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3篇.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1779****392
  • 文档编号:347205276
  • 上传时间:2023-03-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2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3篇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1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能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一定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共20分,占总分的40%:给出了三个材料,设置了四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及深,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和思维水*  2.坚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选择题第10题,11题,13题等题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这套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17题中第1小题,第3小题的设置,图示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课本,重视基础,更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学科识记内容的掌握虽然具有灵活,新颖的特点,但只要识记准确,学生都可以准确应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考的差,及格学生占不到30%,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20分左右,部分学生得分出现个位数,甚至有的一分的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就整体而言:第一题得分在71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间的学生约占15%,还有一半学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题(示图)材料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失分尤为严重一半以上学生该题没有得分;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只有10%20%的学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够准确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三、两点建议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能力,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扩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条件,所以应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

      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点知识可以说,八年级历史学科内容都是基础也都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目前的考试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的识记是必要的,这也是现在考试要求的如果课本知识不熟悉,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根本无从作答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摆正态度,明确目标从这次考试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复习比较浮躁,课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才导致如此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只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试卷设置全面实效,命题角度灵活,提问新颖,对今后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2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 5 /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