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金坛市茅麓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教案苏教版.doc
6页阿里山纪行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品味文章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 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 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预设个性化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高山青》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引发学生对阿里山的向往 近来,我特别喜欢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随着《高山青》的旋律,让我们一起跟随吴功正,走进美丽的阿里山 二、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有关本次旅行线路的语句 —— “从台北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出现一泓水潭” “山间的曲径幽路”“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归纳:进山(阿里山)——游山——下山 作者带领我们一边走一边看,随着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游记写法叫作“移步换景” 2、一路上,阿里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来,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生发言,归纳完成板书 ——森林火车 古朴 林海云雾 浓稠 深山水潭 清澈 原始林区 宁静 曲径青苔 厚密 古桧神木 神奇 3、阿里山果然美景纷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对阿里山风光的初步印象,你最想说什么? ——阿里山风光美如画 三、析美文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案头之文章吴功正先生是当代美学家,遣词造句极为讲究,正是他富于魅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阿里山风光让我们放慢脚步,驻足观赏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所描绘的景点的段落,看看有哪些让你怦然心动的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赏一赏 温馨提示: (1)词语美:(拟声词、叠词、动词、形容词……) (2)修辞美:(比喻、排比、反复、对偶、引用……) (3)节奏美:(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 ——(1)作者摹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思古幽情”,给人美感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朦朦的”巧用了叠词,更加突出青苔的特征,而且朗读时也有一种很强的节奏感 (2)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
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一段,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颇有古典风味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 (3)“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这段文字流畅而节奏鲜明,“潭无鱼鳖,林无鸟兽”是对偶,“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是排比和比喻句都是形容森林的静谧的,以声衬静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形成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美 小结: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动听、流畅自然 四、悟美情 1、读着这样优美的文字,你能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的深情吗? ——对阿里山风光充满热爱、赞美之情 的确,正是作者笔端含情,才有了这么美妙的文章 2、旅行,不只是看风景在阿里山之行中,聪明的你除了欣赏到迷人的风光外,是否还有别的思索和感悟?(可选择下列句式谈谈) 在阿里山之行中,我发现了(想到了、明白了、懂得了……) (1)你认为神木美不美?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这擎天的神木,它美在外形高大,你看,它伸翠枝,凌云霄,拔地参天,无可匹敌;它美在历史悠久,你看,它有三千年的历史缠绕腰间;它更美在精神风貌,你看,它虽遭巨创,却仍能不屈不挠、昂扬向上。
这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的精神和品质所以说,神木既是阿里山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想到这儿,我们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豪气,一种民族自豪感齐读这段文字,读出神木的参天雄姿,读出神木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品质,读出这种民族自豪感 (2)台湾人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 阿里山的美是人工雕凿的美吗,由此可见台湾人的旅游景点有何特色? ——自然、朴素的美 (3)台湾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应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拓展训练 1、请结合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是:千年神木拔地参天凌霄汉 ——姊妹潭水清澈透亮嵌山间 原始森林浓阴匝地染绿苔 古式火车古色古香古韵浓 2、仿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五、总结 在书香中,继续旅行,收获一路的美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