起点 , 把课文读成 一 个词语 通过预习, 你觉得青藏铁路 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 回答板书 : 一 伟大 、 困难 、 壮观⋯⋯ 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 , 通 过预习, 就能够把这么长的一篇 课文浓缩成这样几个词语 , 用它 们来表达自己的预习阅读感受 , 这种归纳的阅读方法值得赞扬 【 设计意图】 本环节用问题 “ 你觉得 青藏铁路是一条 怎样 的 铁路” , 让学生畅谈预 习感受 , 尝 试把 预 习的成果提 炼成 一个词 语 学生学习不是零起 点 , 教师 通过检查预 习情况, 能够 了解学 生的学习起点,进而有计划、 有 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 有效节约 课 堂学习时间, 又能提 高课 堂学 习效率, 一举两得 学习活动二 : 把课文读成一 个表格 1 .借助表格, 自 学课文 就像同学们说的, 青藏铁路 是伟大的 , 修筑艰难 的, 那就让 我们打开课本, 看看修建者都遇 2 4青年教师 到了哪些 困难 ,又是怎样 解决 的。

      出示表格 , 表格 内容包括修 建者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为 了大家更好 的学 习, 老师 给你们提供一些学习建议 ( 出 示 ) : 独学 : 利用 5 分钟时间 自己 阅读课文, 完成表格 群学 : 利用 3分钟时间 , 4人 小组对 比答案, 看看谁的答案最 准确 , 最简洁 修改:利用 2分钟时间, 修 改 自己的答案 学生 自学 2 . 互动交流 , 完成表格 ( 1 ) 师生互 动交 流 , 完成 表 格内容 ( 2 ) 阅读表格, 赞美修筑者 同学们 , 我们通过十五分钟 的学 习 ,把 这篇课 文 由几个 词 语 , 又读成了一个表格 , 是不是 挺有趣的?看着这样的表格 , 你 想对铁路的修筑者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小结 : 正是如 此 , 所 以作者 带着敬佩 、 赞美之情 , 热情洋溢 地写下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设计意图】 把课文读成一 个表格 ,让 学生在 阅读过程 中, 完 成 连 续 文 本 和 非 连 续 文 本 的 转化 , 用 多种 角度 、 多种思 维去 思考文本的内容和 内涵, 可以为 学生提 供 开拓 思维的 另一种 方 法。

      独学、 群 学、 修改的学 习活动 展开充分 ,做到学习方式的变 革 学习活动三 : 把课 文读成一 句话 1 . 聚焦关键句 课 题这 句话在 文 中出现 了 几次?( 5 次) 请把这 5 句话都找 出来 , 画上横线 课件 出示 : 第①处 第 l自然段 : 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 ! 第②处 第 5自然段 : 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 的事 第③处 第 7自然段 : 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 第④⑤处 第 1 0自然段 : 把 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 1 2 . 提出疑问 看着这样五句话, 你有什么 想 问的? 预设 问题 : ①为什么要 出现 5 次?②为什么第 2处和其他 4 处不一样?③为什么第 4 、 5 次要 放在一起 出现? 3 . 合作解疑 以4人小组为单位, 讨论刚 才提 出的问题 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要出现 5 次?反复 的写法, 强调作者对西部建设者智 慧与力量、 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②为什么第 2 处和其他 4 处 不一样? 后面文章要讲述“ 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 的事” ,这句话起到过渡作用 , 而 且句子读起来有节奏变化。

      ③为 什么第 4 、 5次要 放 在 一起 出现? 第 4 、 5次要放在一起 出现 : 文章结尾 , 重复 出现两次 , 更 能 准确抒发作者的感情 【 设计意图】 课文无非是一 个例子 ,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学 习这个例子 , 来教给孩子学习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 这个学 习活动 的设计 中, 根据针对 5句 反复出现的句子 的质疑 , 让学生 对反复的写法进行思考 , 了解不 同形式 的反复 , 能够表达不同的 思想从而达到知其然 , 还知其 所以然的目的 学 习活动 四: 把课文读成一 座丰碑 1 . 观看青藏铁路开发的视 频 2 . 练笔 , 把课文读成一座 丰 碑 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 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纪念碑 , 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自由写作 3 . 汇报交流 =工 术玎 、^ U糨徽鞠 4 . 师生共 同总结学习收获 【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练笔 设 计 , 通过给 纪念碑题词 , 既使 学生感情积 蓄到一 定程 度得 到 及 时 宣泄 , 也是加 强理解 , 内化 情感, 升华情感的手段 , 最后把 课 文变成一丰碑 , 永远 留在学生 的心 中。

      口口 口 守得安静, 才有精进 9 l 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 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 多读些 好书, 多些静思, 多些与先哲的 神交 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守静 功力更是了得, 她和钱钟书在春 节也一样专注学问, 面对前来拜 年的客人只透过 门缝寒 暄几句, 没有让客 人进 屋 ,有 些不近人 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 的功力, 才铸成大美之作 动静等观 人的生命与动密 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 但 不能过 , 更不能变味追求动态 美更不能演变成: 公共场所的喧 嚣,极尽显露 能事的夸张动作 , 声嘶力竭的吼叫, 酒桌上的推杯 换盏, 资讯 的有量无质这都属 于厚动薄静, 不具有持久的生命 力苫 守 崩 韩国的一项长期 跟踪实验曼需 : 长期身处节奏过 快、 喧嚣 爝蹴 , 少年易有注意 力不集中、 多动症等疾患, 成年 人逻辑推理能力会弱化, 主管短 期愉悦的细胞会更活跃美国的 脑科学研究也证实: 长期守静有 利于神经细胞轴突的延长 , 有利 于信息在脑细胞 中的存储 、 分 辨、 比较与联系, 有利于提升记 忆力、 分析力、 判断力与决策力。

      这些恰恰应验 了“ 水静极 而形象 明, 心静极而智慧生” “ 非宁静无 以致 远 , 非淡 泊无 以明志” 等诸 多中华古训 守静以削冗举要信息爆炸 的当今 , 削冗力、 举要力至关重 要此力不举 , 个人就无法从杂 乱 的海量信 息 中甄别 出主信息 与有效信息此力足 , 主信 息得 以甄别 ,有效信息得 以链接, 创 新性认知易得 ,大美之作 可成 而削冗力、 举要力、 甄别力、 链接 力的提升无一不需要守静万万 不 可 因占有信 息的过于 求 多而 挤没了“ 思” 的时间, 车多而不管 理堵路,信息多而不整理堵心, 学而不思则罔 过多的信息缺乏 整理, 带来的只能是负效用只 有在“ 不窥牖, 见天道” 的守静中 方能带来创新 与突破 守静以求“ 信息一致” 神经 生物学进一步证实, 注重整理信 息使头脑中信息得以一致, 不但 有益于认知创新, 而且有益于提 升积极情绪占比 杨绛百岁时感 言 :我们 曾如此期 盼外界 的认 可 ,到 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 自己 的人 生最曼妙 的风景 , 竟是 内 心的淡定与从容谁得“ 内在信 息 一致 ” 之 法 , 谁 就 得“ 真 实幸 福” 之道。

      守静而 “ 无 不为” , “ 大音希 声 , 大象无形” 叶、 杨两位大师 因守静有了大为, 并得人生之大 乐 重为轻根 , 静为躁君” , 环境 略显喧嚣时, 多些静, 或许更好 青年教师 2 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