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搏击泥石流,灾区姐妹抱团自救 8·14四川汶川泥石流.docx
8页搏击泥石流,灾区姐妹抱团自救 8·14四川汶川泥石流 2022年月13凌晨2点,四川绵竹市清平乡暴雨引发山洪及山体垮塌,形成超过50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导致河流改道,交通、通讯全部中断,5000多人被困此次灾害造成7人遇难,7人失踪,3人重伤,16人轻伤,379户民房损毁,清平乡四个组600多户民房进水 这里曾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不少姐妹刚刚搬进的漂亮新房,又被不期而来的灾害摧毁,她们再次被迫离开家园她们柔弱而坚韧的肩膀,能否扛得住这场新的灾难? 姐妹们生死营救 2022年8月12日,绵竹市清平乡,雨一直下晚上7点,雨更大,天空雷电频闪,河道里传来巨石相撞的巨大响声 元包村村民王丽不停地在窗前徘徊,“会不会有事?”几天前,她刚在电视上看过舟曲泥石流灾害的报道,心咚咚直跳,感到不安和害怕 此时,如果她离家去绵竹,便可轻松躲过一劫可是,她舍不得自己的新家地震后,由政府出资9万元,自筹资金11万元重建的二层小楼,外观漂亮,内饰齐备,城里的亲戚称之为“美丽的乡村别墅” “刚从地震的伤痕中恢复元气,我想不会再有什么灾难吧!”王丽的想法跟很多人一样 13日凌晨2时许,王丽忽听外面一声巨响,赶紧拎起手电筒跑到窗前,她傻眼了:雨水、河水裹着树和泥石,从山上冲了下来。
洪水淹进院落,顺着楼梯浸漫上来王丽吓得尖叫她清楚,若顺着楼梯逃生,已不可能情急之中,她迅速将床单剪破,拧成一股绳,再与窗帘连接,打成死结,王丽顺着墙壁溜至后面的一块高地,洪水已淹至膝盖 此时,整个村庄已经停电,王丽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摸索着,拼命往山上跑,和她一起转移的还有五六十个村民 有一段路,泥水很深,能淹到脖颈处,王丽跟乡亲们商量,硬闯过去,会有生命危险他们试着用泛起的木材搭桥,可人踩在上面,还是往泥水里陷 “请大家找点大的树枝吧!”王丽大声喊着树枝枝叶茂盛,抗压能力强,再在上面铺以木板,人便能在上面勉强行走 终于,一行人脱离险境,在半山腰的树林处站稳脚,回头一望,泥水已经把很多房子全淹没了,王丽的“乡村别墅”只剩下瓦蓝色的屋顶 王丽蹲在地上,双手捂脸,肩膀不停地耸动 大家在树林里度过一夜,没人敢合眼清晨7点,王丽从山上绕路到清平乡街上,想买点吃的,结果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整个街道变成了一条“泥河”,原本两三层的小楼,全部都只剩了个屋顶 忽然听见一阵救命声,王丽看到不远处的一幢三层小楼楼顶,有十多个女人被困 从声音里,王丽很快辨识到其中有付入定,她的邻居,性格开朗泼辣,在街坊开着一家茶馆。
王丽撒腿跑回半山,通知乡亲们除留下照顾孩子的,全部下山救人幸好此时水势减缓,大家手脚并用,根据夜里的“自救经验”用淤泥中的树枝和木板搭起一座浮桥,被困人员终于踩着浮桥脱险 众人刚刚离开,突然更猛烈的泥石流鱼贯而下,刚才还清晰可见的楼顶顿时被泥石流覆盖,不见踪影王丽、付入定等几个女人抱成一团,泣不成声 温暖之家真情流淌 就在清平泥石流灾害刚刚发生,乡亲们被困山头之际,一套完整而快捷的救援机制正在启动 2022年8月14日清晨,绵竹市妇联主席张艳受命担任安置工作组组长她火速协调在市职业中学设置受灾群众临时中转接待点,指挥来自十几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面对不断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18日,该安置点已接收1086名受灾群众,其中80%为妇女儿童大多数乡亲一身泥衣一双赤脚,首先要为他们解决吃、穿、住的问题 妇联六名干部齐上阵,登记、安排食宿此外,老人要换衣服,孩子需要吃奶这是救灾物资中没有的东西,她们便自行购置衣物,将亲情般的温暖传递到乡亲的心坎上四天过后,张艳的嗓子完全失声,形容憔悴不堪 两年前地震发生时,张艳奔波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喊坏了嗓子,之后又带领市妇联全体干部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最近才开始到成都治疗嗓子。
就在泥石流发生前一天,张艳正打算休假,想好好陪陪家人,再好好治一下嗓子,休养身体假条她都写好了,想不到又一场灾难不期而来…… 记者赶赴绵竹采访时,天色已晚,张艳正在绵竹天河社区服务站输液眼前的她知性优雅,说话明确而干脆,“跟山上的人相比,我们算不了什么!”说起她的工作,她低调淡泊,“工作就是为良心!” 晚上,记者打开张艳的博客,她在上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社会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 “大家刚来安置点时,情绪很不稳定,悲伤和抱怨的气氛无处不在!”至今还在安置点上坚守的绵竹市妇联副主席晏红如此说, 受灾群众情绪的转化在于妇联干部的悉心安抚,也在于他们自身对灾难的认识和消化几天后,很多老乡都成了晏红的朋友记者在411教室前采访时,有个小女孩悄悄走过来,依在晏红的臂弯里,笑容静美自然,感觉像亲人 “昨天市里收到捐款1000万元,全部用于给大家修房子,国家地质和水利专家已在现场勘探立项,以后的家不会再有问题……”晏红时时不忘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给乡亲们打气而更多的时候,她则跟大家一起坐在地上,慢慢拉家常,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疾苦,抚慰疏导,推心置腹,成为乡亲们的知心人。
晏红很喜欢孩子,孩子们最喜欢跟她做游戏,有个小女孩的脸上挂着泪迹:“阿姨,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呢,我想爸爸了!” 晏红抱起孩子说:“开学后,你就可以回家,在新学校读书,那时,会有很多新老师和新玩具呢!”孩子顿时高兴起来,亲亲晏红的脸颊:“阿姨真好!” 晏红给孩子的承诺,来自一份确切消息,清平乡政府已将政府所在地腾出来,改为校舍,四十多位老师已提前到位 两年前,地震后,晏红亲率部队去汉旺指挥赈灾,搬运救灾物资,腰部受伤,需要做手术才能痊愈,华西医院的医生告诉她该部位神经很多,手术风险较大儿子过生日时,我给他写了几句话,就说妈妈的身体受了伤,以后可能瘫痪,会给你的生活带来麻烦,妈妈感到很抱歉!”说起这些,晏红不断用手抹眼睛……晏红的眼睛很美,清澈、纯真,闪烁着睿智与善良之光,直达内心的丰富与安静 8月14日清晨,妇联外调干部陈悦直奔汉旺,开始长达10小时的地面接机工作此时,汉旺中学操场,已成为直升机的临时停机坪飞机一降落,陈悦便和同事冲上前去,给飞机上下来的老乡递上食物和水,做好统计和登记后,迅速将他们转送至医院或安置点 “走出机舱的老乡们,大多没有穿鞋,全身沾满泥巴,惊魂未定……他们的神情多么熟悉,我不由想起两年前的地震,心扯得疼。
陈悦喟叹 那天,烈日炎炎,持续高温陈悦共接40架次飞机, 送走700多名受灾老乡,其中7名伤员被送往绵竹市第四人民医院 “相比地震救援,这次的行动更迅速有序,物资供应及时、充分遇到突发情况,决策者十分清楚应对的策略!”这些灾难换来的经验,弥足珍贵 陈悦回到家时,已是深夜,才觉得浑身疼痛,如无数双重拳砸来那些机翼上携带的沙石,打击的伤痕,白天被忙碌掩盖了,此时报复性地涌来头发上沾满泥沙,怎么洗也洗不下来但她想的却是,那些刚刚安置好的乡亲是否睡得安好? 明天充满希望 2022年8月21日清晨,绵竹职中411教室25名清平受灾乡亲迎来了新的一天,他们当中就有王丽、付入定和一起自救突围出来的乡亲们 绵竹职中此次共腾出24间教室,每个教室住20人左右,但老乡们一般会将安排“打乱”,找熟人住在一起 付之章梳洗完毕后,送女儿出门,她帮女儿捋捋头发,又拍拍她身上的尘土,嘱咐道:“路上小心,这里不比山上,到处是车 女儿笑着答应:“妈妈,你就放心吧,今天争取多挣点回来 付之章也笑着:“挣多挣少不重要,有事做总比无聊呆着好 母女俩的谈话,有一种安然朴素的气场,让人无法相信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才与她们擦肩而过。
付之章54岁,右眼伤残,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年轻,穿戴整齐,言谈乐观地震后,我开始养猪,去年卖猪赚了2万多元呢!”说起开心事,付之章兴致勃勃,接着又叹了口气,“看这架势,今年的养猪计划要泡汤了!” 付之章家地势较高,13日清晨,落难的乡亲纷纷摸进她家,付之章从柜子里取出衣服给他们换穿,孩子们安排在床上,大人们打地铺两天后,付之章犯愁了,因为家里所有的存粮吃完了 “早知有如此大难,就应该多存点食物!”最后,大伙儿商议,决定去绵竹,在安置点过一段时间再做打算这里的饭菜营养搭配合理,有肉有菜有汤,很多当官的都跟我们一起吃付之章对安置点的伙食很满意 付之章的女儿叫王松然,曾做过肝脏切除手术,不久离婚,她没有再嫁付之章坦然地将女儿接回家,“今后就跟妈妈住在一起吧,再没人欺负你!”母亲的宽容和善良将王松然拉出情感低谷,她明白,生活,不一定非要跟一个男人强扭在一起 来安置点后,每天就是吃饭、睡觉、闲逛,王松然很不习惯这种生活,便琢磨着找点事做很快,她想到大热天的,卖饮料和零食肯定行!于是,她在绵竹食品批发点租了一个手推车,装上批发的饮料和零食沿街售卖,每天竟能有几十元的收入 陈俊容,三十多岁,清平乡院通村二组人。
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女人泥石流发生时,她目睹河堤不远的家园被摧毁,从早上8点出发,步行9个小时来到绵竹,也住在411教室 洪水肆虐,飞石穿梭,陈俊容那时表现出的镇静和勇敢,她不想描述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难以想象的坎坷与惊险,还停留在心灵的某个角落,需要轻轻拂去 陈俊容没有回答她跑到窗户边,开始绣十字绣十字绣是她的最爱,也是逃命时带来的唯一物件据张艳主席介绍,她们正在受灾的妇女当中举办十字绣培训班,刺绣既可以安抚受伤的心理,也可以帮助她们创收 2022年8月21日下午天空被暴雨洗刷,接近仲秋的高远,铅云剥离出的微蓝,飘出些许阳光的洁白,如纪念碑前的花环,萦绕着对逝者的追思 街道两边受创的建筑,以及废墟,作为地震遗址的一部分,保留完好……记忆,从未走远 “东汽钟楼,浮雕走廊,银行……这里都是以前的繁华之地,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谢阿姨在钟楼旁的一个小亭子里卖地震纪念品,她是东北人,悠悠地说起往事,轻轻喟叹 “西汉末年,光武帝流寓龙门山下,住在这个民风淳朴、风景如画的镇子,后来他当上皇帝,赐名汉旺!”20岁那年,谢阿姨的恋人告诉她这个传说,两人都很向往这个寓意吉祥的地方,便跟随东北的建设者,风尘仆仆前来,像山后面的猕猴桃树一样扎下了根。
而今, 谢阿姨在这条落寞的街道旁,守望着在地震中离去的爱人,任凭在德阳工作的儿女怎样劝说,亦不肯离开 一只小猫安静地躺在谢阿姨身边,还有一只小狗,被低空飞翔的蝴蝶惹怒,扑打着前爪撵去谢阿姨喊了声“豆豆”,小猫小狗放下“手头事”,齐齐跑来谢阿姨说豆豆是她的小孙女的名字 记者不忍问她小孙女的情况即使,历经灾难的人,远比我们想象中坚强 谢阿姨带路,朝纪念馆方向走了一段,谢阿姨摘了一束灿烂开放的小花,用草叶扎好,放在汉旺地震纪念馆前的心形草地上……悲伤,安静地穿行,如泪水洗过脸庞希望,在花间绽放 离开时,听到谢阿姨发出感叹:“绵竹两年前刚刚受过灾,现在又受灾了,老天这是怎么了?14号那天,飞机在天上旋了一天,我们跑去看老乡们,跟那时的我们一样啊!” 谢阿姨抹着眼睛说再见目送,她的背影在乍起的秋风中多么单薄,又多么坚强 记者眼前不由幻化出两天来所见的一个个女人,在毁灭性的泥石流面前,她们美丽如花,优雅坚强,乐观自信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未来和希望! 责编/宿淇 8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