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复习——综合分析使用.ppt
105页文言文阅读 分析综合 考纲解读2011年 考试大纲 对古文阅读 分析综合 层级的考查作了三项规定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 是在 识记 和 理解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 全面 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中所记的人物 所述的事物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分析 综合 进而推理 概括 古文阅读中对分析综合的考查 着眼于整体的深层次的认识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各种信息 加以正确的判断 所谓 筛选 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 有类别之分 有情理之分等等 考生要能根据测试的要求指向选出应选的那些 2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 进行逻辑思路分析 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及主题 所谓 归纳 是说对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 或者对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 中心意思 是文章的灵魂 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 一篇文章的测试 命题和解答 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3 难易适中 巧设陷阱 4 相互交融 综合性强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 题目的命制会受这些特点的制约 反过来说 这些特点具体体现的地方 就是题目最可能的 采点 近年来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压轴题都是 文意理解题 命题者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 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 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 为此 探究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 无疑为我们突破文言文阅读 文意理解题 的误区提供了一条捷径 归纳起来 命题人错项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七种 本题设 非 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 曲解词 句 义 个别实 虚 词故意译错 二 夸大其词三 张冠李戴四 颠倒事实五 时序错位六 无中生有七 强加因果 考生在做 分析综合 题时难以把握这类题设置的陷阱 下面以近年的考题为例说说命题人 设障 的常见方法及解题思路 1 无中生有 这是命题者抛出频率最高的圈套 命题者在选项中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 把好说成坏 把小错说成大错 把想法说成行动等 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 从而造成干扰 2007 2009年两套全国卷加上江苏 广东 浙江 福建 湖南 江西 安徽 四川等省市共计20套试卷均在此设题 2 张冠李戴 命题者编制试题时 故意把原文中张三的事加到李四头上 或把张三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 不同官职上做的事搅乱混编在一起 造成干扰 引起错解 2008年广东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访功绩卓著 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 厉武将军 龙骧将军等职务 成为一代名将 A项错在张冠李戴 厉武将军 是丁乾的官名 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 寻以为扬烈将军 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 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 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轶众溃 遂平江州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 又能震慑奸猾之人 他到馆陶 百姓见他如见父母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 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 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答案 CC项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 只能躲藏流亡 错误 文中说的是 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 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逃窜之徒 是指四处流亡的人 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3 以偏概全 文中的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缺点或一件事做得不妥 但选项中却将其全盘否定或过高褒扬 或本来只有几个人对之赞成或反对 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项是A 李迪本来是赵郡人 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 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 并以文为媒 结识了柳开 A 不是李迪 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 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 而是他的曾祖 4 曲解词义 在一定的语境中 原文中所用的词语具有特定义 即语境义 切不可曲解 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 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 从而导致叙述出错 5 故意夸大 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 常常在大体准确的概括 分析中 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 常常表现为选项将一些限制 修饰语去掉 从而夸大某种作用 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围 以设置陷阱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D 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 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 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 他怒目提剑 无人敢前 最后中箭而死 答案 D项原文在文末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 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 人虽少 皆死士也 贼大惧 以利啖守兵 得登城 啖 吃 诱使 不是 害死 的意思 2008年广东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D 在襄阳时 周访重视生产 军训 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王敦因此很害怕 不敢轻举妄动 解析 D项曲解词义 把 采纳 误解为 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原文 访既在襄阳 务农训卒 勤于采纳 周访到了襄阳以后 既 已经 之后 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卒 务 致力 从事 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 采 选择 采取 纳 接纳 采纳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项是B 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 因为这件事 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 所以贬官衡州 C 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 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 挺身而出 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 仁宗登基 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 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 最终还是和好了 DB 不是 立即 是 仁宗即位 章献太后预政 之后 C 不畏众怒 错 怒 的只有皇帝 6 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作者评述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也可以是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 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 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 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遂罢兵而去 群臣守职 善恶不逾 百事不怠 故人来 方与之食 遂自驱车往 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欲捕彘杀之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7 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 事件的进程有起因 经过和结果 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 而命题人有时会将 前一阶段 的事件混杂到 后一阶段 的事件之中 或将 后一阶段 的事件混杂到 前一阶段 的事件之中 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 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2008年广东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B 周访性格刚强 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为此 他深受皇帝赏识 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解析 B项错在因果关系不成立 文中 被皇帝赏识 并非因 蒙冤不会忍气吞声 文中指的是 帝不罪之 8 主旨错位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 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与 以德治国 的时代主旋律相合 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 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 美德是个筐 事事往里装 命题人看准了这一点 往往在 某一种 传统美德的 点 上命题 制造出 主旨错位 的误区 七 强加因果命题人故意把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 强加因果关系 1 10年浙江卷第19题D项 胡叟传 D 胡叟聪明过人 少年成名 但因恃才傲物 言行偏激 得罪了京兆韦祖思 以致仕途受阻 一生坎坷 原文 叟孤飘坎壈l n 未有仕路 但选项中说胡叟 但因恃才傲物 言行偏激 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 以致仕途受阻 一生坎坷 可见胡叟仕途不顺和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没有关系 这是强加因果 通过对10年全国高考题的分析 我们已经了解了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以及命题者设题中的一些基本方法 我们以后做题中要多注意这几个方面 先从这几个方面排除 但是我们各种做题技巧都应该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实施 怎么读懂原文也是有些技巧的 这些技巧在以后的专题中进一步指导 小结 小结解题的完整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 明确考试大纲 注重整体阅读2 知道设 非 方法 力求排除干扰 曲解词义 个别实 虚 词故意译错 夸大其词 张冠李戴 颠倒事实 时序错位 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 一 答题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1 史传文章的信息要素 文章写了哪些人和事 全文的中心人物是谁 中心人物和其他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中心人物做了哪些事情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是怎样的 人物道德 性格 情感怎样 代表人物观点的话是哪几句 作者在叙述人物 事件时用了哪些褒义词或假托文中哪个人物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试题中要求翻译的这几句话大都代表作者或人物 2 政论文章的信息要素 文章是针对什么事情进行议论的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章用了哪些论据 哪些语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 哪些语句分析事件的起因和结果 文章怎样表现因果关系 是一因一果 还是数因一果 亦或是层递因果 2 重点突破 逐项排除 做题时 一般是依次对所给信息逐条辨析 但对无把握的信息可以先放下 在所给的几条信息中 一定有干扰最小的错误项 先以此为突破口切入选项 一般能排除一两项 然后比照剩余选项 对不同点作重点辨析 这样可以减少纠缠 提高时效 保证准确度 要把所选语料放回原文中 看看其前后联系 对语料的细节问题 进行再确认 特别是对于有关人物的语言 更应如此 可采用的直接方法有 1 对应 找出语料与文章内容的对应点 与文中相关语句 材料对比 在对比中进行确定 2 排除 首先找出明显不符合题旨要求的语料 然后即可排除包括此语料的选项 这样可以缩小范围 3 比较 可对有关选项进行比较 找出其不同之处 以此确定有分歧的语料 可对有一定难点的相关语料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选出更加符合题旨要求的一个 的观点 态度 其内容关键在哪里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类题目的解题技巧1 要抓 人 史传文是为人物作传的 表现人物就是作传的意图 因而要紧扣人物性格品质这一主线 给其定位 对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 2 要抓 事 要分析文章的内容 在分析中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就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 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就要分析某个事件导致的结果 尤其是要分析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 就要分析把握事件本身能够说明的问题以及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的观点态度 3 要抓 议 解答此类题的常用方法就是在议论性的词句上下工夫 充分理解议论性词句的含义 因为它包含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要抓 艺术特色 阅读文言文 尤其是非传记性的古代散文 有时需要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评价 在对文章的艺术特色作分析评价时 如果能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共同特征 分析就容易得多了 强化训练 王昙首 琅邪临沂人 太保少弟也 幼有业尚 除著作郎 不就 兄弟分财 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 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时谢晦在坐 高祖曰 此君并膏粱盛德 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 既从神武之师 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 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 高祖大会戏马台 豫坐者皆赋诗 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 因问弘曰 卿弟何如卿 弘答曰 若但如民 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王昙首 琅邪淋沂人 太保王弘的小弟弟 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 被授予著作郎 不去就任 兄弟分割财物 昙首只拿图书而已 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 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 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 刘裕 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 高祖说 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 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 昙首回答说 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 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 谢晦说 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 高祖听了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 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 昙首最先写好 高祖看完后 于是问王弘 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 王弘回答说 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 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 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 喜愠不见于色 闺门之内 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 妇女不得为饰玩 自非禄赐所及 一毫不。
